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单剑蓉
常常听到同学们感慨自己作文语言的贫乏与枯燥,希望找到作文语言靓丽的捷径,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文文采斐然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小故事吧。
苏州才子唐伯虎曾经受邀为一老妇祝寿,儿女欢天喜地,恭请唐伯虎为之写祝词,伯虎也不推辞,提笔第一句就写:“这个女人不是人。”一言既出,老妇面露怒色。“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妇由怒转喜。“生儿个个都是贼,”儿女皆又惊又怒。“偷来蟠桃献至亲,”结语一出,皆大欢喜。真是一波三折,曲折跌宕,令人叹为观止。由此可见,语言是我们表达感情最富有魅力的工具。一首祝寿小诗也可以如此引人入胜。
“内容、结构、语言”向来是评估好作文的三大方面,而“语言”往往居于首位。作文,靠书面语言表情达意,“内容”“结构”都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所以,评价作文优劣时,总把语言放在首位是很有道理的。
就记叙文而言,作文语言有三个层次:一、准确流畅。这是一篇作文成文的最基本要求。二、生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文章的表现力和情韵。三、凝练深刻。语言凝练,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其他文体,比如说明文的语言要做到准确、严密,不乏生动;又如议论文的语言要做到鲜明、简练、严密。
既然了解了记叙文语言的三个层次,那么怎样使文章富有文采呢?
一、巧妙使用修辞手法。使语句更有表现力,情感表达更鲜明。
例句:1.我们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我,我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2.我们一家三口人:爸爸、妈妈,还有我,就像一架三弦琴,每天奏着欢快的圆舞曲。
从以上这组例句的对比中,你发现了什么?两句话要表达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例句2比例句1的表达效果好很多,采用“圆舞曲”的比喻手法后,将一家三口的幸福感欢快地呈现出来了,而例句1过于平淡,叙述毫无感情,“幸福”一词就显得很空洞。
初中课本里出现过的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夸张、对偶、借代、设问、反问、互文、并提、顶真、用典、双关、通感、谐音等。我们在行文中需要多锤炼语言,尽量多尝试为文章语言增色。
二、选用最恰当的修饰词来表现细节,修饰词包括形容词、副词、动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叠词等等。
例句:1.雨越下越大,雨点落在伞上,发出响声。
2.雨越下越大,雨点重重地砸在伞顶上,发出“嗒嗒”的声响。
例句2显然比例句1更能表现大雨的状态,我们从“重重地”这个副词感知雨点之大;从动词“砸”体会到雨点的力度,比原先的“落”更有表现力,同样使用动词,可以用更形象贴切的动词代替原来语义平庸的动词;从“嗒嗒”这一拟声词中感受雨点密集降落的声音,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显然属于环境描写,例句2中的用词不仅将恶劣的环境描绘出来,更烘托出文中人物郁闷的心情,可谓一举多得。
三、恰当引用古诗词名句或警句。使文章锦上添花。
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季羡林《幽径悲剧》
《幽径悲剧》是苏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3课的课文。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季先生最爱的那条幽径旁荷塘夏季的美丽景致,为了突出荷塘带给人们强烈的生命冲击感,季先生不遗余力地描述这股强烈的力量。化用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句诗原写杭州西湖美景,这里借写北大燕园中的小荷塘,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大有此荷塘堪比西子之意。“欲与天公试比高”则直接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中的拟人句,彰显生命力之强,大有直上云霄之气概。两处与诗词的碰撞,激发了文章语言的古典气息,生命勃发之意也突出表现出来,可谓神来之笔。
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文句,增加文章的意蕴。
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各处市镇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这是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的结尾段。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描写了从河埠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购物的情景,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讲述了旧中国的江南农民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遭遇了比往年更加悲惨的命运。种田的人吃不饱,吃饱的人都不种田。不种田的人把种田人逐步逼上绝路。文末看似不经意的三句话却揭示了谷贱伤农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对农民造成的极大伤害。用这三句话结尾,使文章主旨更深刻。
五、多方阅读积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文风,模仿名家散文的语言风格。争取有所进步。
比如鲁迅的深沉冷峻、冰心的婉约清秀、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醇厚质朴、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等等。
