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4-05-09

蒋萍

***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提出了“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020年上半年淮安市教育局启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在市教师发展学院、县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园基于教师内在需求,综合考虑层次梯队和年龄结构,采用自主申报、综合评议的形式,让有发展内在需求的教师结伴同行。目前团队成员共有18人,在年龄上混龄互补,形成发展梯队;在专业专长方面也有一定的结构,体现多领域覆盖。

一、聚焦“三范”,坚定“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方向

1.聚焦“师德师风典范”,明确团队发展价值取向

我园以兵器制造专家吴运铎的名字命名,团队成员通过人人阅读《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画传》,学习吴运铎英雄事迹,把吴运铎精神提炼成“忠诚、奋斗、钻研、创造”八个字传承发扬。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精神要求,团队建设聚焦“爱岗敬业、宽仁慈爱、合作创新、谦虚好学”,并制订了团队誓词,在全体教师会议上为“四有”好教师团队成员颁发证书,让团队成员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荣誉意识。同时,我们创编了团队队歌《我们都是追梦人》;设计了团队队徽“七彩同心圆”(LOGO),寓意:不同年龄、个性、专长的教师凝聚在一起,组成一个同心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一个七彩、生动、美好而温暖的教育梦想不懈努力。

2.聚焦“教书育人示范”,瞄准团队发展核心任务

吴运铎因为善于动手、善于实践而成为兵工专家。为此,团队确立了“让孩子动手做”实践项目,包含健康生活、亲近自然、创意工坊、童话表演四项内容。教师们紧扣共同的项目活动,以项目活动为载体,探索综合育人新路径,促进教师、幼儿共发展,达到成事成人的目的。

3.聚焦“教研科研模范”,探寻团队发展科学路径

团队以园本研修为主阵地,努力建立三种常态:(1)观察儿童,解读分享成为常态。坚持三级分享制度,即:班级每日分享、年级每周分享、园级每月分享。分享幼儿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分享对幼儿的观察了解和分析解读。(2)观摩评析,互学互助成为常态。班级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幼儿活动的开展,转变过去的评比评选形式,更多侧重于相互观摩、评析研讨,在观摩研讨中相互学习。(3)开放包容,真诚合作成为常态。团队倡导彼此欣赏、真诚沟通的研修氛围,以此增强团队的互助协作。

二、立足“四共”,丰富“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内涵

1.共读中,养“雅师”之气

团队坚持开展好書共读活动。读之前,由牵头人购买图书,确保人手一册。牵头人再把要读的书按照篇章,或单元,或总页数,计算每天读多少,需要读多少天,制订读书计划表和值日表,大家轮流做值日生,督促并推动读书活动。每天早晨,值日生在团队群里提醒大家当天的读书内容和任务;每晚11点,值日生负责统计读书打卡的情况,并在群里反馈。这样促使每位团队成员每天记牢读书这件事,做到早起或者晚睡,按计划读书。此外,注重营造富有仪式感的读书氛围。如:共读前,有开营仪式;过程中,有线下集中分享;读完后,有回顾小结的闭营仪式。在读书过程中,我们会组织2~3次线下集中面对面的分享讨论活动,教师轮流做主持人,策划并安排活动。如今教师们已经通过共读的方式,扎扎实实读完了《理想的教育点子——家长工作坊》《终身成长》等10本书,每人都有10本书的读书笔记。

2.共研中,锻“能师”之功

在进行省、市级“十四五”课题申报的过程中,我们针对课题申报组织了10多次的研讨,围绕三个问题不断地追问:我们目前在课程建设、教育行为中存在哪些问题?我们的研究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入手,做些什么?在研讨中,团队进一步梳理办园理念、办园宗旨、育人目标等,明晰并较好把握课程建设方向,不断把理念落地、行为优化。团队成员积极申报微型课题,做到班班有课题,人人有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建构更加适宜更具特点的幼儿园课程。

