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王亭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强化学生的逻辑意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当代数学教师,一定要及时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立足于核心素养教育及素质教育,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切实并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数学学科的价值。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关键对象,对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探索。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稳步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加以适当优化,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阶段的数学学习及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一、强化学生逻辑思维的条理性
简单来说,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人类个体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事件表述或事件分析的一种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发展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这一教学任务推进的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引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条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促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这一阶段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地创新教学手段,不能过多地对学生加以约束。以数学概念教学为例,教师不能单纯地照本宣科,将教材中的知识硬搬到课堂上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概念的内涵,掌握概念的核心要义。以乘法的概念为例,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棉棒或者火柴棍,在课堂上先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小道具计算一些加法算式,如2+2+2,3+3+3,然后逐渐过渡到乘法运算,让学生尝试性判断3+3+3与3×3之间的关系。在学生逐渐意识到乘法的概念之后,教师可继续对学生加以驱动,促使其尝试用这些道具摆出3×5,6×7。在循序渐进的状态下,促使学生掌握乘法概念,使之能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增强自身逻辑思维的条理性基础。
二、强化学生逻辑思维的敏捷性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也是强化其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的敏捷与灵活主要体现在解题方面,要求学生在解题时既要有速度也要有质量。基于这一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优化教学体系,并明确教学要求,以量化的形式为学生找准学习方向。在初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而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则可逐渐强化学生的解题正确率。除此之外,数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很多问题可能只有一个的答案,但是解题的思路却并不只有一条。所以,在讲解一些问题时,当学生给出一个解题思路后,教师可鼓励其他学生尝试性地分析是否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在举一反三多角度探索的状态下,强化学生逻辑思维的敏捷性,为其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形成有效支撑。
三、优化教学模式体系
(一)巧用数形结合,强化逻辑思维能力
虽然小学数学知识难度不高,但是对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开展学习活动时仍旧会存在一定的压力。并且,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数学知识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以填鸭式或说教式的方法为学生解释数学知识,那么只会让学生越来越迷惑,产生越来越大的学习抵触心理。对此,教师需创新教学结构,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数学思想,以树形结合的模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的图形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有助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周长公式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如若只是直接告知学生公式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陷入理解泥沼。但如果教师能够引入数形结合思想,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长方形,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个长方形的图片,为学生介绍长方形的长与长方形的宽以及长宽之间的关系,介绍长方形四条边的特点,可以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公式中(长+宽)×2的根本内涵。在这一状态下,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公式内容,也会更加熟练地掌握公式。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公式尝试性解决一些相应的数学问题,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做好铺垫。
(二)善用生活实践,强化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这一特点更加明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应用到与小学数学有关的知识,例如在采购商品时要应用到基础的加减乘除运算,在等候红绿灯时要应用到读秒。除此之外,各种计量单位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也时有体现。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生活案例、生活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潜移默化地强化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四则运算教学为例,在四则运算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乘除法以及加减法,同时也会接触到混合运算的一些法则与技巧,整体复杂程度与所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高较多。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画出教材中的相关定义并背诵,那么很难让他们理解知识的内在价值。所以,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应的生活场景,并尝试性解决问题。例如:4名同学约好周日去图书馆借阅书籍,其中有3名同学各自借了两本小说,两名同学各自借了3本古诗词集,而4名同学均借了英语词汇书,请问这4名同学今天一共借多少本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立足于生活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尝试性在脑海中罗列题干中所给的信息,或者基于数形结合思想,将题中的信息以完整图例的形式展现出来。之后,应用四则运算法则表示题的内容并展开有效计算,借助这一方式加深其对四则运算方法的理解及应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进一步增强。
(三)妙用问题引导,强化逻辑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很多教师会为了维持教学进度或者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而在课堂上过多地对学生加以干预,部分教师甚至会采取填鸭式教学手段,单方面地进行知识灌输,直接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及难度,却会把学生限制于过度被动的位置上,压制其逻辑思维及自身思想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无法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对此,教师需摈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问题作为线索,对学生加以有效驱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大数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如果单纯地以单位换算的方式,告知学生100万大于10万,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他们也很难体会到十万百万的大小。所以,教师可以立足于实际情况,涉及一些问题,比如先给予学生一张纸,让其感受一张纸的厚度,然后要求学生观察一本书,用尺子测量出一本书的高度。接下来通过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尝试性计算这本书中每页纸的高度并将每页纸的高度乘以10万,计算10万张纸的高度。当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可进一步加以驱动,告诉学生整个教学楼的大概高度,促使学生在两者对比中体会到10万的整体概念。在这一整个流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锻炼。综合来说,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一定不能对学生加以过多约束或限制,而是要以开放性、主体性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加以指导,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充足养分。
综上所述,在現代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以及自身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数学课堂上,作为学生的主要引导者,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创新,既要创新教学思想,也要创新教学手段,以数形结合、生活实践及问题引导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逻辑思维的条理性、推理性、敏捷性,促进学生稳步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