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练习走进课堂

时间:2024-05-09

徐真

【摘 要】课堂练习是促进理解、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为了改变传统的讲学式课堂,同时保证《课标》提出的每节课10分钟的书写时间,本文以人教版第一学段练习设计为例,在导入、初读、研读、书写等课堂教学环节中加入练习设计,让课堂教学更高效,让学生语文学习更有效。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课堂练习 第一学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33-02

浙江省教研室在课程实施中多次提出语文教学要加强作业与练习,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作业和练习”成为主线,以此来改变传统的讲学式教学结构。《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课标》中提到的十分钟一定要保证,但并不一定是连续不间断的十分钟书写。笔者认为,课堂中练习的设计恰好将两者合二为一了。

一、导入练习,步入奇妙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体验或学习经验。在教学第三册《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教师就以一首小诗导入:

树林是鸟儿的家,竹林是熊猫的家。蓝天是白云的家,

( )是鱼儿的家。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他们都填写了大海(或者其他河流湖泊)是鱼儿的家。而当教师出示课题并解释了浅水洼时,就充分地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导入新课的练习应该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只有清楚了并利用了学生的元认知,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新知的教学。

二、初读练习,理清课文脉络

阅读教学目标中“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的要求,在第一学段的学习后期可以试着让学生完成主要内容的填空练习,这是对课文内容脉络的梳理,也是概括方法的习得过程,同时为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初读第一册《比尾巴》时,教师设计了以下读书要求:

(一)大声朗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二)圈出参赛小动物的名字,试着填空:参加比尾巴的选手有( ),有( ),有( ),有( ),有( ),还有( )。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语言训练,使学与练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将课文大意的概括转化成填空的形式,减轻了作业的难度,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能力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研读练习,强化重点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课文。每篇课文都有重难点,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相对比较困难,教师在研读重难点时加上练习的设计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关注语言形式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学习语言形式远比学习语言内容重要。

教学第一册《哪座房子最漂亮》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房子的特点,设计了以下词语填空练习:这座房子有( )的瓦,( )的墙,( )的门,( )的窗。学生填写后发现所填词语“青青、白白、宽宽、大大”两个词语一样,通过反复读、对比读等形式,学生感悟到用上这样的词语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之后再请学生观看文中插图,完成以下练习:这里有( )的山,( )的树,( )的河,( )的鸭。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构词形式,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此类词语的使用特点,为之后语言的运用打下基础。

此外,字词的构成有很多不同的形式:ABB、AABB、ABAC、AABC等;特殊词语:如含并列成分的词语(弯曲、躲藏等),如含偏正成分的词语(雪白、火红等)等。对于这样的语言形式,感悟并练习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二)重视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语言的学习当然离不开词句的积累,这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字、词、句、段、篇,才有可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在教学第四册《北京亮起来了》时,教师就将词语积累巧妙地安排在课内进行。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用了很多优美的词句描绘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再读课文2-5自然段时,教师布置了以下练习:

北京的( )亮起来了。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北京景色,并用横线划出喜欢的词句。

交流时,教师先让学生填空,说出最喜欢的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学生就更好地体会出北京夜晚的光亮美。再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学生伴着音乐抄写最喜欢的四字词语。

就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随着对课文理解,配合多媒体进行学习,让学生不知不觉走入了文本,入情入境地读读抄抄背背。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又进行了语言的积累。

(三)活用语言范式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教学就是为学生搭建一架语言的梯子和一个表达的平台,教师就是要扶学生上梯子到达平台,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实现语言的再创造。

第三册《纸船和风筝》中有一句话:“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

坏了。”这句话中的“坏了”一词就是一个很适合迁移活用的有效练习设计点。这里的“坏”并不是“好坏”中的“坏”的意思,而

是表示程度很深的意思。当学生知道后,教师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很饿很饿——( ) 很累很累——( )等。

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才能称得上是学会了。因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生活的,是为日常的表达需要服务的。只有取材于生活的同时模仿活用文本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四、写字练习,进行有意义书写

《课标》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常常会以“今天我们要写的生字

是……”来展开写字教学,然后按照难写字观察、师范写、生书写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其实可以采用很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也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其实我们也可以将写字教学放在有意义的练习中进行。

有教师在进行第二册《四个太阳》写字教学时,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邀请书

亲爱的小伙伴:

( )为有了金黄的太( ),果( )里的果子都熟了,树上挂满了又香又甜的果子。快来尝尝吧!

小落叶

这种练习能激起孩子写字的欲望,此时的书写是有目的的、有意义的,练习的设计也是有价值的。在学写那些易混淆的生字时,放到一定的练习中进行区分并书写,也是很值得尝试的方法。

总之,只要我们潜心研究,科学设计,课堂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可以加入练习,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安排练习。练习还应该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在对的环节设计对的练习,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才会成就精彩纷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九诠,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徐华芳.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习得训练[J].教学月刊,2011,7-8.

[4]陈燕.关注语言形式 感知迁移运用[J].教学月刊,2012,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