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黄欣宜
历史长河涌向南宋,分崩离析的大地上,离乱的百姓、疲惫的士卒、抢掠的敌寇之间,一道身影跃马挥枪,冲锋陷阵,凌厉之间却已伤痕累累。诗韵文脉通向南宋,其间淌着太白的天马行空、杜甫的忧思悲叹、东坡的自由超脱,在这中间还有一股雷霆万钧的气势,可这雷霆万钧之间又藏着丝丝柔情。他在挣扎中呐喊着,直欲摇撼大地,沸腾了中華的血液,这便是辛弃疾。
孤独刚傲,他在对立中坚定。辛弃疾是在国家分裂的巨大创口中孕育的血气精魂。他二十岁已驰骋沙场,征战四方,集天才谋略与宏图壮志于一身,就好似天佑南宋而降下的神兵。但辛弃疾之悲也源于他自知是有能力、有使命的人。《美芹十论》字字珠玑;飞虎强军,所向披靡。当他磨亮剑锋,心在边北时,却无奈身陷江南,何也?正在于对立:是性情与世故的对立,圆滑的官场容不下他这柄利剑;是单纯与复杂的对立,高洁的精神岂屑与奸猾并行!他单薄的身躯对面,是层层勾结的南宋权力集团,是主和派占上风的软弱无能的朝廷。时势之束缚、朝廷之压制也!好在这些并未磨灭他的一颗赤子丹心。他一直在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山河破碎,丹心蒙尘,他却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只为不负朝廷,不负抱负,不负万里江山、胸中家国!
刚柔并济,他在矛盾中统一。他有梁山好汉的豪迈,又添得笔墨间的一道柔情,这一矛盾助他登上文化之巅。“气吞万里如虎”是他,“明月别枝惊雀”是他,“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也是他,他是举世无双的神才武将。“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他亦是醉心乡园的妙手诗人。舞文墨,挥五弦,补天裂,乃经纶手;踏破平川,放眼山河,风云奔走,亦不少儿女情长。稼轩之风,让人联及“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乱世之雄,亦联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当代伟人。一如所有豪杰英雄,救国是辛弃疾言行的指向标。辛弃疾能文能武,兼收并蓄也。若无文心,粗鄙武将何以体察民情,深谙家国之情,响应天下有识之士?若无武略,单薄字句何以惊天动地,蓄万世之雄风,响彻千载碧霄?所谓矛盾,在其性格多重,在其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辛弃疾将豪迈与柔情统一,将文心与武略合一。
艰难苦恨,他在绝望中超然,在超然后继续前行。他也曾举杯消愁,“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也曾寄情红颜,“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也曾放浪山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然而,他最终壮志未酬,空余满身才情。但即便晚年疾病缠身,辛弃疾依旧奔走办学,招揽豪杰,慨谈时事,写下“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的诗句。我想,这也是其境界所在。纵然上天劳其筋骨,空乏其身,仍要在精神上将其作弄一番。幸而辛弃疾并未绝尘而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反而促其超然于恶俗。虽知希望渺茫,他却从未抽身而退。他将生命与这片土地、与他的国家紧紧相连,纵至晚年,仍拖着蹒跚之步前行。
对于辛弃疾,我爱其经历一波三折,爱其性情多元交织,爱其抑于悲痛沉闷却能于此中汲取力量的能力,爱其有矛盾冲突却在挣扎与分裂间爆发生命活力,更爱其累累伤痕之中,仍不辍前行的高贵灵魂。
佳作点评
文章开篇引人入胜,写出辛弃疾的好奇和柔情。后又通过剖析辛弃疾在作品中寄寓的情感与理想,分析他的复杂性格与多舛命途。他能沙场杀敌,亦在乡野间悠然自处;在绝望中超然,在超然后继续前行;虽英雄迟暮仍志存高远,虽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文章磅礴大气,豪情万丈。作者不拘泥于单一角度的陈述,从多方面切入,对辛弃疾的分析鞭辟入里。文章用典准确,寓意深刻。美中不足的是未能始终紧扣题目,缺少点睛之处,但瑕不掩瑜,仍为佳作。(鑫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