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给“吃瓜群众”上个瓜

时间:2024-05-09

雷晶晶

小樱桃、大哈密、菠萝、香蕉和橙子……那啥,你们通通退后!要说这夏天的水果界,自然唯我独尊!瞅这圆鼓鼓的皮囊,品这甜润润的滋味……差点儿忘了自报家门——我叫“西瓜”,就“吃瓜群众”的那个“瓜”!

“美颜”美起来

翻开《西瓜家谱》,我们西瓜家族大概诞生于6000多年以前的非洲沙漠。在1688年,有位欧洲画家专程为我家先祖绘制肖像——《水果和西瓜》,那切开的瓜肉发白又多筋,瓜皮和瓜瓤间还存有多处空腔。

如此其貌不扬,味道想必也一言难尽:据说,它口感发苦,未成熟时还存有一定毒性!但它是干旱地区的饮用水来源之一。后来,爱瓜人士对其不断改良,比如降低葫芦素含量,使口感趋向甘甜;又如改变瓜瓤颜色,使其呈现有助于判断成熟与否的“艳阳红”。如此这般,我们西瓜基本实现了“代代甜”、“代代红”。现代审美观使然,西瓜瓤的颜色有了黄、橙、彩的突飞猛进,原本“不上头”的白色悄然回归,就说中国北方著名的“三白”西瓜吧,皮、瓤、籽还是那么白,味道却较从前有了大跨步的进步。

没有瓜耔没烦恼

若是硬要在我身上挑骨头,部分嘴比较刁的群众定然对瓜籽心生嫌隙。生而为“瓜”不打诳语,我承认瓜籽的确嚼来费劲、吐来费时。大批瓜粉深有同感,于是乎,无籽西瓜的培育提上日程。方法似乎有点儿“绕”:用秋水仙素获得四倍体植株,与普通二倍体杂交出无法产生种子的三倍体植株,再与二倍体植株授粉致瓜籽发育受限——啊哈,这样“绕”出来的西瓜,瓜瓤里仅剩极少量软沓沓的嫩瓜籽,嫩到可以忽略不计。

倘若对自然生长的“老牌瓜”情有独钟,你不妨把自己训练成一枚有眼力的切瓜达人。牛皮可不是吹的,马上操练起来:把西瓜拦腰切开,看到瓜面上三条较清晰的纹线没?沿此“腹缝线”剖瓜,再沿每个剖块上的瓜籽分布线下刀。完成这些步骤,你会惊呼瓜籽乖巧地留在瓜瓤断面上了。然后,轻松去掉瓜籽,大快朵颐即可!这个中奥妙嘛,全在于瓜籽按部就班的生长规律。

种瓜得“瓜”有难度

“种瓜得瓜”的老话听过没?别被“忽悠”了,至少种西瓜从来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注意看,西瓜籽表面有层黏液,这正是种子的“保护膜”。种瓜前需要把它清洗干净,否则瓜籽的生长活性受阻,发芽遥遥无期啊。当然,从动物便便里排出的瓜籽就另当别论啦——虽然路径不太美好,但那层黏液早被消化道消磨掉啦。

听过“瓜茬瓜、不结瓜”的谚语吗?这是一辈辈瓜农积攒下的宝贵经验。一来西瓜偏爱肥沃的沙质土壤,二来咱这身体也娇贵了点儿……谁让“连作”更耗费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还容易导致土传类病害反复发作呢。好在农民伯伯为西瓜寻来“顶级搭档”——瞧那南瓜苗又美又飒,通过嫁接手法就能帮西瓜株克服“连作噩梦”。

做个有技术的“吃瓜群众”

想做个有技术的“吃瓜群众”必然得经过“千锤百炼”。依据不同成熟度的瓜瓤密度不同,民间流传已久的“拍瓜术”乃业内杀手锏。来来,闲话少说,一手托瓜,一手拍瓜皮:“啪啪”,声音清脆,不熟;“嘭嘭”,声音醇厚,熟的。

熟透的西瓜瓤真甜!顺道补充个小秘密:西瓜甜味主要来自果糖,果糖甜度与低温相关,所以冰镇西瓜更甜!除了切块生吃,西瓜瓤还能做果酱,甜的搭配饼干、奶酪,咸的搭配馒头、面条;西瓜籽可做干果,還能去皮碾碎了煮粥喝;西瓜皮吃法更多,凉拌、热炒、腌制,还可制成清热神药西瓜霜。但由于高糖、性寒,吃瓜太多会诱发糖尿病与肠胃不适,尤其切开时间较长的西瓜,因细菌繁殖不宜再食……

总而言之,西瓜好吃,理智吃瓜!CD1544F7-997A-4EC4-9B89-1B9C87C4BFFB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