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转一争”新常态,瞄准先进“大对标”

时间:2024-04-24

文 本刊报道组

“三转一争”新常态,瞄准先进“大对标”

文本刊报道组

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转一争”的专题活动已成了新时代的新常态,“大讨论、大对标、大对接”的专项行动更是奏响了比学赶超的新乐章,它正在发出悦耳的声响。各大城市作为中国这个和谐大家庭的组员,他们你追我赶、敢为最先。

杭州既是浙江的,也是中国的,更是走向世界的。所以,他放眼于国内外大背景,以国际化与现代化的标准审视自我,向标杆城市看齐,朝标杆城市努力。近年来,杭州呈现“六个稳”的良好态势,涌现出很多亮点,但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为此,杭州探索、树立并瞄准标杆城市,用“他山之石”助推“美丽杭州”建设。

杭州市委上对中央精神,下接群众地气,全面深化各项难点改革,科学调研国内兄弟城市,召集有关部门进行“向谁学、学什么、怎么学”的专题研讨。经过实地考察,提出了开展“改革开放学上海、转型升级学深圳、美丽建设学天津”的活动。

为了实现高起点上的新发展,杭州正精准发力、寻找差距,深化“三转一争”的“大对标”专题,并潜心学习标杆城市的成功经验。为了继续走在前列,杭州多措并举、竭力奔跑,学有方向、干有目标。一项项政策已经酝酿,一步步措施也正在生根!

朝上海看齐解放思想 敢为人先

“标杆城市之所以能引领发展,其中最关键的一条经验,就是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这样说。

近年来,上海积极开展网格化城市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城市治理途径,他善于领会中央的新要求,勇于担当城市改革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

就在2013年12月,上海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充分彰显了他在把握国家导向、抢抓改革创新等方面的先知先觉。中国自由贸易实验区也已在上海挂牌一年多,一系列改革相继被复制与推广,为国内下一轮深化改革提供了试验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就已自主进行各项改革,比如,在全国率先推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国有土地有偿使用……

几十年来,上海对城市治理也独具新意。以交通治理为例,车辆保有量已超240万辆的上海,正进行着新一轮交通发展体制创新,管理职责涵盖水陆空铁邮等各领域,突出加强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有机衔接,此举又走在了全国改革的前列。

上海长期瞄准纽约等国际著名城市,精准定位、比学赶超,以“世界级大都市”、“亚洲第一大城市”为目标,不断跟踪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除了发展自贸区,上海还着力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14年6月,《解放日报》专版刊登了上海“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研讨会。这项新建设还与“四个中心”协同研究,这是上海贯彻落实中央新精神的战略,也是上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术。

往深圳迈步紧握战略拳 牢扭创新心

“综观标杆城市,面对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他们都始终保持了战略定力,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转型升级走在了全国前列……”,龚正说。

深圳,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经济总量、经济效益、创新发展等方面均是杭州的标杆。杭州的信息经济虽然已成为支柱产业,但2013年仅占全市GDP的15.88%,对整个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上年度,国家规划的重点软件企业名单中,深圳58家,杭州26家;2013年信息服务业城市竞争力指数,深圳排名第二,杭州排名第五。去年一季度,深圳GDP同比增长8.5%,较全国高出约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杭州与软件企业、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的关联互动还不够。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南山区企业创新成果优势特别强,成为中国孵化能力排名第一的创新区域。另外,2013年深圳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远远高于全国2.09%。还有深圳培育的华为、中兴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在全国也率先转型升级。而杭州的招商引资与转型升级“两张皮”现象仍存在,切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大项目数量还不够多,“关联度”还不够高。

最新一期的深圳政府公报显示,自2014年起至2020年,深圳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等产业化项目建设。

让人惊叹的是,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中,深圳连续十年位居榜首。仅华为和中兴两家企业的专利授权量,就已经超过杭州市的总量。

现在,统观杭州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产生于企业。这“4个90%”现象的呈现,正是我们树立标杆后深入学习所取得的成效。

向天津靠拢挑压担责 勇闯敢为

“面对新形势对提升城市治理、加强环境保护等提出的新要求,许多标杆城市在历史负债和现实困境之间,破‘拦路虎’、啃‘硬骨头’……”,龚正说。

“美丽天津”,大力带动“四清一绿”。“一号工程”环境治理尽显风采,在占全市国土面积70%的盐碱地上,天津造林374万亩,林木绿化率达23%;在一片盐碱地中,建成了总面积近9万公顷的四大湿地自然保护区,把天津的“肺活量”提升了好几倍。

与此同时,天津还实行严格的环保考核督查追责机制,积极利用市场手段和价格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创新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并全力推进清新空气行动,从紧从严地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美丽天津·一号工程”,主抓大气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紧盯村庄环境治理,突出城市绿化建设。城市治理重制度、重属地、重项目、重考核,并注重全民共建共享。

近期,龚正率领杭州代表团北上天津学习考察时,不禁为其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所震撼。从充满了文化底蕴和异域风情的五大道,到正在火热建设中的滨海新区,天津在规划建设上的大手笔、大思路让考察团成员深受启示。

和杭州一样,天津也把智慧城市融入城市规划管理的每个环节,并已经在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上做到了极致。它整合了全区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成立全区统一的综合管理一级指挥平台,现已完成一级指挥中心、云平台数据中心以及应急、城管两个二级指挥中心建设。

与此同时,天津开发了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五大功能模块,它打造的“智慧和平”已经点亮了城市的眼睛,启动了城市的大脑,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服务”,这让城市管理有了质的飞跃。

天津采用属地管理的方式治理城市,他们不但领导重视、规划引领,而且高度投入、高标管理;不仅专项带动、全方治理、全市一盘棋,还大力促进统筹协调。我们要学其组织体系,也要学其考核体系,还要学其产权制度建设;要学其旅游国际化,又要学其污染治理匠心,更要学其综合决策机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