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家市的挥手

时间:2024-04-24

张志初

走进湖南党史馆一楼展厅,一幅秋收起义的油画令人感叹不已。油画的主人公是毛泽东,展示的形象是“文家市的挥手”。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霹雳一声暴动”,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铜鼓、安源向长沙进发。20日清晨,严重受挫的三个团官兵在测阳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坪会师。面对仅剩的1500余人,毛泽东站在台阶上坚定地挥动着大手:“我们要改变方向上山去!”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挥手。

文家市的挥手,挥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19日晚,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讨论起义部队受挫后的进军方向问题。师长余洒度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有人认为那是“鸡蛋碰石头”,建议改变原定计划。在前委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毛泽东拿着一份地图,指着湘赣边界山形最宽的部分,形象地说:这块像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适宜做我们的落脚点。毛泽东有理有据的分析,得到了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的支持。会议开到深夜,最终决定按照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这一果断决策,为工农革命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文家市的挥手,挥出了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针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毛泽东曾在武汉“八七”会议上鲜明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但是,“城市中心论”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中央和湖南省委要求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寻路”问题并未解决。在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毛泽东认为,中心城市敌强我弱,攻占已不可能,必须改变计划,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正是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精神,开辟了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星星之火很快成为燎原之势。

文家市的挥手,挥出了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我们好比是一颗小石子,只要团结紧、发力狠,总有一天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毛泽东通俗易懂的讲话,瞬间吹散了笼罩在战士们心头的迷雾。赖毅回忆说:“大家听了毛主席的讲话,心里亮了,有奔头了。”其实,被鼓舞的又岂止是革命战士,当时参加大会的还有三百多名群众,大家纷纷要求参加革命队伍。连两个趴在圍墙上看热闹的里仁学校学生,也自告奋勇当“红小鬼”了,

其中一个是开国上将杨勇,另一位则是后来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

文家市的挥手,挥出了人民军队的建军雏形。这是高扬“第一军旗”的挥手。南昌起义,打的仍是国民革命军的旗帜。秋收暴动,“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第一次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文家市会师,是三个团第一次集中整训,因而也是这面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旗帜,首次在全师官兵面前迎风飘扬。这是培植“第一忠诚”的挥手。9月底部队到达永新后,实施“三湾改编”,尔后又在酃县(今炎陵)“水口建党”。“党指挥枪”的原则,在“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实践中得到落实。这是孕育“第一军规”的挥手。毛泽东特别强调维护群众纪律,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战士们临走前,将借用的门板、铺草逐一归还原处。从此,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开始走上了一条新型的建军之路。

文家市的挥手,挥出了弥足珍贵的不朽精神。坚持真理、坚定信念,是克敌制胜的灯塔之光。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慷慨激昂的动员讲话,绽放着真理光芒,如同定海神针,坚定了战士们的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开辟新路,是克敌制胜的英明之策。在抉择时刻,毛泽东客观分析敌我形势变化,果断决策由进城改为上山,革命道路便越走越宽广。唤起工农、依靠民众,是克敌制胜的力量之源。在起义部队仅剩一千多人的困难面前,毛泽东能在弱小时窥视强大,在挫折中预见胜利,敏锐地洞察到全国特别是湘鄂赣粤四省千千万万工农群众的支持,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一幅油画再现一段辉煌历史,一次挥手改变一个民族命运。这是一次改写历史的挥手,更是一次走向胜利的挥手!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