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那点事

时间:2024-04-24

教育那点事

主讲人:叶翠微杭州第二中学校长

只要有人的地方,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家长对教育问题的关注都保持在一个高度兴奋状态。我认为这种现象代表的是希望,因为只有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对子女的在意才有家庭的希望,只有家庭有这样的希望才有民族的希望,只有民族有这样的希望才有我们国家的希望。

教育的理念

我们所追求的育人过程中的“三高”要求是: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分别指追求一等的人品,拥有扎实的基础、敏捷的思维和一等的学识,而高品质生活就是我们特别追求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做优秀的世界人。在人类史上,结束了中世纪的黑暗以后,西方有三个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变更,这三个运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段文明里有一个长盛不衰的传统帝国,就是英国。英国能够做到这样,与它有对教育特别的解读息息相关。

英国的伊顿公学,让孩子几乎把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花在蓝天白云和运动场中,他们认为,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应当是责任。四年前,杭二中邀请了伊顿公学的男声合唱团和二中的学生在杭州大剧院做了一次联合公演。在公演的过程当中,不经意间,我们看到了英国的这批小伙子身上的闪光点。从上海来到杭州,车子停下来了以后,领队老师杰姆先生先下的车,然后先下来的居然是一个个头最小的孩子,冲到放置行李箱的车肚子旁,司机把门打开以后,他就像一条鱼一样地猫了进去,给之后有序下车的个头比他还高的同学传递行李,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把行李拿到大厅里面。这让我很惊讶,如果是我们中国的学生,中国的家长,中国的老师,往往会怎么做?我纳闷的是为什么是这个个头最小的最先冲了过去,领队的老师告诉我这是他们的游戏,今天抽签抽到他了,所以该他去,没有任何的怨言。二十几件行李拿出来了以后,他满头大汗地猫了出来,这就是责任。责任不是虚无的东西,责任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之中,该一个孩子面对的事,就应该自己去面对。人之为人,就是自己必须为自己的事负责,这是英国人。

果利德学校和布里尔利学校是美国很有名的两所私立学校,他们很在乎对学生的个性的培养。每一个孩子不求所同,但求所异,异在所特,特在所有,有在所优,优在自信。他们看中的不仅是表面的个性,更是个性后面的创造精神。这不是一种盲目的低层次的一种所谓的个性,而是精神上的个性、思维上的个性、对问题解读的个性。因为有这样的个性,学生才可以和当代社会完成自然对接,这是我们这样一个后工业文明时代最需要的一种创造品质,这是美国人。

教育的规律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96年,提出了人类史上第一个教育宣言,教育要有四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这也告诉了我们家长朋友们,当你们面对孩子的时候,是给到他一个支柱,两个支柱,还是一个完整的教育。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发表了一个教育宣言,提出人类的教育要有五个支柱,在前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要学会变革。在这样一个后工业时代,应变能力正是人类所最需要的。变革随时都在发生,我们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容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现在为人父的,为人母的,或者为人之祖的,都面临着子女教育或者孙辈的教育的挑战。教育是有规律的,有哪些规律呢?

第一个,孩子的成长规律。首先是健康的身体,然后是健全的品德,这两个问题解决以后再是教育。这三个问题解决以后,一个人基本的气场就具备了。

第二个,家庭教育规律。家庭教育是有规律的,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没有任何教育可以替代父母。换句话说,就是再好的学校教育,再好的大学教育,永远替代不了父母的教育。父母的教育,是要言教、身教、心教三为一体。言教就是要把道理讲给孩子,规矩教给孩子,态度教给孩子,让孩子觉得与父母的认知是能够共享的。身教就是作为家长对待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态度,要让孩子感觉到,要让孩子从家长的身上看到家长尊敬长辈的态度。当你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对你或者对他人不怎么尊重的话,你要反思自己的身教有没有出问题,有没有让孩子信服,有没有给孩子作一个很好的表率。家庭教育是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心智的发育、心灵的发育、情绪的发育。如果这些东西没有给到孩子的话,表面上孩子能够做到学习很好,成绩很高,但是并不等于他能走得很远,也许一夜之间就会塌陷。

第三个规律,自选学校的规律。现在困扰很多家长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选学校。选什么样的小学好,选什么样的初中好,选什么样的高中好,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社会发展到这一步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家长也可以根据规律去做选择。我认为有这么几项原则:没有所谓最好和不好,只有适合与不适合。关于适合与否,有几个核心要素。第一,这个学校的核心理念如何;第二,师资队伍如何;第三,这个学校已毕业的学生的成长性如何,特别是已毕业了的学生对这所学校的口碑如何。家长可以做一个有意或无意的探访,走进这所学校的校园,冷静地去审视它的细节。有这么几个细节,值得大家高度关注,第一食堂,第二厕所,第三图书馆。去食堂看员工的精神面貌,如果打菜的阿姨叔叔脸上红扑扑的,这个食堂肯定是好的;去图书馆观察这里图书馆的状态与图书馆里的人的状态。

