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城市文化建设之思
——解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之三
王康|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刚刚闭幕的杭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站在“后峰会、前亚运”的历史新起点上,向全市人民吹响了“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新号角。党代会报告指出:“文化是建设世界名城的‘根’与‘魂’”。文化与城市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而城市则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杭州的城市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 仍然有一些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众所周知,城市经常是商业、金融、交通、政治和文化中心, 但它更为首要和重要的却是人们生活和发展的空间。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斯宾格勒说:“只有作为整体、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处,城市才有意义。”1933 年通过的世界第一个城市规划大纲《雅典宪章》就指出:“对于从事城市计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是衡量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有机的城市之间的构成部分的大小范围, 应该依照人的尺度和需要来衡量。”可见,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应该是考虑城市一切问题的根本点。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座城市是否具有足够的人性化内涵,因为人性化内涵丰富的城市显然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
中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传统文化中确有蔑视人的价值、压抑人性的陈旧思想观念,至今仍然不时地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表现出来。首先, 缺乏平等观念。在我国的封建文化中, 人被分为三六九等;今天,这种思想在人们的深层心理中仍然很大程度上被保留着。其次,官本位思想大行其道。一些文化活动, 表面上看上去很热闹, 实际上并不是为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要, 而是做给“面子”看的。第三, 对弱势群体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同情。理解和同情是人性化社会最起码的社会心理。在传统的封建文化中,弱势群体往往被当成“小人”“草民”,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城市文化建设的人性化取向要求我们:在观念形态上认同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在制度安排上要求具有一个民主高效、以服务为己任的城市管理体制;在城市道德上要求遵循以人道、公正和正义为本的道德原则;在文化环境上推崇宽松和谐、兼容并包的观念;在维护市民的基本权利上要求树立现代产权意识,尊崇人的个性特别是人的隐私权。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出现,是世界各国的城市形象和街道景观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的趋同化现象,造成了“南方北方一个样, 大城小城一个样, 城里城外一个样”的城市特色危机。表面上看这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本身的失败,其实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城市文化的缺失。这种缺失,无论是主观上因为追求国际化导致对本土文化的视而不见,还是客观上因为城市快速扩张带来的无暇顾及,产生的后果就是城市个性的模糊和多样性的消失。没有特色的城市是没有生命的,城市的价值在于突出特色。城市必须积累、形成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城市面貌不应当是“一年一小变, 三年一大变”,城市建设应持之以恒地继承当地历史文脉,创造全球化时代独树一帜的城市风貌。
党代会报告指出:“打响东方文化特色品牌。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实施城市记忆工程。”任何城市的繁荣与发展都是以先人创造的城市文化作为依据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城市文化的延续在于对原有的文化特色自觉地保护和继承。一座城市只有将不同时代特征的文化遗存保留下来, 这座城市才是一个文化积累的宝库, 才能充满文化气息。历史文化遗产是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特色的东西,是今天城市建设与发展可资借鉴的科学依据和重要财富, 对它们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不仅关系到城市文化脉络的完整性, 也关系到城市文化传统和独特魅力的延续和传承。城市记忆是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 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 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 也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
今天的城市已经浸泡在汹涌的信息潮流中。城市管理者既是大众传媒的重要报道对象,又是大众传媒的管理者。如何理性地面对媒体、有效地运用媒体、宽容地管理媒体?如何与媒体沟通、如何通过媒体与公众对话、如何根据媒体的反馈调整政策、如何管理大众传媒?城市管理者的媒介素养不仅体现城市的文化形象与品味,还在推动城市发展、形成城市凝聚力、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管理者应该具有广泛、及时获取信息的能力。一座城市文化建设的定位、规划、进行,建立在对各类文化信息的全面准确了解之上。在当下信息急剧膨胀、无效和有效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媒介环境中,城市管理者要善于从各类媒介广泛、及时地了解当地和国内外的重要新闻和信息,这是一个城市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其次,城市管理者应该具有强烈的媒介批判意识。大众媒介呈现的是一个经过筛选打磨的“媒介真实”,与实际的现实世界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人们越来越依赖媒介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特别是新媒体去权威、去中心的后现代特征,使受众自主性被强化,更在相当程度上使受众的认知和判断力被破坏,从而将“媒介真实”与现实世界等同起来。在这一环境下,城市管理者是否能及时构筑理性的防御机制,是否有能力在良莠混杂的媒体环境中甄别信息的真伪,还原和获取不变形的信息,都直接关系到城市文化建设的信息质量。再次,城市管理者应该具有舆论引导能力。通过新闻媒体往往能使舆论引导产生最佳最快的效果。舆论引导正确,能够起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舆论引导错误,则会破坏和阻滞社会发展。城市管理者在主导城市文化建设中,必须有效运用大众传媒和科学的传播手段,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唱响社会主旋律。最后,城市管理者还应该具有舆情应急能力。随着社会透明度的日益提升,频发的危机事件往往会把城市管理者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危机事件中能否把握舆论的主动权,化险为夷,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公关能力和应急能力,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形象与品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