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马忆湘:朝阳花不败

时间:2024-04-24

唐祖军+糜毅华

2017年3月25日上午,湘西自治州永顺籍女红军老战士、正师级离休干部马忆湘的骨灰在亲属护卫下,回到她生前魂牵梦萦的故乡——永顺县万坪镇李家村。

松柏肃立,青山凝噎,马忆湘老人骨灰安葬仪式简朴而隆重,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亲们抑制不住感情,泪如泉涌……82年前,年仅13岁的她就是从这里出发追赶部队、参加长征的。她于1960年被授予少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崇山峻岭间绽放的小野花

马忆湘,土家族人,1923年5月出生在永顺县万坪镇龙家寨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家五口靠父亲在外帮工维持生活。因地主逼债,母亲不得不把年幼的她送到七里坪一家农户做童养媳。后来,因实在忍受不了婆家的虐待,她不得不逃回娘家。

1934年10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在永顺县十万坪打了一个大胜仗,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3岁的马忆湘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不打人骂人”,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参加红军。通过死缠烂打,身材非常瘦小的她终于当上了红军,成为红军医院的一名看护员。参军伊始,部队的一位老首长给她取了马忆湘这个动听的名字。首长说:你是湖南人,还出生在湘西,不能忘了家,就常回忆自己的家乡吧!

1935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围剿”湘鄂川黔根据地,红二、红六军团首长决定将马忆湘等一批年纪较小的红军留在当地。马忆湘虽然服从命令在老乡家躲藏了,但她有个坚定的念头:今生今世,活着是红军的人,死了是红军的鬼!于是,一个月后她打扮成叫花子,四处打听红军的消息,经过20多天长途跋涉后追上了部队。从此,她走上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之路。

风雨中怒放的朝阳花

13岁的马忆湘是长征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她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奇迹般地走完了长征路。这除了她坚强的革命意志外,还和红军队伍的团结互助精神分不开。

1936年,红二、红六军团来到湘黔交界的一座大山下,当部队爬到半山腰的時候,看到山花烂漫,女兵们还十分开心。但是越走觉得山越高,气温越低。终于,他们看到山顶的雪了。由于无法生火,红军战士们饿了只能就着雪啃干粮,冷了就用手扒开雪层清理出一块空地相拥而坐,彼此用体温御寒,熬过漫漫长夜。

马忆湘后来回忆说,长征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饥饿,大伙常常吃不饱。在过草地时,她不小心把准备过草地的粮食掉进了水里。她想瞒着战友,但还是被战友们发现了,甘泗淇主任和战友们每人抓了一撮青稞面给她,一人一撮就是两斤多,最后就这样挺了过来。1937年4月,马忆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到陕北后,她历任关中分区妇联副主任、中央党校学员、解放军旅卫生部政治指导员,还在大生产运动中被评为劳动模范。

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号召老干部撰写革命回忆录。1958年,马忆湘萌生了写书的念头。经过多年努力,她写出了长达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朝阳花》。《朝阳花》以她和战友们的亲身经历,用质朴平实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任弼时、贺龙领导的红二、红六军团,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取得长征胜利的历程中,一个湘西山里的土家苦命女,反抗压迫,追求光明,参加红军,参加长征的感人事迹。讴歌了红军艰苦奋斗、拥军爱民的革命精神。马忆湘的儿子后来回忆说:《朝阳花》就是像母亲这样山里的野花变成朝阳花的故事。山里的野花暗喻母亲和几个一样命苦的穷孩子,她们看到共产党和红军来了,便找到了光明,找到了方向,然后变成朝阳花,跟着党走,跟着红军走。即使部队突围转移时没同意留下他们,他们仍一心向着党,一心向着红军,直到最后部队让她们留下。

《朝阳花》在当时反响非常大,一举发行超过100万册,与同时期出版的《苦菜花》《迎春花》,并称“三花”。一个出身贫寒、文化程度不高的女红军老战士,能够完成这样一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实属不易。

2006年6月,正值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党史研究室在征得马忆湘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同意后,再版了红色小说《朝阳花》,并由曾任州委书记的红军后代彭对喜作序,深刻诠释了红军精神与热血湘西。

延河水润养的爱情之花

清凉的延河水不仅滋润着马忆湘这位从湘西大山走出来的巾帼英雄,同时也浇灌着她的爱情之花。1941年,她与黔东革命根据地开创者之一的晏福生结为革命伴侣。他们情坚如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不怕艰险,直到全国解放。

晏福生在长征途中立下汗马功劳,他虽然失去了一条手臂,却铸造了“独臂将军”的佳话。

1936年10月,晏福生在罗家堡战斗中右臂负重伤,昏死在一个土窑洞里,被当地老百姓救回家,苏醒后他不顾伤痛又只身追赶部队。换上便装的晏福生赶到刘家坝时,红六军团已到了横门镇;次日他找到横门镇时,军团又到了达门镇……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拼命追了10多天,一路追到通渭,还是没追上自己的部队。晏福生带着伤臂,继续赶路,幸好走到大水头地区时追上了红四方面军的三十一军。因负伤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被送到总医院就医时,他的伤口已经腐烂,并且蔓延到整个手臂,不得不做了截肢手术。他的生命是保住了,却只剩下了一只手臂。

到了延安之后,长征部队开始整编,把年纪较小的成员集中起来,让他们去学习。马忆湘就是其中一个。两年后,那些年轻人陆陆续续被分配到医院或者部队等地方工作。由于马忆湘之前有过医务工作经历,于是老首长王震就让她去照顾负过伤的晏福生。他们两个人由于工作需要相识相伴,最后很自然地就走到一起了。

“文革”中,《朝阳花》却被诬陷为歌颂贺龙、为贺龙树碑立传的“大毒草”,马忆湘因此被抓。临行前,晏福生用左手紧紧握住她纤细的手,先是一声叹息,然后坚定地对妻子说了4个字:“我等着你!”马忆湘心中一暖,她听懂了这4个字中所包含的信任和鼓励。她被送到沙河学习班,作为重点对象批斗。专案组不分白天黑夜地逼着她交代、揭发贺龙和晏福生的“黑材料”。她几次昏倒在批斗会上,但始终相信党的正确领导,坚决不相信一些居心不良之人强加给贺龙和晏福生的罪名。

“文革”结束,马忆湘得到平反,恢复了名誉。晏福生调任广州军区副政委后,马忆湘随同调往广州军区司令部管理局任副政委,并当选为广东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政协委员。1983年,马忆湘离休回家,安度晚年。2016年9月11日,马忆湘于广州逝世,享年93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