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马海军
“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是以凤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本单元从孕育生命的种子开始,到播种、种子长出根、子叶出土变成幼苗、植物长高长大,最后以植物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结束。本单元由《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种植我们的植物》《我们先看到了根》《种子变成了幼苗》《茎越长越高》《开花了,结果了》《我们的大丰收》七课组成。通过对本单元的试教,我对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既能尊重自然法则,又能兼顾儿童情感,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与儿童认知不可避免的冲突时,怎样机智地处理等问题,获得了一些感悟。
一、尊重自然法则,兼顾儿童情感
生命科学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科学领域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兴趣,从而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为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将“敬畏生命”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中。
适者生存,弱者淘汰。一个花盆中由于植物过多,会形成营养不良的问题,为了让茁壮的植株健康地成长,我们往往会拔除那些多余的、瘦小的植株。从成人的角度出发,这种行为是一种“保护”行为,因为只有将多余的瘦小的植株拔除,余下的植株才会更加茁壮地生长,但这只是成人的想法,学生却并不会这么认为。在讲解《茎越长越高》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适者生存,弱者淘汰”这个道理,我将学生花盆中多余的、比较瘦小的植物拔除。可是这种行为却得到了学生“老师你好残忍”的评价。一位同学不能忍受我的这种行为,当面大声喊出了“老师你好残忍”。他说:“为了那些茁壮的植物,我们要牺牲那些瘦弱植物的生命,这是不仁道的,如果我们将这种方法用到人类社会中,那岂不是很不公平。”
在讲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两单元时,我不时地向学生渗透“敬畏生命”的思想,可是当学生大声喊出“老师你好残忍”的那一刻,我才体会到“敬畏生命”的另一种含义。
問题总是要解决的。在不伤害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如何有效解决“适者生存,弱者淘汰”的问题,在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讨论后,几乎所有的小组都得出了同一个方案——将拔除的植株移栽到其他的花盆中。这个方案的提出,不仅解决了同一个花盆中由于植物过多,而形成营养不良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老师你好残忍”的问题。自然法则与儿童情感同时得到兼顾的做法,只有从儿童立场出发才能想得到。
二、错误不可避免,机会不能剥夺
在执教本单元时,我嘱咐学生一定要按老师的要求种植,如果哪位组员犯下的错误导致种植的植物死去,那么整个小组将失去填写《植物生长记录表》和分享种植体验的机会。教师提出的这个要求使学生们更加精心地呵护种下的植物。可还是有那么几个小组种植的植物不是没发芽,因为浇水过多或过少,淹死或干死。虽然小组成员分析了植物死亡的原因,但也挽救不了植物死亡的事实。补种也许是一种挽救的措施,但考虑到补种的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都会晚于其他组种植的植物,这样不仅会干扰到教师的授课,而且《开花了,结果了》《我们的大丰收》这两课的内容学生可能无法亲自体验。因此,我没有给学生补种的机会。虽然我允许他们可以去观察其他组的植物,但我却再一次地忽略了学生的感受。直到有一位学生对我说:“如果人犯错误了,难道就没有补救或赎罪的机会吗?”学生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次开学初给学生准备“大礼包”时,一位老教师说的一句话。她说:“我们为学生准备橡皮擦是希望学生明白,错误不可避免,只要虚心改正就能擦除自己犯下的错误。”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考虑了我的课堂,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于是,我马上组织了补种。当补种的植物发芽后,学生们表现出来的那种喜悦,是那些没有补种的学生无法体会到的。因为失败之后获得的成功是更加珍贵的。
三、顺应儿童天性,激发学习兴趣
本单元教科书选择种植、研究的对象是绿色开花植物——凤仙花。植物的种类很多,为什么选择凤仙花呢?除了考虑到凤仙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周期相对而言比较短,还顺应了儿童的天性。凤仙花的花是美丽的,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接触了很多花,并且因为花的美丽,引发了他们对花更多的关注和兴趣。由此,他们会对“花是怎样来的?”“植物是怎样生长的?”等问题产生好奇心。从学生关心并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出发组织教学活动,无疑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欲望。而且,凤仙花是一种常见的生命力很强的植物,具有普适性,容易栽培管理。小学生种植这样的花,易获得成功。在成就感的驱动下,容易引领他们关注所种植物的生长变化,保证长期的观察记录活动能有效地进行。
教师在把握选择植物原则的前提下,也可以根据我们周围的植物资源状况,选择适宜的植物组织学生种植。学生在探讨什么是绿色开花植物时,提出“生菜不是绿色开花植物,而且不能开花”。对此其他同学提出异议——“如果生菜不能开花,那它是怎样繁殖的?”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具有植物分类的知识,还分辨不清绿色开花植物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等,所以,教师用书中指出,不需要让学生花力气区分绿色开花植物,只需指出我们关心的是开花植物即可。作为教师,我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但我却提议学生自己种一盆生菜,观察它到底能不能开花结果,是不是用种子进行繁殖的。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对种植和观察植物的活动异常兴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精心栽培的植物开花结果更令人兴奋的了。然而有些小组种植的植物却只开花不结果。对于这个教材中没有涉及的问题,学生们却自发地进行了探究。最终在家长的协助下,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了结论。因为在室内,而且没有经常开窗户,所以植物没有授粉,导致植物没有结果。为此,学生们主动学习了人工授粉的方法,在老师和家长的参与和协助下,小小“园丁们”都迎来了大丰收。
陶行知先生曾对小学科学教育的课堂形态给出了他的答案:教师加入学生的队伍,和学生一起玩科学。这与我们提出的“从儿童立场出发”的科学课堂有着相同的旨趣。从儿童立场出发,遵循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师就能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站在这个立场,教师就会变得有主意,有灵感,同时给予适当的铺垫,这样就会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轻松逾越障碍。
【作者单位:西宁市城西区昆仑路小学 青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