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徐璟涛
何谓“硬核”?“硬核”是冷酷外表下的责任、坚硬晦涩中的柔软,是集体信念的坚不可摧,是风雨无阻的无悔等候。它既“高大上”,又深入民心、朴实无华。它是时代的奢侈品,又是时代的必需品——它是“硬核”,既坚硬,又核心。
“硬核”爆红的背后是人们对专业知识的追求。没有人想做“鹤立鸡群”里的“鸡”,每个人都想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能力赢得成绩。当今时代,学习时需要竞争,工作时需要竞争,谁拥有了更优秀的业务能力和知识,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当人们对学霸竖起大拇指夸赞其“硬核”,当人们在高科技科普视频里打出“硬核”的弹幕,谁又不想成为那个“硬核”时代的弄潮儿,受人景仰呢?“硬核”反映的是人们竞争力和上进心的提升,代表人们在朝着精神需求的满足而冲刺。
“硬核”的坚硬外表下,包裹着的是对柔软人性与高度责任感的讴歌。前有“硬核”妈妈的温情感人肺腑,后有“硬核”村长防控疫情幽默又发人深省。康德曾经说过:“人只能是目的,人不能是手段。”那么“硬核”就是为了善良的目的而使用的强硬手段,它既强烈,能提高效率,又让人感到温暖。与其说“硬核”是近来火爆的热词,不如说是人们对人性理解的又一次进化。
“硬核”的流行是人们打破绝对自我中心主义的困境,让集体信念凝聚的体现。没有关心就没有关注,“硬核”的流行只是一种表象,其实质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宣扬。有一位“硬核妈妈”就会有千万名“硬核妈妈”出现,有一名“硬核学生”就会有千万名学生效仿成为“硬核学生”。当集体信念的涌流滋润所有人时,爱、和平、善良、正义也会深入人心,成就“硬核社会”。
“硬核”虽“硬”,其本质却是文化“软实力”。从各行各业的专家大展拳脚,到全国上下一心团结抗疫,民族文化精神始终于深处凝聚。中国成就了十天建成两座医院的壮举,可谓“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外媒称其为“中国奇迹”,称中国为“硬核中国”,但究其根本,是不变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的不懈坚持。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积淀,打磨出了民族精神这柄锐不可当的剑。“硬核”之“硬”乃华夏之魂。
“硬核”坚硬,硬在势如破竹的时代进步和牢不可摧的集体信念。
“硬核”不硬,软在厚重积淀的文化实力和熠熠闪光的美丽人性。
(指导老师: 张洁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