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写作中多锤炼、多修改,才是提升写作水平的不二法门。
综上所述,好的语言是真切、生动、形象、睿智的语言,好的语言是善用修辞技法的语言,好的语言是富有意蕴的语言,好的语言还是充满情意和人生哲思的语言。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答谢民师推官书》中说:“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这就为我们定了一个好标准,语言要“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自然能“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了。
學生例文及看点
例文《晨钟》看点:
仿照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这部经典作品,以小见大地表现历史题材,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表现战争的残酷以及波兰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文笔细腻,实属不易。
晨钟
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15级 沈家澍
1942年。波兰华沙。集中营内。
时至凌晨,天空中的星光已黯淡了许多。这批不幸的华沙市民将在黎明时分被纳粹士兵带走,等待他们的是早已准备好的大土坑和被活埋的命运。
三岁的小尤里,似乎还未弄清状况,依然蹲在墙根边,出神地望着正在搬家的蚂蚁。
“连这孩子都不能幸免,他还什么都不懂啊。”一位老妇人看着小尤里的背影,不免落下了两行老泪。
不远处的钟楼里的钟响了五下,再过五个小时,押解他们的纳粹士兵就该来了。牢房外,有一棵高大枯瘦的山毛榉,它那干枯的枝丫仿佛是从地狱中伸出的魔爪,撕破了天空的墨囊,墨汁正一滴一滴漏下来,来自东方的光芒已显露了几分。树枝上,一只老乌鸦正在打盹。
此时的牢房里一片寂静,人们或无力地靠在墙上,或低垂着头坐在地上,目光呆滞。偶尔传来妇女的抽泣声。人们仿佛从庞贝古城遗址中挖出的遇难者遗骸一般,麻木、僵硬地保持着一个姿势,他们似乎已湮没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中,动弹不得。
“你们怎么了?怎么都不说话啊?”小尤里推了推身旁的一位老人,问道。
“唔……孩子,一切都完了。可……你还如此年轻……上帝啊!为什么要降罪在这样一个孩子身上!”老人抬起头,露出他深陷的眼眶,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天花板,绝望地断断续续地自言自语,然后把头深深埋进两膝间。
“还有一分钟,我们该出发了。”
长久的沉默中,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不少人缓缓地抬起了头。纳粹士兵们已经来了。不少人站了起来,理了理残破的衬衣,拍了拍裤脚的尘土,但没人说一句话。
小尤里感到有些无聊,怎样让大家提起精神呢?他心想。突然,他想起了前不久幼儿园老师教过的国歌。唱歌让大家振奋一下吧,想到这儿,他开口唱起来:
“只要我们一息尚存”
“波兰就不会灭亡……”
稚嫩的童音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并有力地撞击着每个人的内心。不少人身体一颤,转过头诧异地望着小尤里。纳粹士兵也皱着眉往牢房里瞥了一眼。小尤里看大家都抬起了头,更加用力地唱着。
“……在您的领导下”
“我们将亲如一家……”
牢房的另一角,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所有人的视线都转移过去,那是一位老人,他跟着小尤里唱了起来。
人们面面相觑,几秒钟后,大家的动作格外一致——站起身,整理一下破烂的衣服,清了清嗓子,加入合唱中。悠扬的歌声使牢房的铁栅栏都颤抖起来。
当——当——当——
刺耳的钟声响了,但顷刻间就被湮没在歌声里。牢房外,夜色挤干最后一滴墨汁,一轮金红色从东方探出头来。
纳粹士兵伸出颤抖的手,打开了牢房的门。人们已自觉地排成一队,缓缓地走出了牢房。小尤里表情兴奋,小跑着跟在队伍后面,大家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更看不到一丝恐惧。太阳完全挣脱束缚,温暖的光辉泼洒在牢房锈迹斑斑的铁栅栏上,歌声仍在回荡着,经久不散……
山毛榉上的老乌鸦惊醒了,见四下无人,扑了扑翅膀,飞走了。
例文《成长在路上》看点:
母爱是历久弥新的话题,也是写作素材的“重灾区”之一。这些素材里,有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身体疾病奔忙在路上,还有多少父母等候在雨天的校门口?写作的好素材就在身边,但你也许缺乏小王同学这样的妙笔。
成长在路上
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15级 王雨笛
“整整半个钟头了,你说的‘一会儿可还真快!”下了课的我坐在楼下店铺里强压着怒火对电话那头的妈妈喊道。“快了快了,我把衣服晾完就出来接你。”“那您算了吧,我自己回去吧。您别出来了。”我一股脑儿说完就挂了电话。
十几分钟后,站在公交车站旁迟迟等不到车的我,跺了跺麻木的双脚,看着前方一眼望不到头的马路,不禁感觉后背上本来不太重的书包却沉重多了。
太阳也蔫了,斜斜地垂在天空,落下几点光影,斑斑点点,把我无奈的身影拉扯得纤长。闷热的风低旋在半空,裹挟着匆匆归家的人儿。我低着头快步走着,望着镀了金的身影
忽地,远处有个光点跃动了几下。我猛然抬头,望见妈妈站在家门前的路口旁。看见了我,她一边挥手一边朝我走来。霞光洒在她的身上,齐肩的短发里闪动着几缕银色,是白发吗?她的眼角眉梢间似糅进了时间的痕迹,是皱纹吗?她嘴角上扬的弧度,却一如从前。从前,走在回家的路上,她总是表情轻松地接过我身上沉重的书包,笑容如阳光般明媚。“来,把书包给我吧。”妈妈的话语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来。我一边答应着,一边把书包递给她,却瞥见她拎满大包小兜的手。见我疑惑的表情,她忙解释:“我刚晾好衣服去买菜,就想着你应该快到了,就在门口等了一会儿。”又是“等了一会儿”,似乎我从小到大她的口中总有个“一会儿”,时间总是无限延长,长到我已看不见路的尽头。于是我从她手中抽走几个袋子换到自己手里:“我帮你拎几个!”
