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水为魂——透析中国古代治水的文化精神

时间:2024-04-24

以史为镜

以水为魂
——透析中国古代治水的文化精神

古代治水文化的精神传承和升华,从来都是在治水的历史长河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不断矫正中提炼出的精华。虽然,水利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体现不同的特点,但其精华的内涵本质核心都是一脉相承的,而且都是在与违背水利精神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历史的经验表明,违背规律的治水,有悖国家利益、百姓安危的治水,为一己私利、为眼前之利益的治水,是注定要失败的,因其治水精神的失落和扭曲,必然反映水文化品位的低下。这类失落和扭曲的文化层面,很值得在倡导水利精神之时去深思、反思、忧思,更值得人们用人文理念去注意、警醒和警觉。

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的治水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水为魂的水利精神,这种精神力量的传承、发扬、光大,不断演绎着水文化的人文之魂。

“大禹精神”的产生树起中华民族治水精神的人文大旗

中华民族的治水精神,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远的人文传承的,且这种内涵和传承是植根于“以水为魂”的水文化理念之中。

水利精神可以上溯至大禹治水时期。约公元前的2200年前后,黄河流域发生了一场空前的大洪水,于是就有了大禹治水的生动传说,就有了传承至今的“大禹精神”,从实践层面留下了丰富的治水文化。

在中国原始社会晚期治理洪水的斗争中,大禹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水事道德观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在先秦诸子的书中都有记载。在此基础之上凝结而成的水利精神的雏形,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身执耒臿,以为民先”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埋头苦干的献身精神;“左准绳、右规矩”、“因水以为师”的面向现实、脚踏实地、负责求实精神;“非予能成,亦大费(即伯益)为辅”的发挥各部落集体力量、同心协力的团结治水精神。这些内容被后人统称为“大禹精神”。

历史发展到今天,“大禹精神”已不仅仅是停留在治水精神的层面,而是整个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弘扬。如果说“身执耒臿,以为民先”、“左准绳、右规矩”、“因水以为师”等作为志书词句,尚不能使百姓熟知的话,那么,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改堵为疏”口语化的表述,则成为大家对“大禹精神”最质朴的理解、最浅白的认同。正是这种治水精神中本源的精华,激励、鼓舞着由古至今的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百折不挠、前赴后继去“我以我血荐轩辕”,成为中华历代治水人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观。

名人治水的特征反映封建社会治水精神传承的艰辛

在封建社会漫长的此消彼长的朝代更替中,治水大业也随着朝代的兴衰而起伏。治水精神的传承在时隐时现的治水思想和治水实践的断续中,艰难而又坎坷地走过漫长的封建时代,出现了一批用文学启迪治水思想,因“治水”崇尚爱国忧民的精神境界的代表人物。

“兼济”精神在治水的创业中得到升华。白居易一生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他常言:“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与元九书》)可见这一思想不仅支配了他的政治态度,同时也支配了他的创作方向。这种“兼济”精神,在治理杭州西湖时,得到升华。

他任杭州刺史时,了解到钱塘湖(即西湖)水利情况和民情,在钱塘门外,“筑堤捍钱塘湖泄其水,溉田千顷”,并加强管理,禁止豪强占湖为田或擅自泄湖以溉私田。这条堤就是真正的白公堤。白公堤把西湖分隔为二,堤西为上湖(即今西湖),堤东为下湖(今已是杭州市一部分)。白公堤有效地保证了西湖水量。此外白居易还把李泌组织开凿的六井,重加修浚,保证居民饮水。他对杭州的繁荣和西湖建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婵娟”精神在治理西湖的过程中得到彰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在丙戌中秋,欢饮达旦,大醉时作《水调歌头·兼怀子由》中的两句词。苏轼一生坎坷,早期为官时因反对新政先后被贬,其一生除诗、词、文章有所成就外,还在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不斐成效。

公元1089年,苏轼到杭州当太守。因数百年来连年战乱,灾害频频,杭州和西湖已是另一番景象。原来西湖经过战乱,年久失修,葑草蔓蔽,加上贪官污吏,豪强侵占,淤塞严重。苏轼上任后,得到朝廷同意,立即着手进行整治,“费工二十万,大力加以疏浚,清除湖中所有葑草。”并将挖出的葑根、淤泥在湖中由南而北堆成一条长堤,堤上筑六座虹桥,两岸种植花木,这就是古今闻名的苏公堤。今日仍然立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已成了一道水文化的亮丽风景线,成了苏东坡把无形水文化与有形水文化结合于一体的历史见证。

(转载自:中国水利政研网)

国际连线 看“千湖之国” 芬兰的治水科技

提到芬兰,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诺基亚和最近流行的网络游戏——“愤怒的小鸟”,这两个芬兰创造的品牌已闻名于世。其实,清洁的水是芬兰的又一品牌。

“信是千湖国,港湾分外多。森林峰岭立,岛屿似星罗。”半个世纪前,郭沫若对芬兰的美景如此赞叹。芬兰有“千湖之国”之称,有18.8万个湖泊,作为全球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芬兰如何保持湖水清澈?

