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悉尼歌剧院的确名不虚传,其既像贝壳、又似白帆般的独特造型,不愧于人们对它的广泛赞誉。
原想这世界著名建筑其内装饰也必定晶莹璀璨、富丽堂皇,可进入之后发现,无论是它的大厅、售票处、小卖部,还是厕所,装修都极其简陋。很多地方的顶部、墙面、地面甚至就是灰色的原始水泥面。这等装修水准,在国内就连最普通的公共建筑都是不能“容忍”的。但进入剧场,则又是一番天地: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对保证收听、收视效果的设施,人家又是一丝不苟、毫不吝啬。为避免在演出时反光和演出时保证有圆润的音响效果,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仅舞台灯光有200回路,由计算机统一控制。还装有闭路电视,使舞台监督对台上、台下情况一目了然。此等装饰和设施,在40年前尤为难能可贵。
当地的有关专家告知,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和建造者,既有超前的眼光和意识,着力把它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剧院,更注重每一点投资的实效。该花的钱,该在设计和建造时花费的气力,一点都不含糊。而其他地方则以满足基本实用为原则,能俭省就最大限度地俭省。悉尼歌剧院在大厅、售票处、小卖部、厕所等方面的“土气”,不仅没有给这座世界著名经典建筑减色,反而令其更具影响力和广泛的借鉴意义。
素材解读
角度一:创新,成功的基石。悉尼歌剧院既像贝壳、又似白帆般的独特造型,使它获得世界第八奇景的赞誉。由此可见,拥有创新精神是多么重要。拥有创新精神,我们能如雄鹰一样,搏击万里长空;拥有创新精神,我们能如昙花一现,留下美丽瞬间;拥有创新精神,我们能如梅花一样,经受住霜雪的考验。所以说让创新为我们扬帆起航,驶向成功彼岸。
角度二:节俭是永恒的时尚。节俭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个人涵养,是一种文明的传承、美德的延续,更是亘古不变的永恒时尚。因为富足,我们有权享受生活,但我们无权废弃和浪费有价值的物质、资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否则是一种罪过。正如悉尼歌剧院在设计和建造时,该花的钱一点都不含糊,其他地方则能节俭就最大限度地节俭。
角度三:把目光放长远些。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和建造者,具有超前的眼光和意识,因而把它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剧院。只顾眼前利益,只能得到蝇头小利;目光长远,方能笑到最后,摘取胜利的果实。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意料之外事,因此不管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我们都应把目光放长远些,顾全大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赢得更好的发展!
角度四:和谐造就世界。在悉尼歌剧院中,它的“土气”和“华丽”有机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令其更具影响力和广泛的借鉴意义。和谐,美哉!无论是事物的相处,还是文化的积淀,都与和谐息息相关。不管是围观日常生活,还是宏观外在世界,都可以看到和谐的缤纷色彩。我们回味过去和谐酝酿的气息,展望未来和谐开创的美好。让我们品味和谐之美,谱写美好世界的和谐乐章吧!适用话题:创新节俭长远目光和谐
胡一虎的争与让
胡一虎从一个普通的贫家学子成长为当今享誉华人世界的著名主持人,他的“争”与“让”的态度值得一提。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记者,怎样才能脱颖而出,他的“争”成全了他。那是1994年,南非实行历史上第一次多种族选举,呼声最高的是黑人领袖曼德拉。但南非境内很多反对分子经常制造爆炸事件,前去采访成为性命攸关的事。这时,胡一虎站了出来:“危险在哪儿,机会就在哪儿,去南非是我的机会。”到南非后不久,胡一虎得到消息,曼德拉会在另外一个城市德班出现。当看到曼德拉经过自己所在人群的方向时,胡一虎果敢地取出话筒,用当地土语喊道:“天佑南非,曼德拉万岁!”曼德拉看到一名黄面孔的东方人用土语问候他,也马上激动起来,走过来紧紧握住胡一虎的手。紧接着,胡一虎用早已背熟的英文向即将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的曼德拉提问,曼德拉也给予积极的回应,破例回答了几个问题,同来的摄影师赶忙把镜头焦距对准了他和曼德拉。
正是这一次采访,让大家认识了胡一虎,记住了这个充满勇气和智慧的记者,也让胡一虎走上了人生的高峰。凭着这种勇气和智慧,他成为一个人脉广、路子宽、享誉华人世界的主持人。
但胡一虎的“让”,却鲜为人知。年过40,胡一虎更倾向于单纯的主持。平时有什么节目或外出采访的机会,他都交给年轻人去做,给他们锻炼的空间。他的感受是:“我40岁以后要过得越简单越好,因为我想把时间留给我最想与之相伴的人。我要让日后的记忆更完美。”鉴于此,他把许多机会甚至荣誉让给了年轻人。看着他们或惊喜或激动或凝重的面孔,他想到了年轻时的自己。那一帮年轻人每每见到他,都毕恭毕敬地喊一声“胡老师”。
素材解读
