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重审美工区域环境的创设

时间:2024-05-09

简恩兰

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核心是关注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儿童发展和学习的规律与特点,让幼儿园课程更具有游戏精神,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美工区域环境创设是幼儿课程的一部分,既展示师幼的智慧,又影响着幼儿游戏的水平与发展。故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美工区的环境创设,值得教师深思。

一、美工区域环境创设以教师为主还是以幼儿为主

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调动,他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但目前在美工区的环创过程中依然存在这样的误区: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环创是教师的事情,和幼儿无关,只要教师给幼儿营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他们就可以参与到活动之中。其实,让幼儿参与到美工区环创的过程中是很必要的,因为师幼共同思考设计、布置制作的过程也是游戏的过程,不仅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创造热情,又能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幼儿与环境的互动,真正做到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如我班美工区主题墙的布置,教师就让幼儿一起参与了进来,他们对区域环境更加熟悉,知道墙上贴的作品代表了什么。如果幼儿不参与创设,就会觉得这个区域跟他们无关,对活动的兴趣也就有所下降。只有让幼儿充分参与到环境创设的环节之中,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被调动起来。

二、美工区域整体环境创设重审美性还是教育性

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涉及如何看待儿童、如何看待教育、如何看待课程、如何看待教师、如何看待环境和资源等问题。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但在美工区环境创设中,依然存在着注重环境的外在艺术性而忽略内在教育性的問题。如有些教师会以自己的审美眼光去对区域进行布置,忽略幼儿在环境中的审美偏好。有的教师会花费大量的开销去购买或定制墙面装饰品与美工材料,却没有考虑科学、经济、实用原则,导致美工区虽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但也使其教育性的功能大打折扣。如何均衡美工区环创的艺术性与教育性?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体的艺术性要尊重幼儿的审美偏好

美工区相对于其他区域更具有艺术性,能更有效地萌发幼儿初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兴趣。在美工区的布局、美术活动的空间、艺术区材料的选择与摆放、作品的陈列等方面, 教师都要力求尊重幼儿的审美偏好。经研究表明,幼儿喜欢明亮的色彩,这些色彩是在光谱的“暖色”一端,而不喜欢黑暗的色彩。故在美工区整体色彩的设置上,教师应尽量以暖色为主色调,带给幼儿视觉上的“温暖”。在风格方面,幼儿偏爱夸张、拟人、具象风格的美术作品。故教师可在创作墙上展示毕加索夸张的作品,充满乐趣的绘画以及写实的照片,激发幼儿的想象。赵伶俐在《美育心理学》说:“幼儿的审美情趣发展水平与他们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紧密联系,主要表现为凡是与他们生活最接近的内容,就成为他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所以,教师还应该为幼儿营造一个熟悉的艺术环境,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自由、自主地进行创作。

2. 科学的规划布局突出艺术性与教育性的融合

美工区艺术性与教育性的融合集中体现在科学的规划布局上。如美工区的位置应选择在安静并靠近水源和窗户的区域,安静的环境能让幼儿静下心来专注于创作,而靠近水源和窗户不仅方便幼儿在活动中能及时取水、换水,还能保护幼儿的视力,有利于对颜色的辨识,同时让幼儿观察到户外的风景,增强审美愉悦感。另外,美工区的空间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保证幼儿能够开展绘画、手工、欣赏等多种活动。

常见的美工区环境总是给人色彩混搭,眼花缭乱的感觉。这种环境容易让幼儿的视觉产生疲劳感,引起他们的心境躁动。所以在环创中,教师应该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确定整体统一的色调风格,再在此基础上呈现不同的细节。如幼儿的作品色彩比较多的时候,教师可以区划分,统一规划区的色调以及展示方式再呈现幼儿零散的作品。这样,环境的美感就能和谐统一,既有局部美又有整体协调感。区域作品的展示方式应立体与平面结合,如用废旧用品做成摆放盒,有层次地摆放作品,不仅美观经济,还方便幼儿欣赏,让环境更加艺术化。

