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郁霞
游戏公约是教师根据幼儿游戏发展的需求建立的约定,它为幼儿游戏的开展以及规则意识与秩序感的建立提供保障,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秩序认知。游戏公约的制订和实施要始终围绕幼儿、跟随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我的游戏我做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由教师主观制订的游戏公约或束缚了孩子的手脚,或存在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发揮其功效,其根本原因在于儿童发展观的缺失。因此,如何基于儿童本位制订和实施游戏公约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
所谓“儿童视角”,分显性视角和隐性视角。显性视角是指成人的身高高于儿童,成人在与儿童对话时,需要俯身、蹲下,甚至坐着,与孩子“平起平坐”,从孩子的视线看世界;隐性视角则是指成人心中始终要装着儿童,努力成为儿童。游戏公约的制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予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以及自主宽松的游戏氛围,放手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生成公约,激发幼儿从“要我遵守公约”转化为“我要遵守公约”的意识。
1.营造制订公约的自主环境
为了避免放手演变为放纵,自由演变为无序,教师要循序渐进,让幼儿有一个体验有序、建立公约、进而遵守公约的内化过程。在建立公约时,教师和幼儿应达成共识:(1)在讨论公约的时候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一旦确定就必须人人都要执行。(2)公约的表达要正面引导,让幼儿知道怎么做。比如,起初幼儿的提议中“不允许”“不能”这样的表达很多,图示中常用表示禁止的杠、叉,经过多次调整幼儿慢慢学会了用提醒的方式去表达。当幼儿意识到公约是通过自身解决问题的体验后制订的,才能真正激发幼儿遵从“公约”的积极性,制订的公约才能真正转化为幼儿游戏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2.设计科学、易行的游戏公约
游戏公约的科学性体现在制订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则体现在公约的商定过程中,先通过集体设计游戏公约记录表,再到个别操作,尝试鼓励幼儿用自己看得懂的方式进行记录。当然,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记录能力,但幼儿有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他们能说出符号的意义及操作方式,如小班幼儿采用打钩表示能够做到,采用画圆圈表示需要努力;也有幼儿采用贴纸的方式进行记录,自己保管贴纸,做到了就给自己贴上大拇指贴纸。教师应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鼓励其制订适合的游戏公约。
3.呈现形象、易懂的游戏公约
公约的“公”需要教师和幼儿经历民主商讨、共同决定,“约”则代表一起约定、共同遵守。游戏公约的制订者和执行者是教师和幼儿,但更多指向幼儿。因此,游戏公约的呈现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游戏公约张贴的位置要醒目,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不仅要让幼儿看得懂,而且要能持久地吸引幼儿的“眼球”,便于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对照执行。如小班阅读角,幼儿在经过游戏实践后,一起商定了脱鞋进区、安静看书、爱护图书、看完归位等具体约定,教师分别将之拍照,按一定顺序张贴于阅读区门口,提醒幼儿自觉遵守约定。
儿童本位,简而言之,即以儿童为中心,其他人或事物必须服务于其儿童利益的理念和观点。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游戏公约的制订在由幼儿亲自参与,发挥其主动参与性的同时,还应增加幼儿对公约的执行、遵守和对问题解决的思考。因此,体现儿童本位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的活动,细致观察幼儿活动状态,巧妙介入,适时指导,做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使得公约内容按照幼儿的需求顺势而为,服务于幼儿游戏。
1.密切关注,有效指导
教师不仅要了解儿童,走近儿童世界,还必须引领儿童。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的游戏活动,细致观察幼儿的游戏状态,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