角度一:不断挑战自我。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记者,胡一虎不断地挑战自我,终于成为一个享誉华人世界的主持人。人之所以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是因为对自身的挑战,在困难中拼搏,在困难中成长,在困难中发现机会,摒除外界的干扰,才走向了成功的殿堂。“白玉不毁,孰为圭璋。”我们不经历挫折,不挑战自我,怎能在成功的路上前行?所以我们要永不言弃,用自己的行动在历史长河中划下一道闪亮的痕迹。
角度二:“让出自我价值”。胡一虎在工作中,把许多机会甚至荣誉让给了年轻人。在他的谦让中,展示的是他的胸怀和风度。谦让,缔造了奉献的世界;谦让,谱出了生活的乐章;谦让,带来了灵魂的洗礼。谦让是一种美德,成全了别人,也带来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角度三:抛开杂念,用勇气成就人生。多余的顾念只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抛开它们,手就不会发抖,心也会更坚定。就像胡一虎在南非采访那样,抛开了危险的顾念,凭借着自己的勇气获得了真正的成功。因此,抛开杂念,用勇气成就人生吧!这是一种智慧的抉择。
角度四:学会用智。俗语云:“初生牛犊不惧虎。”青年人都喜欢做一个勇敢者。勇敢,当然是值得赞美的。然而,面对这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面对这千变万化的现实,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摆在我们面前的一系列人生课题,光凭勇敢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用智。胡一虎正是凭借自己的智慧成功地采访了曼德拉。
适用话题:挑战谦让 勇气 智慧
生活的平衡
所谓生活的平衡,首先应当包含精神的自在状态。罗素先生写过一本书,叫《幸福之路》,全书分为“幸福的原因”和“为什么不快乐”两部分,其中幸福的原因包括了家庭、爱情、闲暇、工作等等,不快乐的原因则有竞争、炽情等。这里的炽情指的就是某种不适当、过度投入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生活极度缺乏平衡的体现。照罗素先生的说法,倘若为了生活中的某一种要素,而牺牲了其他的许多,是万万不应当的。
罗素本人5岁的时候,曾经觉得人生不堪忍受,因为如果按活到70岁算的话,他才挨过了人生的1/14。直到他发现了数学和哲学中的乐趣,发现了当时所居住的彭布罗克邸园的自然之美后,一切才仿佛豁然开朗。从此罗素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以至于当他的威廉舅公郑重地告诉他,人类享受生命愉悦的能力将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时,他又惊又怕地流了一夜眼泪。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平衡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即是增加生活的元素。多培养一些爱好,工作的时候专注认真,闲暇的时候“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像钱锺书先生那样心上没有挂碍,让轻松的灵魂专注于肉体的愉悦。这样使生活丰富起来,生活自然也就趋于平衡。
素材解读
角度一: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所谓生活的平衡,首先应当包含精神的自在状态。我们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我们都有所追求,有所期待,但最终追求的还是一种幸福感。想要我们的生活充满幸福,我想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必不可少。物质必不可少,但多了却会让我们迷失自己,更会让我们失去一些精神财富。若我们能够平衡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我想这便是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的真谛。
角度二:劳逸结合,乐在其中。苍鹰疾飞,只为享受“打拼”的豪迈;鱼游浅溪,只为体会“打盹”的安闲。野马奔腾,只为享受“打拼”的激昂;夜莺轻歌,只为体会“打盹”的自在。瀑布飞泻,只为享受“打拼”的壮阔;湖静如镜,只为享受“打盹”的平和。生活需要“打拼”,也需要“打盹”。只有劳逸结合,才能乐在其中。正如罗素先生所说,倘若为了生活中的某一种要素,而牺牲了其他的许多,是万万不应当的。
角度三:凡事需要有度。罗素先生认为,过度投入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生活极度缺乏平衡的体现,所以凡事需要有度。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是“度”,“度”并不损害你的人生,反而会使你的人生过得更好。处事之道难在守度,守度了,才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有适合自己的成才环境,命运之神才会光顾。艺术讲究度,科学讲究度,生活讲究度,经商讲究度,人生讲究度。人的一生岂能不研究、不遵循“度”呢?
