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智慧城市:一个美丽的社会愿景

时间:2024-04-24

张卫良 杭州师范大学城市学研究所所长、教师

智慧城市:一个美丽的社会愿景

张卫良 杭州师范大学城市学研究所所长、教师

在现有城市管理体制下,政府是决策者、推动者,又是执行者,能否建立有效协同创新机制,以避免大量的重复建设。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愿景,他们的技术专家认为城市的主要功能可以由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来区分,即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六个核心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从而有效地运行。有些专家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认为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可以构建全球化的智能社会。这样的愿景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也让人充满了期待。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以城市或社区作为切入点,尝试以最新的技术手段建立人类美好的家园。

智慧城市就其本质应该是一项民生工程,尽管现有智慧城市的实践林林总总,提法纷繁杂乱,但都与民生有着很大的关系,目的是使社会生活更加智能、更加便捷。例如,智慧物流体系、智慧制造体系、智慧贸易体系、智慧能源应用体系、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智慧安居服务体系、智慧文化服务体系等。当然,泛化的“智慧”口号或许离其原意越来越远,借用古语说:“智,法用也;慧,明道也。”智慧更多的是一种战略选择,而非一种简单的技巧应用。在英文语境中,smart city或intelligent city也是更多地强调一种城市战略,目标是使城市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主要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时借助于大数据、社交网络、综合集成等工具,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突出服务功能的社会创新形态。智慧城市不仅能够生产,而且能够消费。以产业为核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一种生产,而以服务为导向的信息平台建设是一种消费。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现在是一种重要的民生工程,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目标是有效地提升公共资源利用的效率。

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是家庭和组织(人),主体意识多元化,若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使生产、生活和管理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社会的创新形态,这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大工程,远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几个与之相关的问题:第一,智慧城市能否建立协同创新的机制。在现有城市管理体

制下,政府是决策者、推动者,又是执行者,能否建立有效协同创新机制,以避免大量的重复建设。美国知名网络社会专家曼纽尔・卡斯特尔斯指出:“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正确组合,人类利用这些技术全部潜能之能力的发展,以及基于网络的组织机构重建变得很重要,从而成为确保生产力、竞争力、创新、创造力以及最终决定权力和权力共享的关键。”只有科学合理的机制,才能确保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第二,智慧城市能否成为一只“下金蛋的鸡”。我们通常认为只要建成了智慧城市,就能培育一个产业群,如“智慧物流”、“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安居”等,但信息产业已发展几十年,并非每个城市都能够培育的。第三,智慧城市是否是一把解决城市问题的“万能钥匙”。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就是社会。智慧城市建设虽然涵盖了城市功能的核心系统,但并不能包罗万象,解决任何突发事件。最后,智慧城市能否有效地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在智能交通方面,我们曾经投入巨资,建设公共交通信息平台、实时数据传输系统、公共巴士GPS定位、站台智能显示系统等,但智能交通实现的效率仍是有待考量的。

总之,我们相信智慧城市能够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有效的智能工具,实现社会资源的协同创新,使城市具有更高的生活品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