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守望__

时间:2024-05-09

题目

先将文题“守望__”或“__的守望”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解

从“守望”的字面意思来看,学生没有审题障碍。守望,顾名思义,即坚守希望,为了一份期待坚持不放弃初心。守望是执着、是信念、是坚守,甚至是一种别人难以理解的执念。但是,在这个喧嚣的年代,有多少人能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中坚守自我,不会迷失呢?更何况那些正处在青春迷惘期的初中生!所以,初中生写这个题目,在思想和情感层面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写出有真切感受、深刻思想内涵的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因为处在这个喧嚣嘈杂、急功近利心态普遍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一种坚守精神的引领。处在青春十字路口的中学生,如何在青春迷茫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负初心,引领自我去发现与成长?这道作文题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沉淀,无疑十分有意义。

在命题形式上,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如果没有在“守望”后面加上宾语或在“

的守望”前加上定语,“守望”这个词因为涉及内容非常宽泛,考生难以把握。通过两个限制语既降低了审题难度,又给予一定的选材自由度,引导学生们写出内容具体鲜活,又有独到感悟和思考的作文。

学生例文

守望一棵桂花树

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初二 施翰林

在我家院子里,有一棵不大的桂花树。

我从小就喜欢这棵桂花树。虽说我没喝过妈妈每年用这棵树上的桂花酿的桂花酒,却经常听到街坊邻居品尝我家酿的桂花酒时发出的啧啧赞叹声。于是,我天真地认为桂花有独特的香甜味,像蜂蜜一样甜美,甚至傻傻地摘了一大把,直接塞进嘴里,结果可想而知。然而这还不是我喜爱桂花树的根本原因。小时候,我与隔壁几个小伙伴常在院子里玩耍,捉迷藏、转圈跑、上树抓鸟……无论玩什么,都围着这棵桂花树。后来,那些小伙伴各奔东西,只剩下我一个人仍留在南京。于是,这棵树便成了承载我童年欢乐的记忆。

每当走近这棵桂花树,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小伙伴们在树下嬉戏、追逐、打闹的场景。对我而言,这棵树意义非凡。然而,无论如何我也没想到,它竟然也会有变故。

一年冬天,大雪纷飞。早晨醒来,窗外的积雪很厚,大地就像铺上了白色的雪毯,一片银装素裹。我打开窗户,一阵寒风让我立刻清醒了。打开房门走出房间,我立刻惊呆了:桂花树倒了!

我转身冲进父母的房间,哭着告诉他们树倒了。他们也很震惊,全家人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雪停了,父母清扫积雪,又叫来了邻居们,想把这棵树重新种上,哪怕它再也不会开花了。大家都为这棵树感到惋惜,于是齐心协力又把它植入土中,也算留下希望。

树是重新种起來了,但不知是否还能开花。父母还心存一丝希望,每天都给桂花树浇水,经常施肥。或许这也只是他们的习惯罢了。那时的我不相信心爱的桂花树就这么死掉,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去看它,祈祷它能活过来。

时间在流逝,日复一日,我一直守望着这棵桂花树,盼望着它开花,不愿放弃。

有一天,我放学回到家,发现桂花树的树枝上发芽了——不错,已经人春了。我激动不已,兴奋地告诉了父母。街坊邻居们听说了,也围着桂花树啧啧称叹:“没想到这棵桂花树还能活过来!”秋天,大伙儿又喝上了桂花酒,香甜的气息弥漫开来,这阵阵酒香又让我回到了童年……

只要有了守望,就有了希望。

教师点评

简洁直白的开篇颇有大家风采,让我们想起鲁迅先生的散文《秋夜》的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一个孩子和一棵桂花树的故事。故事里有香甜的桂花酒,有孩子们在桂花树下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也有与童年玩伴离别的伤感。小小年纪就品尝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这使得文章在质朴的文字背后有一种打动人心的情韵。不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少年的忧伤最打动人心,因为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

但文章不仅限于抒情。一场大雪给桂花树带来厄运,它在一场暴风雪中倒下了。这棵桂花树能在人们的期望中活下来吗?能为人们再奉献香甜的桂花酒吗?故事给出圆满的答案,也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是守望、是希望让桂花树复活。桂花树的故事结束了,带给我们的却是人生的思考与回味。

这篇考场作文得了27分(满分30分),我却给它打26分。文章以叙述和桂花树之间的故事为主,对于写作主体桂花树的形象还缺乏生动细腻的描写,这是美中不足。但囿于考场作文的写作时间和字数限制,这点缺失仍瑕不掩瑜。

(易新)

黑白琴键上的守望

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初二 吕春逸

我被锁在一间房子里,和我在一起的,是一架钢琴,上面堆着厚厚的考级指导书。天天在同一问房子里,守着一排黑白色的玩意儿没命弹,我觉得枯燥、烦闷极了。

我本来喜欢弹钢琴,可我讨厌只为证明自己达到怎样的水平而天天练习取悦评委的考级。我喜欢的,并非是弹奏钢琴的艺术,而是玩钢琴。我没有耐心去看那一行行、一页页极复杂的音符,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就退缩、就逃避。我觉得,那即将到来的考级就要吞噬我。

