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付兵杰 杨慧兰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方兴未艾,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无需讳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
一、合理安排合作对象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就十分重要。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
二、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各个成员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
四、科学运用评价机制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
总之,如何使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上一个层次,只有认真分析影响课堂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和探讨,并进行再一次反思和总结,再付诸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持之以恒、螺旋上升,才能不断提升课堂小组合作學习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中心小学4410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