角度四:诗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自可“闲观好山当户碧云晚”;诗意地生活,自可“静赏古层贮月松风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存世在百年之间,生命之路唯有用一份清明与淡定去行走,诗意地生活,才可找到自身真正的价值,从而像钱锺书先生那样心上没有挂碍,让轻松的灵魂专注于肉体的愉悦。
适用话题:平衡逸结 合凡事有度 诗意
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巴基斯坦17岁少女马拉拉
2014年10月10日,因为对儿童及青少年的权益做出了重大贡献,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与凯拉什·萨蒂亚尔希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17岁,1997年7月12日出生,是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河谷的一名女学生,反抗塔利班的迫害、追杀,以争取妇女接受教育的权利而闻名。
2009年,12岁的马拉拉开始在BBC的乌尔都语网站上用化名撰写个人网志,揭露塔利班的暴行。
2012年10月9日,马拉拉放学回家途中,校车被一名身着警服的袭击者拦下。枪手登上校车,问:“你们谁是马拉拉?快说,不然把你们统统毙了。”为了保护其他同学,马拉拉挺身而出。身份暴露后,枪手对着她的脸开了枪,子弹穿过她的头、颈,嵌入肩膀。枪响后,武装分子逃之天天。危急之时,她被飞机运往英国,在伯明翰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救治。2013年2月份的手术补造了她的颅骨,并使她恢复了听力。3月19日,她换上新校服,在伯明翰就近入学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2013年7月12日,是马拉拉的16岁生日。这一天,马拉拉在联合国发表了康复后的首次公开演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前首相布朗均参加了这一特殊活动。
2013年秋天,她出版了个人回忆录,该书名为《我是马拉拉》(I Am Malala)。塔利班曾宣称,如果马拉拉逃过一劫,一定会“再想办法追杀她”。在书中,曾经在枪口下面对死亡威胁,头部受重创的马拉拉以最响亮的声音回答说:她永不会在威胁中后退和倒下,一定要为弱势孩童,特别是女孩发声,争取实现平等教育权……
素材解读
角度一:临危不惧,意志顽强。武装恐怖分子曾多次放出狠话说,禁止女童上学,要杀了马拉拉。可是,小小年纪的马拉拉无所畏惧,照样揭露塔利班的倒行逆施,照例上学。当恐怖分子要加害其他同学时,她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保护其他同学。当恐怖分子用枪指着她的头颅时,她临危不惧,毫不屈服。她的精神和意志感动了全世界,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角度二:正义必胜,邪恶必败。马拉拉受伤以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与救治,特别是巴基斯坦总统、总理慰问她,英国伯明翰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救治她,伯明翰的女子高中接纳她就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前首相布朗均接见她……因为马拉拉代表的是正义,她喊出了人民的正义声音。
适用话题:顽强、坚定、牺牲、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正义战胜邪恶……
(河北辛集中学语文组 曹保顺供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