3.共联中,扬“良师”之名

我们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互动,密切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例如:(1)家园共读。以家委会为纽带,实现幼儿园与全体幼儿家长的有效联结。家委会成员与团队成员进行共读,开展教育问题的探讨,金点子等经验的分享。(2)亲子阅读。我园开启在园三年读书计划,幼儿在园1000天,至少读书100本。引导家长有计划有目标坚持陪伴孩子阅读。(3)定期家访。对特殊幼儿或者特殊家庭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关爱。

4.共建中,成“能师”之群

一是项目组与班级共建。“四有”好教师团队成员组建四个项目组,分四个板块,各自承担一份责任。通过项目活动和板块工作的开展,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进步。二是团队与联盟园共建。团队采用“走下去,请上来”的方式,加强片区内教师的互联互动;根据实际需要,线上研讨焦点问题,线下现场观摩互动。

三、深耕“五力”,激发“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活力

1.深耕“团队凝聚力”

在团队建设、项目活动开展以及相互交往中,引领教师从自身做起,不断建立向内求解的思维,用“我们”“利他”作为解决一切矛盾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逐步形成互帮互助、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团队文化。

2.深耕“学习领悟力”

团队以故事会、竞赛、测试、沙龙等多种方式,重点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总书记教育强国思想;二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三是吴运铎等先进人物事迹。人人学习吴运铎英雄事迹,人人学讲吴运铎革命故事,人人争做好教师学习标兵。

3.深耕“规划助推力”

一是团队建设行动计划。基于对团队建设和项目活动现状的分析和思考制订制度,每月一次团队建设会议,每两周一次项目组研讨活动,围绕问题,加强学习与研讨,全力推进“四有”好教师团队稳健前行。二是个体发展计划。根据幼儿园工作计划以及团队建设的项目内容,团队成员结合个人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并主动承担项目工作。

4.深耕“项目执行力”

我园用四种行动方式来有序推进“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1)以项目组带动班级。团队成员组建四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在各年级组均有试点班级,每个班级都有重点项目,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特色。(2)坚持三级分享三级审议。教师基于观察开展三级分享活动,即:日分享、周分享、月分享;三级审议,即:班级审议、年级审议、园级审议。从班级到年级,再到园级,分享幼儿观察记录、班级学习故事和课程故事,在分享审议中发现儿童,放手游戏。(3)实施环境“一体化”创设。为了支持“动手做”项目活动的开展,我们坚持班级室内外环境“一体化”创设,幼儿园户外环境与公共环境交由年级组和项目组共同合作,促使班级、年级、项目组协同行动。(4)开展活动观摩和评析互动。在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团队成员围绕“做有准备的教师,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坚持定期开展观摩和观摩后的评价互动,重点关注教师心中是否有方向、有目标、有儿童。

5.深耕“调整反思力”

首先,对游戏活动环境场地进行反思调整。将室内空间、公共区域空间、户外场地空间合理有效利用。室内:调整班级的美工区、科学区、益智区、绘本阅读区等,让区域更能吸引孩子,更能方便孩子活动,更能高效利用。走廊等公共空间:让所有的空间都能合理有效利用,不同的区域投放丰富且有层次的材料,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操作和探索。户外:将各种灌木拔掉,增加幼儿活动的场地和空间;增设小舞台、童话小屋、阳光房、小勇士乐园等,让户外不仅仅是体育活动的场所,还能进行情境故事表演、生活游戏、艺术创作、综合才艺展示等;栽了10多个品种30多棵果树,围墙的四周种满了各种颜色的藤本花卉,让户外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其次,不断反思调整教育活动,生成班级微课程。团队教师因为对孩子兴趣的追随,因为对孩子研究、理解的深入,课程活动也不断调整。如将土豆种植、收麦子、自主进餐等微课程,调整生成了非常有意思、有意义的班本课程,使课程更生动,更有趣,更适宜。

一年多的时间里,团队成员在优课教学、论文评比和发表、课题申报、基本功竞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团队建设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多东西要学习积累。我们的团队建设永远在路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