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生活取向的幼儿数学学习活动

时间:2024-05-09

陈建华

一、观念对撞:集体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还需要吗?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区域活动被积极地推广与实施,数学领域的活动更是得到广泛的采纳和多元的设计。有许多教师在思考:小组或个别化的数学活动效果更好,这是不是意味着数学活动都可以用区域活动来替代?还需要设计和组织集体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吗?

并非所有的数学活动都可以采用区域活动、个别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就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来说,数学集体学习活动还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与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辩证看待集体学习的作用

在努力实践区域活动改革时,“一刀切”式的改变不够辩证,也不够科学合理。幼儿数学的部分学习内容可采用区域活动的形式来进行,但仍有一些数学学习内容通过集体学习更为有效。通过集体性的相互学习,能使经验得到互动与补充,达到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有益学习经验的目的。

2.师资专业能力方面的局限

就目前的幼儿教师师资水平来说,一方面,大量的教师适应了原有的集体教学模式,他们更擅长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如果所有的数学活动内容均要通过区域活动来实施,他们尚缺乏灵活设计与自由驾驭的能力;另一方面,新手教师虽然具备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但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与活动设计组织能力,实施有质量的数学区域活动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和探究。

3.幼儿园师生比小的现状

目前在幼儿园中,师生比一般在1:15至1:18之间,这样的师生比在较长时期内将普遍存在。面对班额量较高的现状,有效实施区域活动对教师来说还存在很多挑战,需要持续实践与研究。

4.数学本身的内在要求

数学的学习有其特殊性,它对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要求尤为突出。幼儿的数学学习有其基本的学习路径可循,前期的学习经验与后续的学习之间有必要的关联要求。为了实现这种前后的关联,通过集体学习定期梳理经验就十分必要。

二、幼儿喜爱怎样的数学活动?

在考虑集体教学的必要性,考虑幼儿的兴趣与特点时,我们要把幼儿的需求放在首位,关注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在笔者看来,一个有效的生发途径就是“生活取向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它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1.简单中有乐趣,让数学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

生活中的数学内容广泛、生动、有趣,但也较为零散,教师要在生活中发现并有意识地整合数学学习的内容,把适宜集体学习的、对幼儿数学学习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内容提取出来,让生活与学习内容有效关联,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当内容结合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又有适度的挑战性时,幼儿能更专注于当前的活动,并能把学习转化成内在的需求,享受学习的成功感。

我们来看中班数学活动“我身上的数”,活动分三个环节。一是寻找数量,请幼儿寻找自己身上什么长有1个,什么长有2个,什么不是1个也不是2个。通过寻找、比较,引导幼儿发现,自己身上有些部位只长有1个,有不少是左右对称生长的,牙齿、骨骼、手指等数量又互不相同。然后,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我们数一数”,大家边走边念儿歌:“一二三四五,我们数一数,在我们身上,你能数到几?”幼儿根据教师“1”“2”或“不是1也不是2”的指令,快速反应,在自己身上寻找相应的部位。二为用手指表达数量,即在寻找身体部位数量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数一数游戏:“一二三四五,我们数一数,灵巧小手指,它要表示几?”幼儿目测教师出示的串珠上圆珠的数量,用手指表达。三为学习用手势动作表达数量。在幼儿用手指表达数量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表达方法,这会引起部分幼儿经验的迁移,引发幼儿学习从1到10的手势动作表达。教师以数学故事《姜饼人》引导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用手势动作表达故事中不同问题的答案。

幼儿运用身體和串珠简单又高效地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知自己的身体,灵活感知了6以内的数量,锻炼了灵敏、快速的数学反应能力。这项活动既培养了倾听、思考等学习品质,又获得了用身体和手势动作表达数量的数学新经验。

2.展开中呈现递进,让数学系统化地深入

数学的集体教学是幼儿共同学习,集中积累经验,高效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是一门内在逻辑性、系统性和相互关系特别严谨的科学,在集体教学的时间段内,数、量、形、运算等内容务必精准扼要、概念清晰、容量适度。在选择内容时,需把握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数学概念本身的科学性,使幼儿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精准、科学与高效。

我们来看大班数学活动“红豆馅饼”各环节的内在关联性。活动中,每个孩子的操作材料是红豆、小圆片、三等分圆操作硬卡、记录纸和笔。教师首先让幼儿观察材料,通过观察能集中注意力,预知并熟悉相关内容。接着,教师与幼儿讨论取12颗红豆的方法,如一颗一颗数,两个两个数,三个三个数等,幼儿通过尝试寻找到适宜自己的方法。然后,幼儿第一次做馅饼,他们把圆片对折,用笔把折痕描出来,观察馅饼分成了几块,并把12颗红豆平分到馅饼上,用自己的办法完整记录:馅饼分成了2块,每一块分到了6颗红豆。接下来,幼儿第二次做馅饼,他们把圆片再对折,描出另一条折痕,观察馅饼分成了几块以及每块能分到红豆的数量。幼儿运用第一次的经验,完成记录。随后,幼儿第三次做馅饼。教师先抛出如何把馅饼三等分的难题,在集体探索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三等分圆操作卡,幼儿借助材料在圆片另一面进行操作并记录。最后,幼儿第四次做馅饼,他们在三等分圆的基础上,尝试六等分并记录。幼儿将前几次等分的经验迁移后,六等分就水到渠成。四次尝试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查看记录纸,发现其中的秘密:一块馅饼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分成均等的2、3、4、6份,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一块上的红豆就越少,可是合在一起,馅饼还是原来的大小,红豆总数也还是12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