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着力推进运河工程与运河文化建设

时间:2024-04-24

文 邹身城 邹小芃

着力推进运河工程与运河文化建设

文邹身城邹小芃

“申遗只是手段,而保护则是永恒的主题”,杭州市将继续坚持运河遗产保护与运河功能延续,历史文化助力遗产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坚持运河综保“三大目标”:还河于民;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保护好运河,加快杭州段遗产保护的立法,加强遗产点段的保护。同时坚持博物馆不收费,加强博物馆建设,不断提高博物馆管理服务水平。坚持文物不受破坏。

本着“保护第一、应保尽保”原则,对各类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严格保护,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修缮,促进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坚持公共资源不占用。运河是人民的运河,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共享。建立健全运河遗产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绝对不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运河公共资源,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成立专门的运河治理现代机构。申遗成功后的使命主要是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操作的有关规定,着重监测管理功能,研究适度开发利用。保护文化遗产的使命是永恒的,须与时俱进、有所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设立稳定的常设机构,加强更长远的系统规划,通过市人大建立具体有操作性的地方法规,便于持久地“依法治河”。务必团结各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巩固跨地域跨行业的方方面面,定期对话交流,加强协调机制,不断探讨这个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要加强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修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务必通过群策群力,让古老的大运河继续不断地绽放光彩。

历来,“运河丝路”与“海上丝路”并称。其实丝绸的大规模生产均以浙江平原和江南平原的水网地带为主,因而运销的市场和销售的路线主要依靠运河丝路。海上丝路与内陆穿越沙漠走向中亚东欧,靠马背运输的数量有限,远不能与运河内销巨大而稳定的市场相比。宣扬“海上丝路”首先要重视“运河丝路”,研究好“绍湖杭苏”一带的丝绸产业,关注运河沿线的丝绸会馆和丝绸码头。丝绸生产的大发展有广泛的社会需求,一是统治者常以丝绸为赏品,每年向北方强邻输送贡品为数可观;二是民间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市民无论嫁娶、育子还是逢年过节都需要大量的丝绸物品。足见丝绸之兴盛源于市场之需求。全国最大的丝绸博物馆设在杭州,湖墅运河码头一带理应添设一座“运河丝路”博物馆。这本是“丝绸之府”产业基地理所当然之事,联想到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同时批准中国荣获两项世界文化遗产荣衔“大运河”与“丝绸之路”都与杭州有一定关系。“双世遗”双双上门,岂能不加倍庆祝并纪念呢?

申遗八年来,杭州运河综合治理办公室早已开始疏浚河道、整治河岸以及治理水质,在先期做好基础工作。运河的申遗项目,杭州启动较快,起步较早,成效易显,进度有条不紊。较大的成果有:富义仓修旧如旧,维护良好。凤山水城门整修完整,远望古色古香。桥西历史街区整治艰巨,既获百姓满意,又保持古景的繁荣街道风貌。拱宸桥和广济桥的维修最为出彩,不但桥身加固,白天行人如织,上桥下桥全无关碍,而且桥下行船古老木船与新型轮船交相辉映,互不侵犯。入夜灯饰辉煌,如驾彩虹,为古老河添光溢彩。据张建庭副市长介绍,运河综保工程前后总共花费资金达240多亿元,围绕河水环境改善,运河沿岸基础设施建设,运河两岸水生态景观,沿河工业企业搬迁,实施排污口整治和截污纳管,加强引配水和排涝工程建设,落实运河“河长制”等方面取得成效,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胜数。

我认为,保护运河是永恒的事业。申遗刚实现,许多工作已筹划启动,或完成一半尚未尽善尽美,须持续开展加以完成。目前运河其他城市大多还只是以单个景点进行打造,唯杭州以景区为单位整体性进行申报,在全国尚属首例。将来要争取成为“中华三大世界级旅游线路”,与长城、丝绸之路并立,来日还长,当以杭州段运河为先行区,争先带头,以供示范,才可能联手并进。有计划地发展沿河产业,弘扬漕运、丝运、木运的水运经验。我国江河大多东流入海,南北向的运输以运河为便。目前水上观光大多各自为政。其江南和浙北平原各地,向来水上观光联系紧密。由杭州北通吴江、嘉兴、苏州、松江,南通萧山、绍兴、诸暨、上虞、余姚,都有水上船班。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三年刺史后调任苏州刺史,写的《杭州回舫》,就述及苏杭的航班极便。

据了解,大运河南北都有违章建筑,影响水运。现中央倡导“依法治国”,依法拆迁违章建筑是原则问题,但同时要关注人性化办事,求得安全。法律不是纸上的教条,而是行动的规范和真理。运河景区的园林、名人故居等地的私人会所及高档经营场所,有必要开展整治。通过巡查,杜绝违规行为,确保公共场所真正为市民共享。转型后的会所如何,一直倍受社会关注。要满足公用场所用于公共服务,满足市民和旅客参观、游览、休闲等需要,切实做到“还河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坚持公益化、大众化、可进入性原则。现在,旅游推广联盟目标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共同打响了世界级旅游线路的金名片大品牌,有助于招引国内外旅客,利于各地旅游业的发展。

研究运河文化须把握好大跨度线性文化复杂性的遗产特征。我们要分期挖掘、分段进行,跨越不同的古政权古民族的中国运河与西方运河依靠工业技术一次性完成完全不同,它贯通南北五大水系,成为全球最长最古老的大运河,涉及沿线8个省市范围内的十八个城市,前后历时达2500年之久。为此要求总体上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必须联合全线十八个城市统一认识、共同努力。其中杭州、北京和扬州在运河全线中地位最为重要。借申遗成功之机,沿岸十八个城市尽可开发包装大运河旅游产品。具有海外旅游阅历的人,更足以广开思路、多做借鉴。两千里旅游线上,虽然经过一线大城市,而大多在城市边缘穿越而过,很少涉及繁华街市。所以,运河旅游是目前中国入境游产品的最好补充,可打造成为继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之后的第三条世界级旅游线路。通过高层设计,将其塑造成为吸引世界游客的一张金名片。

其实“世界文化保护遗产”重在保护,联手申遗成功成为共同的荣誉,也就必须共同承担起保护的责任。然而十八个沿河城市保护运河的水平参差不齐,投入保护的力度也大相径庭,当前存在的问题不一,问题的严重性也不一样。假如千里运河枯萎了几十里,也就不再存在中国的大运河了。这将牵涉到遗产区20819公顷土地上1.7亿人民的利益。回溯多哈审查时播放的大屏幕上不断出现的照片,显示中国大运河两岸有古色古香的房屋,但还同时播放像河南通济渠一带已沦为遗迹的河道。当时中国代表表态说:“一定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遵从世遗评估组织提出的整改意见,立说立行,边整边改。如今在狂欢过后,亟需面对世遗评估意见及时检查整改了没有?十八省的全体代表是否全体逐字逐句地仔细揣摩过《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在申遗后时代如不补好这一课,那是十分危险的。

为今之计,十八个沿河城市应该抱团发展,为保护好大运河而共同努力,互相监督,轮换检查,督促改进。千万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事之成败,在于是否遵循党中央“依法治国”的号召,健全法律法规,建立体制制度。严尊法,严执法,则事必有成!

(作者邹身城系原浙江大学教授、原杭州市CIS学会常务副会长,作者邹小芃系浙江大学教授、博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