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时间:2024-05-09

潘晓莲

【摘 要】学习能力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同时也是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形式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程度较高,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完全按照老师的意志开展学习活动,这对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190-02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除了应该进行基本的知识教育外,还应该对综合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学习能力是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但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被动性,自主性较差[1]。基于此,深入分析培养小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对促进小学教育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过程注重形式,忽视课程实质

创新教学形式是当前教育背景下的基本要求,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优化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教师为了迎合教育趋势,也积极在实践教学中开始尝试各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但在其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2]。老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时候,过于关注教学形式,对实质性内容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一直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同时老师在控制小学语文教学走向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思维上的惰性,不愿意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尝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找老师帮助解决,而不是自己想解决的方案,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学观念传统,目标定位存在一定偏差

在既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一些年轻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前卫,但是一些执教时间较长的老师,基本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既有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如果想要这些教师将全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则存在较大的困难[3]。从教学本质来看,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老师的教学目标与定位存在偏差,而教学目标又是老师采取教学方式的主要依据,所以在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目标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就会从潜意识中排斥教学理念的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实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显然是面临诸多困难的。

(三)语文教学内容缺乏体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具有较强体系性的知识,学习时的难度就会更小,效率也会更高,但是如果知识过于零散,学生在学习和记忆的时候就会面临较多的问题,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如果老师不注重对零散知识的整理和总结,就会无形中加大学生的学习和记忆难度,这样学生表面上似乎学会了很多知识,但是却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在头脑中始终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另外,如果对于知识的掌握缺乏体系性,在知识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形成对于课程的宏观认识,各部分知识间的逻辑性也无法展现。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语文核心素养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应该更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管是全新教学形式的应用,还是课程教育体系的优化,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形式的有效性是首先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学手段,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之前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预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的,即使教学过程再丰富,也只是形式上的应用,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对老师来说,有效性原则也是检验教学质量是否提升的有效标准,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

学会学习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老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因此,短时间内想要达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机制下,经常会出现急于求成的现象,似乎教学方法的应用,马上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强化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会学习培养的教学目标,然后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形式的优势,最后选择最适合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手段,从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会学习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这种以学科基本特点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形式才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老师应该遵循渐进性原则,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否则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发展作为主要内容

在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和影响下,知识性教育和能力教育都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提高教学水平,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将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并重,共同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将知识教学和能力发展相结合作为基本教育原则。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相对复杂,学生理解的时候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老师可以采取反复诵读的方式,让小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这样学生慢慢地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对丰富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既有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这种简单的传授式教学形式虽然能够实现教学的目标,但是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尤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收效甚微的。除此之外,在全新教学形势的影响下,这种既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要求,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后续教学的开展也是十分不利的。语文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深入挖掘知识内涵,科学设计教学形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克服思想上的惰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给予重点关注,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改变死记硬背的教学形式,以兴趣引领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强化学科教育实践,发展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预期教育目标。

(三)营造良好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学习

人类在从事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样也不例外。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效率非常容易受到来自老师、班级和其他同学的影响。因此,教学环境的营造是解决当前教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按照自己的进度和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而不是像灌输式教育那样对学生进行诸多方面的限制。同时,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共同解决实际学习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老师应该有一个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帮助学生及时找出问题的原因,不能进行过多的责备,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另外,还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问题,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降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与学之间的界限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不断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窦桂梅,胡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2]姜建华.把握学科特色,突出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12).

[3]刘华丽.小学语文学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中學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