时间:2024-05-09
【摘 要】一直以来,中职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中职语文教学也和学生的专业、岗位需求相适应,致力于培养实用型人才,但是有时候反而忽视了语文教学中审美力培养的重要性。而我国中职生有审美误区甚至缺乏审美力的现象又较为严重,因此培养审美力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使命之一。
【关键词】审美力;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047-02
“奇装异服”“出口成脏”是许多人对中职生的印象。究其根源是这些中职生大多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特有的叛逆、敏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对学校的说教置之不理,而对新事物特别容易接受,他们追求个性,又缺乏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往往因为模仿追逐潮流而弄巧成拙。而语文本就是具有美感的学科,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美育,让学生自己发现美、欣赏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审美力,那培养学生审美的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下面笔者就从语文教学的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综合活动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一、口语交际教学与美育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与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一)美的倾听
在“听话与说话”的口语交际训练当中,良好的倾听能力和习惯才是培养好口才的前提。倾听能力包括语音鉴别力、语意理解力、语境中的语感能力,也就是“听完整、听明白、听深入”。语文教师应教学生学会倾听,同时训练学生学会专注地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欣赏美好的语言,做一个专注的、有审美力的听众。
(二)美的表达
表达即“听话与说话”中的“说”,它是口语交际训练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运用标准普通话说清楚、说明白是基本的要求。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普通话语音中的美感。普通话本身的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就是种悦耳的形式美,带给人的美感是直接的。使用字正腔圆、优美规范的普通话,不仅可以在人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而且这种优美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热忱[1]。除此之外现代汉语特有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节奏分明,明朗舒缓,抑扬顿挫,极富音乐美和民族性。学生在学习规范普通话的过程中,审美观念也会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来,能获得非常好的审美效果。
(三)美的应对
口语交际教学的重难点是培养应对能力,除了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之外,还有交际语言的修养和美感、说话的艺术等。中职学生在这个方面较为欠缺,校园中随处可闻粗俗不堪之语,因此文明交流也是中职学校校园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与学生交流时谈吐大方、优雅;同时在教学中要营造艺术化的美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转换角色身份进行口语交流表演。如在“听话与说话”这一课的课后训练中,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将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使学生明白使用美好高雅的交际语言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培养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二、阅读教学与美育
中职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具有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部分之一。大部分中职生语文基础薄弱,缺乏文学修养和文化积淀,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不足、兴趣不高,他们沉迷于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学,部分学生呈现出审美的低俗和肤浅。因此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对语文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
首先要在教材中发现美。中职语文教材集合了名家名作,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应有尽有。李白《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潇洒自信之美,《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容貌“两弯似蹙非蹙绢烟、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对人物肖像描写的写意之美。总之,教材中的美丰富多彩,为渗透审美教育提供了足够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掘它们,使他们能够去理解、体验这些美。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其次要在朗读中传达美。朗读是对作品的生动再现,优秀的朗读能够准确地传达作品中的美。
最后要通过多媒体,借助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意境。如今情境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已十分广泛。针对不同的课文,教师可借助美的音乐、美术、舞蹈、电影等,创设情境,让课文更有感染力,帮助学生走进课文,身临其境,得到好的阅读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写作教学与美育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部分之一,美育的渗透能让学生通过“我手写我心”,自信优雅地表达,发挥出个性,体验到创作之美。教师在作文的评讲中,应让学生了解到作文中哪些地方是美的,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学生创造的美被教师提炼出来,既能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激发他们的创作热
情[2],也能使学生从别人的作文中发现美,将来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师生在这样的互动和交流中传递了美,学生的作文能力和审美力就是这样提高的。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美育
所谓“语文综合性學习”,是指通过知识的综合、能力的综合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课程形式。它是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有利于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中职教育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而且大多数学校都致力于开展素质教育,因此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将审美教育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力。
(一)主题设置的美育渗透
在主题的设置上,可以选择关注大自然、社会、艺术、歷史文化之美等,从而开展专题活动或创作比赛,如游历名山大川写游记、组织经典诗词诵读大赛、话剧演出表演、电影欣赏、广告语设计、名人故事创作等。结合多学科学习资源,将语文课程体系延伸,既适应了学生专业发展,又在校园文化、社会生活的辅助下,营造了“大语文”的学习环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学习过程的美育渗透
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丰富多彩,教师作为引导,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翻转课堂等方式,让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此外,教师还可由原先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或者是参与者,让学生自主策划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感,从而让学生达到熟练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的美育渗透
综合性学习中,教学评价尤为重要,应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专家评等多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同等重要。在评价中,教师要强调美感的重要性,让学生大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给其带来的审美感受。最后教师要对优秀作品加以展示和点评,让学生获得与他人不同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语文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课程,语文教学也应该是美的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也是一种极具人文性的审美过程。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人性之光,学生的兴趣和审美力才能被激发,师生互动才能迸发出闪光点,共同建设出专属语文课程的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海艳.中职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培养[J].成长之路,
2013(43).
【作者简介】
王莎微(1982~),女,汉族,四川峨眉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Aesthetic Power: An Important Cultiv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awei Wang
(Office of Political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asic Teaching Department, Sichuan Food and Drug Institute, Mt. Emei, Sichuan, 614201)
Abstract: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lways focuses on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so is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majors and posts, which is committed to training practical talents. But sometimes 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training in Chinese teaching is ignored. Especially, it is more serious to be lack of aesthetic power in th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of our country. so cultivating aesthetic powe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issions of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aesthetic powe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