三、美工区域材料的投放重多样性还是深度性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2016年度视导报告》中指出:“区域材料投放存在投放简单化、平面化的倾向,没有对幼儿构成挑战,缺乏对教育材料价值的深度挖掘。”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会片面认为在美工区只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就能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但越多的材料是否就能促进幼儿的探索,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材料的深度探索,是教师需要重审的问题。

1. 对多样的材料进行有效的筛选与分层

幼儿需要多样化的材料来探索多种媒介的特征与表现潜能,但投放的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材料如果没有给活动带来更多的益处,反而会让幼儿的选择变得无目的性。所以在美工区,教师要根据主题的开展,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等对材料进行有目的的投放与筛选。如在“纸飞机”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根据步骤图折出多种飞机造型,对材料的操作能力较强。而有些幼儿折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没能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成功感。于是,教师就对材料进行了分层投放:针对能力强的幼儿,舍弃步骤图,并投放白纸、彩纸、辅助材料等。而针对能力弱的幼儿,则投放了废旧报纸、广告纸等,让他们再一次尝试折飞机。幼儿经过不停的尝试,再将白纸、蓝纸等辅助材料投放进去。这种分层投放,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让他们在美工区中都能体验到快乐。

2. 重视材料渐进式地引入与深度探索

材料的多样性对幼儿的发展固然重要,但多样并不是过多。渐进式地引入材料,并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来深度探索每一种材料,能促进幼儿更有效地做好艺术表现的准备。如在“多变的纸张”活动中,教师先投放了各种特质的纸张与纸张做的展品,幼儿非常感兴趣,有的用手去摸,有的在讨论各种纸制品的用途。起初,他们只是通过触觉感觉纸的特性,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开始在活动室和家里寻找纸质的材料,并将这些材料投放在美工区。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向幼儿解释纸张的来历、用途等知识,等幼儿对纸张熟悉之后,就开始用各种方法改变它们的形状:有的幼儿在区域内对纸张进行手工探索,有的幼儿则把纸张揉成团,带到户外玩传、踢球游戏。在这一段时间内,幼儿用身体的各种感官对纸进行探索,熟悉纸的各种特性后,兴趣有所下降。在此情况下,教师及时增加辅助材料与各种制作工具,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经过不断的讨论与合作,幼儿用折叠、剪接、胶粘等方式将纸制作成各种平面和立体的作品。最后,教师将每一阶段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不仅可以看到幼儿对纸材料探索的不断深化,也能够引起幼儿对深度探索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回顾和反思。

四、美工区域空间布置重完整性还是动态性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2016 年度视导报告》指出:环境创设不能很好地反映幼儿学习的痕迹和经验的变化。在美工区环创中,一些教师为了让空间显得更加的完整,在学期一开始就进行了完整的布置,一学期基本变化很少。虽然这样的布置让空间显得饱满,但却忽略了幼儿作品的动态呈现,也不能透过美工作品的展示来看出幼儿的进步。美工区的环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从空间、内容、材料、规则等方面关注环境的不断变化与生成,尽量发挥空间环境“动”的形式,这样幼儿才能随时与环境进行互动。如随着主题活动“秋天的童话”的开展,我班教师对区域空间进行了调整:上一主题活动幼儿的完成的作品允许他们带回家收藏,给本次活动作品的展示留足空间;区域中隔开的桌子拼在一起成为一张大的桌子,教师提供粘贴好的大面积纸张,引导幼儿合作绘画秋天的森林。教师还引导幼儿收集大量树枝与树叶,在经过加工创作之后,美工区呈现出秋天的色调。此外,我们还会预留出一个专门的空间,供幼儿摆放未完成的作品,未完成作品的空间能够让幼儿更加放心,他们可以相信自己的作品受到保护,直到他们准备继续创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