抬起头发现妈妈呆立在原地。良久,她的嘴角又扬了起来,眉梢眼角间溢满笑意。“好,好。”我不明白为何自己这小小的举动会令她如此满足与感动,可我知道,我懂得了成长。
夕阳和路的尽头相连,遥远却明媚。
例文《上学路。漫漫征途》看点:
上学之路是孩子们每天的必经之路。你描写过自己的上学之路吗?看小汪同学如何将她从下车到教室的50秒钟写得如此“惊心动魄”。请注意她使用的各种修饰词和句式。
上学路,漫漫征途
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15级 汪靖宇
堵车。下雨。要迟到了。
我在车里烦躁地敲击着车门把手,那充满金属感的“笃笃”声回荡在耳边。橙红色的校门已依稀可辨,可車流似乎被大雨吓住了,动也不动,像一块巨大的彩色口香糖被黏在地上,只有手表上的秒针和着雨的节奏提醒着我时间仍在飞快流逝。我猛地推开车门,一个箭步就跃上了旁边布满水洼的便道。此刻是7时29分。还有一分钟,预示着一整天的校园生活的铃声就要打响了。
我在人群里飞快地穿梭着,脚下溅起的水花使我的裤腿越来越湿。我顾不得旁人因我溅起的积水和带起的冷风而投来的不满目光。校门前二十来米的小路因下雨让我走得踉踉跄跄。我喘着粗气,冲进校门,仍一路带风地小跑着,没有闲工夫理睬身旁那些步伐悠闲的人们。
冲到第二个拐角后,是我无比熟悉的、比大山还要高耸的四层楼梯。我喘了口气,右脚用力蹬地,右手抓紧栏杆,开始往上冲。楼梯的转弯处,一股巨大的惯性让我顺势绕着楼梯栏杆画出一道精准完美的弧线,再“噌噌”向上冲去,一脸汗水地站在下一层楼的入口。我的双腿在剧烈运动后紧绷着,夹杂着一种促使我停下来的酸涩感。我摇摇头,看了看手表,秒针已无情地画过半个圆,它一刻不停地催促分针向前进发。
第三层楼。书包像刚刚被加进了铅块般沉重无比,那点儿可怜的早餐正以惊人的速度被消化殆尽。我用力甩甩有些眩晕的头,两级一跨,拼尽所有力气向最后的顶峰奔去。终于,终于到了楼梯尽头的拐角。7时29分50秒。10秒钟在这时显得绰绰有余。我稍稍喘口气,小跑着冲到教室门口,迎着同学们的笑脸坐下来。此刻,铃响了,秒针也指向了这个轮回的终点。这一分钟,可真够长的啊!
例文《门》看点:
家总是那个最包容你的地方,挣扎、困惑,最终回归于那个港湾。文章巧妙精准的环境烘托、心理描写都引人入胜,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也有可借鉴之处。
门
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15级 陈文昊
“砰——”他重重地摔上门,转身融入黏稠的黑暗中。瑟瑟的风、深邃的夜,犹如一个无穷尽的黑洞,抽吸、拉扯着他的灵魂。他故作轻松地沿着街道走着,街角的“××酒吧”刚从睡梦中醒来,伸展着妩媚的腰肢。街头游荡的时尚男女和灯红酒绿的夜晚,似乎都与他身上残留的稚气格格不入。第一次流落街头,很好。
走得有些累了,于是他找了一处台阶,心情释然地坐了下来。他微枕着膝,远处的霓虹灯不断闪烁变幻。渐渐地,所有的色彩似乎糅合到一起,化作彩色的光晕,轻盈地蒙住了他的双眼……
“……你给我出去!”
