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张艳艳
【摘 要】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完全围绕中考指挥棒在转,为了提高升学率几乎每堂语文课都是灌输式教学,学生几乎无自己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基本上越俎代庖,所以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思维惰性,一起等待老师来“喂食”,忽视了自己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采取切实,创新,新颖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善学、乐思、会思。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策略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042-01
古人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采取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空间,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学生产生思维惰性,调动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生生研讨,使学生热情高涨的参与语文教学,融情与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下面具体来谈谈自己如何启发诱导学生开放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的几点做法。
一、构建教学情境,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善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所以有教学艺术才华的老师往往会设置问题教学情境,巧设悬念,让学生层层思考,挖掘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一)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情深长,富有感染力;有的文笔清晰,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多媒体配音朗读、幻灯片放映、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问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中;描绘了一幅感人肺腑的父子送别情境,我用多媒体配着低沉的音乐朗读这段情深意重的依依不舍的送别片段,当读到作者背过身去流泪时,这时有的学生脸上已经挂着两行晶莹的泪水,说明学生不自觉有此及彼陷入了思考,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了。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了。
(二)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总能找到艺术手段,巧设悬念,使学生轻松快乐的,油然而生地产生思维想象而获得新知,例如,教学《杨修之死》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明明打算撤军,可为什么听了杨修之话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二、启发诱导,引导创新思维
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时需要巧妙安排教学。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去引导学生产生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例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一学生提出:如果课文开始就写鲁达对郑屠抱地重拳能有这么赏心悦目的效果?为什么?这时我就用拳击比赛的例子来类比激趣,启发引导。鲁达勇于除暴的场面,正象拳王泰森仅三个回来便击倒对手布鲁斯一样精彩。泰森击倒对手的场面所以好看,固然与他运用重拳猛击对方有关,也与他灵活运用战术和赛前舆论造足声势不无关系。我们看拳击,可以知道运动员并非一开始就急弦骤鼓地快速出击,而是胳膊多次伸出后才突然爆发出大力打击对方的,这就是“蓄势”,又叫“欲擒放纵”,俗语叫“卖关子”,它是情节渲染的一种技巧,作者写鲁达拳击之前的情景正是这样。通过类比激趣,学生深刻地理解到鲁达打死郑屠的场面之所以扣人心弦,固然与鲁达拔杨柳的神力有关,更与作者采用紧紧松松张张弛弛的“蓄势”有关。
三、设置课堂提问,锻炼学生的新颖思维能力
一般来说,课堂设置的问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有效手段。但课堂提问是一门很深教学艺术,一个创新性的提问,往往会使沉闷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例如鲁迅的《祝福》一文中我这样设置提问的:
(一)鲁迅写祥林嫂的死,为什么用大雪纷飞衬托?
(二)鲁迅描写祥林嫂的死和鲁四老爷家祝福在同一夜,为什么这样巧合?
(三)表现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鲁迅在鲁四老爷祝福的鞭炮声中离开了鲁镇,为什么?
(五)假如当时鲁迅是你,会离开鲁镇吗?为什么?
我让学生分层四个小组讨论,让每一个人在自己立场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老师也可以融入争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交流合作,适时点拨,然后让各组的组长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既精彩又有实效,通过有效的提问,使学生通过自己认真思考相互探索,合作探究,拓展思维,使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课堂积极评价,培植创新信心
教师要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的欣赏,赞扬,肯定,鼓励,往往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创新信心,树立乐观的学习心态。例如,“你的见解很独到,新颖,切中要害”,“这个问题很难,你就思考出答案,反应真快!”老师这一声声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也释放了学生的身心,养成了学会思考好的习惯,为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奠定基础。
总之,要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要求学生放松心情,,激发思维,敢于质疑,在积极主动中参与教学,自主开拓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使学生眼看,脑思,手写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宁花.浅谈教学过程中语文思维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5(04).
[2]胡雷杰.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时代,2013—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