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 课题组
关于杭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文 课题组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杭州具备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础和优势条件,同年便出台了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决定、规划和政策文件。将杭州建设成创新型城市,是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立投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共投入机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整合专项资金,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方面财政资金应该着重解决市场资源配置不能有效解决的投入问题,具体到科技投入方面就要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另一方面要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各种措施引导非财政资金的流动方向,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通过在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整个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使整个社会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落实《杭州市科技进步条例》规定,保证市、区县(市)财政科技投入足额到位,列入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一票否决制。加快涉企资金项目管理系统建设和推进力度,加大对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的审计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设立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对已取得科技成果,经中试并进入产业化,能较快形成较大市场规模,对十大产业发展有显著贡献的重大科技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优化科技经费配置结构,加大对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等的支持力度。大幅度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投入。采用分期拨款、事后补助、贷款贴息、引导投资、偿还性资助等方式,带动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大力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的形式,帮助中小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创新能力建设体系。对于符合杭州市创新载体建设标准的企业给予高额奖励和政策优惠。
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力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高层次创新人才教育。推进技术类大学与企业在培养职业技能方面的合作,以产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增加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职业类技术学校培养人才的作用,通过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强化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员的教育模式。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级人才,以重大科技任务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人才。在国家和杭州市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中不拘一格,推动创新人才、产业基地和科研项目一体化发展,吸引和凝聚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
经济社会环境。进一步搞活经济建设,以经济促创新,促发展。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科技知识的流动和扩散,加速创新进程。建立稳定、健康、绿色的城市环境,形成吸引人才和利于人才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创新型生态城市。
创业环境。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源头企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工具,是支撑区域科学发展、优化发展和新型创新性组织。我市在优化区域创新体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使之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市政府应探索先进的孵化模式和体制机制,拓展孵化器的增值服务内涵,继续优化孵化器激励政策体系,加大孵化器考核管理力度,推进孵化器与加速器结合发展,加强孵化器管理服务队伍建设。
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创新,建立多样化的融资体系。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引导机构投资初创期科技企业,大力培育发展天使投资,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力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宽科技银行合作范围,加大对科技担保公司支持力度,组建一批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政府全额拨款贷款周转基金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搭桥贷款,从间接融资渠道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通过推进科技金融集聚区建设、搭建专业化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推广实施科技保险,形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国际化环境。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代表了城市的开放程度和创新水平。杭州市应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培养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依托国际市场资源推进杭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坚决贯彻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方针,吸引国外企业在杭投资,同时鼓励本市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先进理念和生产力来带动杭州企业的创新发展。
提升创新产出水平。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抓手,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工作。完善市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杭州市知识产权执法大队,维护科技人员和企业的创新利益,保护创新积极性。强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导向和管理,把自主知识产权获取作为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科技奖励的重要导向。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重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开展重大技术与装备引进,企业并购、技术出口的知识产权法律监督或审议。
加强创新产业化体系建设。按照国内外创新源发现发掘、科技成果与创新团队评估评价、技术成果团队对接转移、技术成果支撑转化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路线图,组织社会化的创新服务资源,构建开放式、全程化、综合型的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形成“引进科技成果创新团队,公共平台服务企业创新,科技金融促进产业发展,知识产权支撑成果转化,政策项目咨询受理登记”五大服务功能,分布推进,逐步实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基础、环境、绩效三方面协同发展。创新型城市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中包含了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三大方面的全方位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点是促进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的良性互动,提高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为了实现城市系统整体创新的目标,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绩效必须整体协同推进。这是因为,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绩效每一环节的精髓,是城市创新的基础、核心、保障、纽带与灵魂。创新基础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要条件,创新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持;创新环境是保障创新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建立利于创新良性发展的环境才能提升创新的速度和效率;而创新绩效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和直接测度标准,创新型城市建设必然以追求高创新绩效为宗旨,但创新绩效的获取又建立在创新基础和创新环境的前提下。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时要把握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和创新活力。
(浙江大学课题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