我颓唐地趴在琴键上,琴键发出一阵噪音。我胡乱翻着书,最终翻到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上面的音符密密麻麻的,一个个就像拖着尾巴的小蝌蚪,嘲笑我只顾娱乐,没有识谱的耐心,更没有勇气练习演奏。

我每天都盼望着从这个枯燥的世界中解脱出来,晚上十几分钟的读书时间对我来说更幸福。我站在书架前左翻右翻,鬼使神差地拿出封面印有贝多芬像的《名人传》……

这是一个内容沉重的故事,讲述了贝多芬的生平以及各种思想。我每天都在想,贝多芬那么小就被锁在家里,他就没有消极沉闷的时候吗?他就不觉得枯燥吗?中年以后耳朵逐渐失聪时,他就不觉得悲苦吗?可他依然集毕生精力创造乐曲,天天与钢琴待在一起——

他到底在黑白键上守望着什么?

我将《悲愴奏鸣曲》放在琴架上,领会着每个音符再演奏:我清楚地体会到深入心底的悲愤;一段舒缓的旋律,似是为后面的激愤积蓄力量,慷慨激昂的旋律越来越壮烈,最后一个和声是爆发,震撼人心。

我想我明白了。

他虽然一生不幸福,只有无限的悲苦,但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化悲苦为力量、为动力的源泉、为心灵的乐章、为黑白键上的音符、为震惊世界的曲目……他在无尽的深渊中守望着可能永远无法到来的曙光,他因此而伟大!

我的日子比他幸福得太多太多。我有太多的光明与快乐。我决心沉浸在每段乐曲中,感受音乐的灵魂、感受音乐的心灵。我也决定,一定要通过这次考级,因为这才是检验付出与收获的标准,就像贝多芬一样,他所有的名声与成就都是在一次次坚持不懈地付出后才得到的。我还决定——

我要在黑白琴键上,与贝多芬一起守望,守望每一道曙光。

教师点评

是什么让一个孩子一直守望?

在这样的疑惑下,我们看到了一本书、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对一个孩子的精神引领。我又想到一个时常思考的问题:怎样写出优秀的作文。我再次得出同样的结论:一个孩子的自身经历,和他对这份经历的感受和思考,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学钢琴,不仅是学习乐器的表演技艺,这段经历更是珍贵的财富——在学琴、悟琴中成长,品味人生。

(易新)

守望那片星海

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初二 包琳玮

小时候,南京的天比现在蓝,夜晚的天空里虽谈不上星海,但也有几十颗星星挂在天上,那是童年的美好幻想萌发的地方。

随着年龄增长、学业繁重,我越来越少关注这些。现在偶尔望望夜空,很少能看见星星了。夜就像一块漆黑的巨幕,笼罩在城市的天空,看不见半点星光。

暑假旅游时,才真正看见了星海。那天乘着游轮,在海面上航行了一天,海岸线早已消失,四面所见只有海、海和海。天色渐暗,吹着海风远眺,天空上缀满星辰,就像将一把银粒抛洒在黑幕上,美得令人窒息。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星海、星辰大海。远处,海天连成一片,不见尽头;近处,星空与大海交相辉映,令人感动。

几天前一个刚下过雨的夜晚,我在小区里散步。一个小孩子兴奋地大叫:“妈妈,天上有五颗星星啊!”兴奋的语气打断了我的心绪。模模糊糊的夜空里孤零零地散落着五颗星星,这光亮很微弱、很单薄,无法承受童年的星空;无法承受童年的遐想;无法承受那份小小的守望。

过去的星星去哪儿了?是雾霾挡住了星光,还是化作霓虹灯光降落在城市中?

我想守望记忆中的那片星光、那片星海,也许有一天,它们还会回来。

教师点评

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看到本文标题,我的眼前一亮,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康德的这句话。小作者的困惑也勾起我们对星空的怀想,带给我们思考。“星星去哪儿了?”“是雾霾挡住了星光,还是化作霓虹灯光降落在城市中?”这疑问令人迷茫失落,希望星空能早些回到我们的头顶上,回归我们的视线里。

独特的角度、深邃的思考,是这篇作文的最大亮点。而对于童年记忆中的美丽星空缺乏更生动细腻的描写,使文章内容略嫌单薄。

(易新)

片段

我凝望着这棵柏树,千百年来,这棵象征着孔子思想的柏树屹立不倒,傲视风雨,究竟是为什么?为了见证奇迹的实现,为了守望梦想的圆满!这份守望有多少心酸苦楚,有多少情义寄托,又有多少希望期许。千年风雨,冲淡了光阴,却冲不掉圣贤的梦想。如今,儒家文化名满天下,甚至流传海外,圣贤的志愿早已实现。如果他泉下有知,必定感到欣慰吧!

步出孔庙,我再次回望这棵伟岸的柏树,它显得更加苍翠挺拔。这棵柏树一定和他的灵魂连在一起,守望着孔庙,守望着神州大地,守望着儒家文化,守望着久远的梦想与现实!

——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初二 仇若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