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吸热和散热》实验课教学创新设计

时间:2024-05-10

陈银寒

【背景】

本文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吸热和散热》一课为例,以自制热辐射实验装置为教具,改编原有教材中的实验,展开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资源简析】

在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8年版)教材中,对水与油、不同的固体材料、黑白色水或不同色调的气球的吸热和散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这4组实验无论是器材的选择,还是实际的操作,都存在一些问题。探究水与油的吸热散热性能时,学生需要用酒精灯仪器加热,不同的酒精灯火焰有大有小,导致热量不均,学生难以控制。熄灭加热装置后,我们可以看到一分钟内水的温度很快下降了,与此相反,油的温度却仍然在继续上升,学生会发现大约两分钟后达到最高点后再下降。因为油和水降温时存在时间差,学生使用的是传统的温度计,实验中要准确测量水和油的温度,较难掌控。 实验2中用纸板和金属片做实验,纸板和金属片的厚度不能做到精准统一,实验缺乏严谨性;教材编排的对比实验大都需要太阳光才能进行,受制于天气影响,雨天无法在室外进行。

【设计理念】

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对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杯水会慢慢变凉,知道热的传递方式的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认识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基于此,本课通过对身边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常见现象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改进】

创新一:教学具设计

为解决原有实验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践,我自主设计了热辐射实验装置,这是我对教学具的创新。热辐射实验装置采用100W灯泡作为热源,避免了天气因素的限制。100W灯泡升温快,被测物体短时间内升温快,实验效果明显。此实验装置还配备了三套实验材料:材料一:黑白两色、相同大小的纸盒;材料二:黑白两色沙;材料三: 黑色、白色液体。从保护学生视力的角度出发,我设计了遮光罩,用于遮挡白炽灯向四周发散的光束。此实验装置安全,材料便利,利于学生探究。

创新二: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从学生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在生活中知道的更多的是关于物体颜色与吸热的经验,显然教材中编排的前两个实验是不符合学生学情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江苏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教材中的实验研究内容进行了新的调整。第一个实验是研究同一物质不同颜色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第二个实验是研究不同材料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创新三: 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状况,依托热辐射实验装置,结合小 学 科学教 学 的探究模式(提问、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做了本课程的教学设计。⒈图片引入:创设情境,问题再现;⒉对比实验:研究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这部分主要研究不同颜色的同一物质与相同颜色的不同物质的吸热、散热性能;⒊举例说明吸热和散热性能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⒋学做一个保温杯,思考制作一个保温杯,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用什么材料做的保温杯效果较好。

【活动过程】

本案例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下面是活动的基本框架。

1.情境创设,问题再现

出示阳光下学生上体育课的场景图及学生触摸阳光下的物体,让学生谈感受,以此引入本课探究内容,引导学生对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散热的关系提出假设:深色物体吸热快;浅色物体吸热慢。

2.探究实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中年级学生实验方案设计能力还比较弱,基于学生的学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验中选择材料分别是黑白两种不同颜色的纸盒、沙子和水,纸盒内部的空气是气体的代表,沙子是固体的代表,水是液体的代表。以纸盒为例,在吸热实验中,要求学生先测出黑白两色纸盒内的空气在0分钟时的温度,即黑白纸盒内空气的初始温度。打开白炽灯,5分钟后记录黑白两色纸盒内空气的最高温度。在散热实验中,关闭白炽灯,记录下黑白纸盒内空气的最高温度,持续观察, 2分钟后,记录黑白两只纸盒内空气的温度。学生计算黑白两色纸盒吸热时温度差和散热时的温度差,比较数据,就能发现黑色纸盒内的空气比白色纸盒内的空气吸热快,散热也快。

3.吸热和散热性能在生活中的运用

冷的物体在受热的时候会吸收热量,热的物体在降温的时候会放出热量,这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并且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利用这些现象。在我国许多地方,当天冷的时候人们会使用热水袋取暖,就是用热水所蕴含的热量来取暖。为什么夏天我们大多穿浅色调的衣服?为什么冬天我们大多穿深色调的衣服?教材提供了几幅图片:为什么冰箱后面的散热板被漆成黑色,为什么沙漠地区的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色长袍,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一样等,其意图是引导学生放眼生活,在生活中寻找人们利用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实例。

4.拓展:设计制作保温杯

让学生设计一个保温杯,课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設计更保温,需要什么材料,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