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表情是什么?是人们从心底流出的情感在面部的浮现,微笑、喜悦、茫然、恐惧、热情、愤懑、惆怅、思索、惊讶、平静……它就像天空中的七色彩虹,是构成我们每个人完整一生的情绪元素。人们在生活中上演的各种表情绘成了丰富多彩的众生相。
让我们走入生活,细心观察,以“表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题解
本次命题是想引导学生聚焦表情这一细节,细致揣摩,由表及里,展开对人和生活的思考。表情既是学生感悟世事人情的窗口,又是文章细节描写的主体内容,题目本身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和主题,作文内容会相对充实且有看点。
从内容上看,“表情”这一话题的丰富内容决定了学生具备较大的素材选择空间,思维的触角紧贴生活,在记忆中针对表情进行定向观察和即时感悟,于细微处见功力。
首先是人物表情的丰富,微笑、厌恶、茫然、愤懑、思索、惆怅、悲哀、平静等等,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神情能够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折射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如鲁迅先生塑造孔乙己这一形象时,他对人物的脸色变化进行了细致描绘,入木三分地通过表情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出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思考。
其次,从与心理情感的关系上来看,表情分两种:一种是表现了真实的情感;另一种是掩盖了真情实感。不管是哪一种,都能承载相应的心理本质。前者是大部分同学可能取材的范围,后者可能相对较少,比如微笑:人是一个会微笑的动物,但人的微笑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浮现在脸上的那种职业化的笑容不够生动。微笑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他对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善意,微笑只是金钱的等价物。他对你微笑,并不说明他想帮助你,微笑只是一种谋略。他对你微笑,并不证明他对你的友谊,微笑只是一道幕布……这样的观察和选材能够表达对人与人真诚社会关系的呼唤,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对表情应该流露出真感情的呼唤,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再次,从“表情”的词语意义上看,一般使用于人和动物,但是文学语言是灵活多样的,用在自然界中的植物或一些人文景观上,“表情”便具有了拟人化的意义,这样便拓展了写作思路和写作范围,如“梧桐树的表情”、“城市的表情”等等,这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提供了写作空间,也能丰富文章内涵。
最后,从取材范围来说,除了放眼自然、人生、社会,平时的阅读积累也是写作素材库,如艺术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像画作、京剧脸谱,各类戏剧表演、部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表情等等,他们的喜、怒、哀、乐等各种神情都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精神实质的高度浓缩,具备极高的美学价值,值得我们揣摩、品味。
例文一
四季的表情刘子青
比起人类的一颦一笑,大自然中其他生命的表情多了几分平静,少了几分反复。它们任何细微的表情都折射着自然的运行化育,我穿梭于自然的原野,怀想四季的表情。
春天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欣欣向荣的景象赋予了生命蓬勃的气息,大多数生命的童心都被和煦的春风吹拂起来。我看见草原上那匹骏马在无垠的土地上纵横驰骋,英俊的面颊褪去了冬日的冷酷,泛起万缕柔情,明亮的双眸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出粼粼碧波,在春草中流淌,赤褐色的鬃毛随着轻风飘动,待到兴浓,还会竭尽力气仰天嘶鸣,精疲力竭之时则安详地蜷缩在一个温暖的角落,目不转睛地盯着蔚蓝的天空痴痴发呆。企盼着美好的春光不要回转倒流。
炎炎的夏日更催促着生命与成长的滚滚车轮,我看见山间那一簇桃花寂寞地燃烧着自己的火红,把自己生命的繁华部分赋予我这个观光客。与杜甫诗中描绘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十分类似。她尽管红艳动人,却不妖娆妩媚,只是静静地等着我欣赏她的美丽。我离开后,她继续仰起头颅汲取阳光的营养。从不远处望去,花瓣上殷红的表情与夕阳的剪影融为一体。
第一片秋叶的坠落象征着这一轮生命的完结。我看见城市道路两旁的梧桐叶对于自己枯黄的身躯没有唏嘘叹息,只是静静地等候阵阵秋风将它们带入泥土中,化作来年土壤中的养料滋润下一轮生命的开始。秋风来临,它们手拉着手,在风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摇曳着自己生命最后的风姿,微笑落地。
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了整个世界,秋叶落尽、万花凋零。我感到大雪下面那一个个曾经娇艳的脸庞没有消逝,只是默默积蓄力量,流露出对只会龇牙咧嘴的寒风的不屑与挑衅,准备来年一鸣惊人。一年的磨砺让所有的动植物认识到万物枯荣不可强求,自己能做的,就是准备向世间展现最好的自己。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青。大自然表情的变化是生命永不停歇的蜕变。从渺小到茁壮,从辉煌回归安详。无论自己的命运如何,它们总能平静地接受生命的赐予,在从容淡定与宁静平和中渐行渐远。
佳作点评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神情,发现自然的智慧,从中收获人生的真谛。文中景美、情真、充满浓郁的哲理味。
(谢晶)
例文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那神情令我痴醉翟羽佳
同样是思念,同样是站在孤寂的亭边。这个幻化作晏小山词里梦里小苹身影的女子,带着略微的怅然,轻摇蒲扇,痴痴地望着不解人愁的双燕,望着微雨浇灌着地上的落花。没有“梳洗罢”的期待,也没有肝肠寸断的痛苦,没有“燕燕于飞”“远送于野”的无奈,更没有人生大起大伏、物是人非的感叹。
趋于平静。一切细微的不舍与留念,皆存于那微微迷离的眉眼之间。清人余集细描淡写的画笔,便勾勒出了“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的思念。其实,单是这一幅画,就可以自然而然演绎出一长串的故事,从送别,到等待。一个思妇,既然是“所思在远道”,便会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场景,不知不觉。
眼神带着琢磨不透的心情。秀眉微挑,睫羽微颤。“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画上的硕人一笑即倾城,只是透过暗黄的宣纸,便可轻易触及她内心的寂寞。
区别于西方逼真的素描,中国画讲究的是意境,是朦胧感。也正是这朦胧感才画出了东方美人独有的水般柔情,才画出了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小苹初见,小苹相思,画里的女子,眼神折射的柔和,带着潇湘妃子的韵。
其实,也可唤画里的她叫作颦儿。虽不能将她那双澄澈透明的眼睛看清晰,却早就觉得熟悉万分。这真的是中国式的审美,以恬静的毒药,毒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忽然想到了大卫像,想到了那双凹凸不平的眼睛。米开朗琪罗在绘画和雕塑中选择了后者,因为他认为那是最逼真的艺术。可是,如果试想一下,意大利的艺术大家看到了这幅或者是中国古代任意一幅写意画,会不会动摇他的选择呢。我想会的。这样含蓄而又淡雅的表演艺术,也许才真正算得上浪漫派。这样充满诗意的表情,才算得上经久不衰。
痴醉于那个似笑非笑的神情,不光是因为它带着“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期待,更因为那里面,包含了整个东方文明远古的笑意。
佳作点评
描写每个人,每个动物甚至每个生命都有的神情,要想开创出新意是困难的。必定是经历了某事,真正看到了,才能写出来韵味。选择清人余集的这幅为《临江仙》或者说单纯是为了五代翁宏《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而作的画,以此作为描写对象,从画中人的神情到中国式审美,小作者展现了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谢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