他蓦地惊醒,抬头看了一眼周围的空虚。
因为这句话,真的值得吗?
霎时,他的心仿佛被揪住了一般,痛得无法呼吸。
悄悄站起身,凭栏远眺。夜,没有月光,只有灰色的夜空中渗着路灯的昏黄。他有些抓狂,在原地不停地踱来踱去——究竟是回去享受家的温暖,还是继续在午夜的寒风中凌乱到天亮?
他愣住了,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他决定了。深吸一口气,缓缓转过身,不紧不慢地往回走。近了,那个与他朝夕相处的地方就在眼前,他不断回想着有关那里的每件事,以至于他的步伐很慢,仿佛世上的路已快被他走完。
他站在那扇冰冷又熟悉的门前。在这之前的无数日子里,他曾无数次站在这里,按响门铃,伴随着从屋内传来的一声“你回来啦”,门开了,一位仍能看出年轻时很标致的中年女子微笑着看着他……现在却不一样了。他努力地想抬起手,却发现手臂不听使唤。他费了很大的劲儿把手放在门铃上时,犹豫了,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把手拿开。最终,他放弃了内心残留的一丝挣扎,终究还是轻轻敲了敲了门,然后闭上眼,等待最终的结果……
寂静无声。他的眼神黯淡下来,转身离去。脸上晶莹的东西闪烁着微弱的光,划过黑夜,转瞬即逝。
……她打开门,探出头仔细注视着门外,好像在寻找着什么,最终却落寞地关上了门。
他又回到了街上。他突然觉得好累,好像自己已经被透支了。他走进一家24小时营业的小店,买了杯咖啡,坐在靠窗的位置,静静地看着空荡荡的、失眠的十字路口。
…………
远方的天空微微泛白。他动了动僵硬的身子,酸痛、麻木。感受着来自四周的空虚,望着眼前的小店,他有些错愕: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使劲地抓挠头发,努力驱散脑海中的那片空白。过了一会儿,他想起来了,想起经历的一切。对,那扇门!他突然发疯似的飞奔起来,他知道,他要去哪里。
他又一次站在那扇门前,按响门铃。很快,门开了。她微笑地看着他:“你回来啦。”
他心中的那扇门关上了。
例文《那一分钟的等待。让我与众不同》看点:
中国式过马路,你懂的。小作者用幽默却不乏犀利的笔锋写出了中国式过马路的种种丑态,希望能引起读者重视,呼唤文明的回归。小作者平时喜爱阅读名家散文,已经初步形成了幽默风趣又不乏讽刺的文风。
那一分钟的等待,让我与众不同
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15级 朱逸文
走了很长一段路,我来到了十字路口。车辆呼啸而过,川流不息,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忙碌地切换、计时,如同车海中的一根浮萍。很不幸,我来到这里,它红红火火地“亮”了,真“热情”。红灯旁的读数是“60”。我还得等一分钟,等待“漫長”的一分钟。
身后陆续有人走过来,可他们就像没看见红灯一样,迈开大步,左躲右闪,在车辆间穿梭,很灵敏,很勇敢,真是拥有“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我一下子愣住了。
这时,身后走来一位摩登女郎,穿着时尚:白衬衣、高跟鞋,踢踏踢踏地走过来。万万没想到,在文明又发达的今天,女同胞们也具有“钢铁英雄”般的内心。她迈开优雅的步伐,表现出“无视一切,不畏牺牲”的决心,开始——横穿马路。
她的鞋跟很高,总是左三下、右三下地顿来顿去。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再有几秒钟,她的鞋跟会一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横穿马路的人越来越多,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路边,等待绿灯的“救援”。我犹豫了,突然觉得自己很傻、很天真,因为我太与众不同了。还有20多秒,车水马龙,来来往往,每个过马路的人似乎都在看着我。他们好像在想:这小子是不是傻了?我往前挪了挪步子,说真的,我有些扛不住这样的“与众不同”。
太阳炽烈了许多,晒得我喘不上气来,可我决定继续等下去。“5、4、3、2、1……”绿灯亮了,我大摇大摆地走了过去,无须躲闪,安全又快速。
走在树阴下,脑海中又浮现出刚才的情景。但愿,在以后的红绿灯面前,我不会再“与众不同”,那一分钟的等待,也不会再如此漫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