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陶渊明的五斗米值多少

时间:2024-05-09

孙俊强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名句。那么,陶渊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据《晋书·陶潜传》记载,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岁终,“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就是说,有一天,郡里派了个督邮来检查工作。陶渊明的下级小吏提醒他,要穿戴整齐去迎接上司。习惯潇洒自在的陶先生就有情绪了,大意是一天只挣五斗米,还要给如此小儿点头哈腰?想得美!我不干了,回家莳弄我的菜园子去。

陶老先生是有个性的人,且不说他辞职的对错,只说这五斗米是多少呢?这五斗米是否就是身为县令的陶渊明当时的收入?非也。据说西汉时官吏的俸禄是年薪制,全发粮食。每年领取的粮食以重量计,也就是他们的“品秩”,于是就有了岁禄万石、二千石、六百石等种种名目(刘备担任过县尉,这一级小官的年薪是一百石)。从东汉开始,俸禄形式有了改变,还是称为“石”,实际是一部分发粮食,一部分发现银。这个变化颇受官员们欢迎。因为在此之前,官员要用银两,必须先卖粮食换钱,很不方便。按史料记述,东晋时县令的年薪是400斛(1斛等于10斗)粮食,一半发粮食,一半折算成银两;如果按月发,则是发15斛粮米,余下发银二千五百钱。15斛粮等于150斗,分到一月30天,刚好一天5斗。当时,一斗10升,1升约4斤,五斗米约200斤。不算另外发的银钱,一天收入200斤米的官員,应该是高收入人群了。老陶先生身在“公务员”行列,虽然官不大,但生活还挺小康。

陶渊明辞职并不是因为他瞧不起这五斗米。他是个比较穷困的人,“工资收入”对他来说很重要。可进入仕途以后,他发现既不能实现自己“猛志逸四海”之壮志,而折腰事人又违拗了自己的本心。所以,就算五斗米不要了,也不能“徒为所污”。他不是计较五斗米的多与少,而是看不惯,气不顺,不想与之同流合污。

当下有些人喜好自嘲,也爱发点儿小脾气,工作一多或累了,常说“不为五斗米折腰”,以为这是低收入。如果有岗位一天能收入200斤米(以3元一斤算,是600元),也就是日薪600元,那应聘者肯定会挤破门,至于苦点儿、累点儿,“折”点儿腰又算什么事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