案例1:好味道小吃店营业了,服务员星星见小吃店没顾客就跑去加工厂,经理巡视时发现服务员不在岗,四处寻找后把星星找回小吃店。刚找回服务员,保安原原和厨师妙妙又因为没有挂工作牌就进入厨房一事吵得不可开交。原原坚持戴工作牌才能进厨房,妙妙的理由是进厨房收拾一下就走,没有工作牌没关系。教师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切。
游戏评价环节,教师回放视频让幼儿观看,并围绕“服务员为什么不在岗?没有工作牌可以进厨房吗”这两个问题让幼儿各抒己见,接着教师又顺势抛出问题:“小吃店里还有哪些公约内容是不完善的?”让幼儿用画图的形式将问题呈现,并针对问题再次讨论,最终达成共识:服务员可以离岗,在离岗前必须向经理请假,由经理代替或自行找人代替,不能出现缺岗。教师鼓励幼儿结合原来的公约内容加以整理,以图文的形式张贴在小吃店内,成为小吃店的新公约。
游戏公约是游戏顺利开展和幼儿获得经验的重要保证,它不是为了限制幼儿,而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当幼儿能主动建立公约内容,并自觉执行时,也就完成了从“他律”走向“自律”的内化过程。
2.巧妙介入,内化于行
游戏公约的内容来自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来自幼儿的游戏活动。游戏中,教师的指导非常关键,而巧妙地介入更是一种间接的指导。
案例2:幼儿萌生了在“小舞台”游戏区打造更衣室的想法,得到了教师的支持。然而在活动中,新问题又出现了。去“小舞台”游戏的天天和乐乐同时冲到更衣室换衣服,引起了争执。乐乐连忙向教师求助:“我和天天都想先进去换衣服,怎么办?”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问他们:“你们是同时表演节目吗?”两个孩子看着对方,乐乐去看了一下节目单说:“天天第一个表演独唱,我第二个表演武术,应该让天天先换衣服。”教师转向天天问:“根据节目的先后顺序来换衣服,这样的规则你同意吗?”天天点了点头。
活动结束,教师就游戏活动进行点评,并提问:“游戏区需要增加活动公约吗?”通过提醒,乐乐想起“换衣服”风波,提议按照节目演出的顺序来优先使用更衣室,大家一致认同,于是,更衣室中又增添了一条新的公约内容。
教师发现游戏中同伴之间的冲突,没有马上强制其执行公约,也没有利用权威对问题进行裁判,而是把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自己解决,产生对新公约的需求,也催生了新公约的出台。
以往,不同班级的游戏公约大同小异,没有充分体现班级幼儿的需求。而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游戏公约是立足儿童视角、体现儿童本位的,是基于本班幼儿需求、基于教师实践观察、基于幼儿游戏行为表现的。旨在解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不断调整的过程。
1.基于幼儿需求制订公约
教师在引导幼儿研讨公约内容时,既要引导他们建立自主的规则秩序,也要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需求,基于自身需求的公约执行时不需要外来的推动力,而是一种内化与约束。
案例3:幼儿在进行“快乐速递”游戏时,教师给予了幼儿充分游戏的过程,但游戏场面一度有些混乱。游戏刚开始,幼儿对送快递的比较感兴趣,大家都跑去骑来小车争当快递员,而给快递物品打包、书写送达地址等游戏环节只有希希一个人坚守,她着急地喊:“有没有人来帮我一起打包快递?”其余幼儿看着希希,仍站在小车旁。希希继续说道:“大家都去送快递,没人来打包,哪来的快递送?”听了希希的话,家家和昊昊加入了打包快遞的工作。小宝和俊俊提议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输的人先去打包快递,赢的人先去送快递,进后再交换。
教师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找寻原因,通过讨论、调查、研究和投票等方式,形成相应公约:(1)能够协商选定角色;(2)明确快递流程;(3)使用文明语言送快递;(4)学会合作。这些公约内容是幼儿根据自身游戏需求自行制订的,在下一次游戏中,幼儿逐步要求自身的行为以公约为标准,进而有效促进游戏正常有序地开展。
2.基于教师观察调整公约
案例4:建构长廊里突然传来争吵声,教师闻声走过去,乐乐生气地说:“欣欣把我的‘房子’弄倒了。”欣欣连忙解释道:“我不是故意的。”但这种现象接连发生。教师默默地用手机记录了幼儿建构长廊游戏的情形,在评价环节时播放视频,针对建构区“房子频频倒塌事件”提出了疑惑。幼儿纷纷发言:“老师,建构区太挤了。”“我们需要的长条大积木数量太少。”教师询问:“那有没有好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果果说:“我们搭积木的地方再大一点就好了。”晨晨说:“建构区每次去4个人玩,等谁不想玩了,选择别的活动区,这时可以补进一个人继续游戏。”
基于教师的观察,幼儿通过实地考察和投票表决的方式,一致同意将建构长廊与户外宽大的香樟大道融合,采用扩展建构区面积、重新制订公约来解决此问题,并针对性地制订了相应的户外建构游戏公约。
幼儿游戏精神强调的是自主、自愿,但是它同样需要规则,只有在相应的公约保护下,游戏才能顺利开展,并不断丰富和深入。在儿童本位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及时把幼儿在游戏中的新需求,以及教师的教育目的、教育策略,通过建立新的公约传递给幼儿,让公约成为引导,让幼儿在有规则的游戏中获得身心和谐的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