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拓展与利用

时间:2024-05-09

王海艳

【摘 要】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紧紧围绕文本展开,使之能够扎实、深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要我们坚持做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学生资源、教师自身资源以及隐藏在物化资源背后的隐性资源,只需信手拈来,就可为我所用。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课程资源 拓展与利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40-01

教材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凭借,它是许多一线优秀教师和语文教育专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具有较强的典范性。然而,教材容量毕竟是有限的,为此,教师要在立足教材,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开发资源,进行相关拓展与利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遵循科学性原则,有效拓展教学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紧紧围绕文本展开,使之能够扎实、深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然而,笔者发现一些教师的做法并不科学、合理。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大江保卫战》第1自然段时,考虑到学生对洪水来临时的场面缺乏感性认识,于是从电影中剪辑了相应的片段。播放此片段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抓住“暴怒”、“奔腾不息”等词语,理解文本中所描写的危急情景,最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而另一位教师则没有急于展示情景,而是先要求学生直面语言材料,并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句子;在感受到形势万分危急之后,再通过播放课件引导学生一起走进洪水肆虐的情境之中,然后鼓励学生交流观后感受。两种做法都运用了相关影视资源,可第一位教师情境呈现得过早,尽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却削弱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降低了教学实效,剥夺了学生展开想象的时空。第二位教师则能够着眼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呈现教学情境,这样不仅印证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通过观看情境进一步地走近文本、理解语言,这样的安排设计是符合语文学习和多媒体使用规律的,是科学而有效的。

(二)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设计

比如,一位教师教学一年级的归类识字,上课伊始,就利用课件播放《踏雪寻梅》的第一句歌词——“雪霁天晴朗,蜡梅处处香”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听,这样做不仅不能增进学生对蜡梅的认识,反而会使他们觉得晦涩难懂,对蜡梅的认识更加模糊。其实,倒不如在认读词语、观察图片后给学生呈现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蜡梅花,脸儿黄……别的花儿怕冬天,只有蜡梅开得旺。”学生拍手念儿歌,既生动有趣,又加深了他们对蜡梅不怕寒冷的品性的了解。

二、依据课标要求和文本特点,进行关联性拓展

每一篇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根据这些特点来拓展相关资源。语文课堂丰富资源的拓展,既要注重课其形式和内容,又要注重通过资源的引入提高教学效率,这样才能获得最大效益。课外资料的补充不能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教师要善于对材料进行加工或深度开发,使之富有一定的“含金量”,即教学价值。拓展的思路和方法很多,比如教学《钱学森》一文,就可以使用对比性拓展的方法。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此文后,进行相关文字资料的拓展,即将所选的文章《祖国,我回来了》印发给学生。这是因为跟《钱学森》一样,这篇文章赞美了科学家爱国、奉献的精神。在学生阅读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依照倒叙的写法对文章进行改写,借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对《祖国,我回来了》这一资源的运用,笔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了解上,可把两篇文章(或某一段落)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等。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熏陶,还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写作方法的迁移,真正让引进的资源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再如,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根据课程目标,第三学段针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初步感受文本中形象的特点,领略文本语言的优美,能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跟他人交流。可是,执教者却在这堂课上却花了相当多的时间介绍李清照的身世与爱情故事,这样,学生吟咏品味、含英咀华的时间被占用了,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之美及抒发的情感,就成了空中楼阁。这是无视课程内容的表现。

三、捕捉生成性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材不是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教师要善于根据学情灵活地处理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中有的知識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就不一定要多讲,甚至一带而过;但有些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如关于知识的拓展与外延,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就可以适时、适量地讲好。尤其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资源,教师更要珍视与运用。例如,笔者教学《蜗牛的奖杯》,一位学生把“奖杯”读成“奖怀”。笔者适时捕捉这一错误资源:“非常感谢,你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板书“杯”与“怀”)瞧,它俩长得多像!谁有好办法区分一下这对‘双胞胎?”一学生说:“‘杯是木字旁,‘怀是竖心旁。”笔者给予赞许:“你观察得真仔细,让我们一下子就把它们区别开了,你能教大家读两遍吗?”教学过程中,笔者能够及时捕捉并运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调整教学思路,将错误作为一种生成性资源来有效利用。其实,只要我们坚持做有心人,就会发现课堂上、生活中的资源极其丰富,只需信手拈来,就可为我所用。

综上所述,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或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不能仅仅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热闹闹和形式的花里胡哨;相反,要追求资源的有效补充,借此丰富、创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不管运用何种方式,教师必须看到它所蕴含的实质的教学内容,并且要依照课程目标来判断它是不是正确、恰当,能够真正体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思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