在芬兰,拧开水龙头就能喝到清洁安全的水,当地人钟爱这自然之水。在芬兰最大的水处理化学品公司Kemira公司采访时,桌上的水瓶里装的就是自来水,公司研发副总裁Kaj Jansson告诉记者:“尝尝这个!我们做过测试,芬兰的自来水品质比超市里买来的进口瓶装水还好。进口瓶装水从取水到装瓶、运输需要较长时间,水是死的,而我们的自来水是流动的,活水的品质更好。”

信息科技与水环境保护相结合,是芬兰水环境保护领先的秘诀之一。记者走访了几家科技公司,这些公司把信息技术与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在信息采集、实时监控等方面技术领先,同时,他们销售的主要是“服务”而非产品,很多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是解决方案。

PACS公司出口经理Heikki Tallgren告诉记者,他们为工业企业和市政管理部门提供污水净化解决方案。这家2008年成立的公司在杀灭微生物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在污水除臭方面有自己的化学产品。2009年,他们在俄罗斯、巴西、中国签下了合作项目,精确的测试仪器、实时的监控系统是他们的优势,精准的数据收集后,电脑系统可以自动控制投入化学药剂的数量,达到最佳效果。目前,他们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他说:“我特别关心中国污水处理的发展空间。中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污水处理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相信,未来中国的水务市场会加快发展。”

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中国工业、市政污水处理厂及农业等领域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投资空间。世界三大化学品生产企业之一的Kemira公司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设立了生产厂。该公司总裁Harri Kerminen说:“调查显示,全球水行业有500亿欧元的市场,其中,水化学品制造拥有26亿欧元的市场。亚洲市场增长最快,我们在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2007年又在上海开设了公司亚太区研发中心,2010年开始在南京建设新的生产基地。下一步还将加快在中国的发展。”

在采访中,不少企业都提到了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由芬兰就业与经济部于1983年成立。该机构是芬兰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重大科研和产品研制项目的资助者和促进者。国家技术创新局主要资助工业研发项目、大学以及研究所项目,尤其鼓励具有高风险性和创新性的项目。每年国家技术创新局给予创新计划的资助大约为6亿欧元。

国家技术创新局的主要目标是更新经济,提升产能,提供可持续产品。他们资助的重点领域有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从2006年至2010年,他们已为3050个公共研究项目、6700个公司研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在生产污水处理机械设备的SLAMEX公司,公司主管Anh Thu Tran Minh女士告诉记者,在芬兰,所有的市政管网处理污水用的都是他们生产的器材,产品还出口俄罗斯、中国、越南等国家。

“芬兰的污水处理机械装备种类齐全,我们公司有50多种不同的机械,全部是自主研发,占芬兰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芬兰有100多家相关企业,有10家左右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欧元,有10家左右年营业额在300万至1000万欧元左右,剩下的都是中小企业。”她告诉记者:“我们自己投入研发的资金不多,国家技术创新局给我们拨款。”记者了解到,SLAMEX公司刚从国家技术创新局申请到3年共40万欧元的研发支持经费。

怎么能得到创新局的支持?Anh Thu Tran Minh女士详解了全过程:“首先要写申请报告,就项目对企业和社会有什么好处、在哪里有市场等写出详细报告,明确项目需研发多长时间及负责人,申报的项目要与国家技术创新局支持的战略相一致,申请的手续非常繁琐细致,报告要有说服力;项目申请后,每3个月要给创新局写一个进展报告,即使没有进展也要报告。同时,我们的财务工作要更加严谨,创新局会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拨款分期到位,前期我们要先垫付,如果创新成果不理想,创新局与企业共担失败风险,不会再追回资金。”

据悉,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提供资助的方式主要包括低息贷款和赠款等,具体资助金额依据研发阶段和项目性质而定。该机构对公司项目的资助主要包括工业研发赠款、研发资本贷款等,单一项目还可同时获得赠款和研发资本贷款等。

创新,为芬兰的环保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后劲。

(转载自《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