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张卓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都需要测定种群的密度.中学生物教学中种群密度的调查及估算方法主要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但估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需正确地辨析是偏大还是偏小.
一、结果偏离实际值的两个种群密度公式
1.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结果偏大
标志重捕法是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一种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计算公式为:N=Mn/m.事实上,动物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就像多次在一个鱼塘里钓鱼后更难钓到鱼一样,这种情况使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偏小,结果种群的数量(N)偏大.
例如: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请估计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
根据公式,N= Mn/m=106×91/25≈386(条),事实上由于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值25条偏小,导致计算结果种群数量N值386条偏大.导致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值偏小的原因,除动物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外,部分个体标志物脱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活菌数目——结果偏小
接种微生物的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把稀释液涂布到培养基上,培养基表面上生长的一个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计算公式为:N=(C÷V)×M,其中N代表样品中活菌数,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代表稀释倍数.涂布接种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平板上观察到的也只是一个菌落,统计的菌落数(C)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使计算结果样品中活菌数(N)偏小.因此统计种群密度时有必要考虑存在的误差,与实际值相比分辨出是偏大还是偏小.
事实上,涂布接种时,当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平板上观察到的也只是一个菌落,统计的菌落数(C)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C数值偏小,导致计算结果样品中大肠杆菌群数(N)35也偏小,可见被检水样大肠杆菌数已严重超标.
二、相关例题及辨析
例1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辨析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计算公式N=Mn/m中分母变小,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B.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由于基数偏大,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由于少计了方格相邻两边上的酵母菌数量,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都需要测定种群的密度.中学生物教学中种群密度的调查及估算方法主要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但估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需正确地辨析是偏大还是偏小.
一、结果偏离实际值的两个种群密度公式
1.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结果偏大
标志重捕法是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一种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计算公式为:N=Mn/m.事实上,动物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就像多次在一个鱼塘里钓鱼后更难钓到鱼一样,这种情况使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偏小,结果种群的数量(N)偏大.
例如: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请估计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
根据公式,N= Mn/m=106×91/25≈386(条),事实上由于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值25条偏小,导致计算结果种群数量N值386条偏大.导致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值偏小的原因,除动物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外,部分个体标志物脱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活菌数目——结果偏小
接种微生物的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把稀释液涂布到培养基上,培养基表面上生长的一个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计算公式为:N=(C÷V)×M,其中N代表样品中活菌数,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代表稀释倍数.涂布接种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平板上观察到的也只是一个菌落,统计的菌落数(C)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使计算结果样品中活菌数(N)偏小.因此统计种群密度时有必要考虑存在的误差,与实际值相比分辨出是偏大还是偏小.
事实上,涂布接种时,当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平板上观察到的也只是一个菌落,统计的菌落数(C)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C数值偏小,导致计算结果样品中大肠杆菌群数(N)35也偏小,可见被检水样大肠杆菌数已严重超标.
二、相关例题及辨析
例1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辨析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计算公式N=Mn/m中分母变小,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B.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由于基数偏大,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由于少计了方格相邻两边上的酵母菌数量,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都需要测定种群的密度.中学生物教学中种群密度的调查及估算方法主要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但估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需正确地辨析是偏大还是偏小.
一、结果偏离实际值的两个种群密度公式
1.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结果偏大
标志重捕法是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一种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计算公式为:N=Mn/m.事实上,动物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就像多次在一个鱼塘里钓鱼后更难钓到鱼一样,这种情况使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偏小,结果种群的数量(N)偏大.
例如: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请估计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
根据公式,N= Mn/m=106×91/25≈386(条),事实上由于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值25条偏小,导致计算结果种群数量N值386条偏大.导致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值偏小的原因,除动物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外,部分个体标志物脱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活菌数目——结果偏小
接种微生物的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把稀释液涂布到培养基上,培养基表面上生长的一个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计算公式为:N=(C÷V)×M,其中N代表样品中活菌数,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代表稀释倍数.涂布接种时,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平板上观察到的也只是一个菌落,统计的菌落数(C)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使计算结果样品中活菌数(N)偏小.因此统计种群密度时有必要考虑存在的误差,与实际值相比分辨出是偏大还是偏小.
事实上,涂布接种时,当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平板上观察到的也只是一个菌落,统计的菌落数(C)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C数值偏小,导致计算结果样品中大肠杆菌群数(N)35也偏小,可见被检水样大肠杆菌数已严重超标.
二、相关例题及辨析
例1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辨析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计算公式N=Mn/m中分母变小,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B.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由于基数偏大,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由于少计了方格相邻两边上的酵母菌数量,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