每一个家长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这是人之常情。当发现孩子很善于学习,家长就会觉得很兴奋,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对他进行培养,但是,如果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没有选择一种正确的育人方式的话,最后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读书的境界

读书有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欣赏性阅读;第二层次是山外山,名著阅读;第三层次是天外天,文史哲阅读,怀抱一份超然。全美最好的十所大学里,学生的借阅量排在第一位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全美借阅量排在前十位的书籍不外乎三类:思想性的,比如说《理想国》《资本论》,文化性的,比如说《文明的冲突》,以及哲学性的;第四个层次是人外人,是思想建构,要成为仁者,没有思想建构,赚再多的钱也有可能会跑偏;第五个层次是圣外圣。判断一个图书馆的层次,就要看它给学生提供的是怎样的图书。凡是走进这个学校的图书馆,满眼看去都是《通向北大的状元之路》的复习资料,这样的图书馆是不负责任的。图书馆一定要有书香,能给孩子提供楼外有楼、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圣外有圣的阅读环境的图书馆,才是合格的图书馆。

追求的应该是幸福

哈佛大学资深教授哈德拉先生有一个多元智能理论,是为全世界所公认的一个教育的基本理论。他说,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由于人的大脑皮层结构不同,有的平衡中枢很发达,有的人语言中枢很发达,有的人逻辑中枢很发达,有的人意识中枢很发达。那么一个聪明的家长,一个理智的家长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孩子的不同点,需要做的就是怎么样能让自己孩子的不同最大化。

目前,美国玩网络文学和网络阅读最牛的一个人跟我讲,在他们这个圈子里面,现在信奉的是要从成功走向幸福。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是成功学教育,教学生怎样获取财富,怎么样赢得更大的一种享受。财富和享受代表了成功,但没有研究另外一个问题,如何走向幸福。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幸福不会因为显赫就可以拥有,也不因为家庭出生很一般,就得不到,每一个人都可以展开对幸福的追求。

事实上,目前凡是能够立业十年或者二十年、三十年不倒的企业家,他没有什么其他的秘密,要有也只有一个秘密,就是幸福。他们追求的不是用眼睛看得到的物质上虚荣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幸福。因此我觉得我们家长在对孩子做一种成长设计的时候,需要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特质。其次,不管孩子的特质或大或小,我们最终要教育他的,不是怎样走向一个浅薄的成功,而是怎样走向幸福。人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幸福,应该是把自己的努力锁定在幸福和追求幸福的路途上,使自己有一个淡定的人生,之后再去影响他人,向整个社会传递正能量。

在二中,我总跟老师们讲一句话,一定要善待当下的孩子,当你给孩子以虚伪的时候,你晚年面对的就是虚伪的成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多故事我们要去听,更要去琢磨。家长要认识到自己孩子的基本面,由这个基本面怎样去发现他的特长,再把特长最大化,在最大化的过程当中,怎样去让他始终以幸福成人、做人,做一个追求幸福的人。我相信在这样的家庭里面,始终会传递的是和谐的声音、喃喃的笑声。

最后,我想通过一幅漫画给大家讲一个道理。有三只智商极其高的老鼠,分别是鼠父鼠母和鼠子,他们要过迷宫,但是发现过不去,最后决定鼠父在底下,鼠母在中间,把鼠子托到上面看到迷宫的出口,走出了迷宫。教育、家庭、民族,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得有人敢于去做人梯,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看到远方,看到适合的远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结伴而行,当孩子处于最低谷的时候,站在他后面的应该是家长。孩子面对的优秀学生群体会有这样和那样的压力,这也不是坏事。因为有这样的压力,就给了他成长的动力,因为有了这个动力,也许他未来在自己的事业圈里,就会有更多的高质量的朋友,因为有这样的高质量的朋友,也许他就会发展得更为卓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家长最最需要做的是,你始终信任孩子,你始终能够陪伴孩子,你始终是孩子心目当中的好父亲、好母亲,更是好朋友、好哥儿们、好姐儿们。用言传身教去感染孩子,这可能比什么都有效。

(本文系叶翠微在杭州市妇女联合会、市家庭教育学会等联合主办的第五期“智慧家庭教育大讲堂”上的演讲,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