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

时间:2024-05-10

纪坤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将其渗透于小学教育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对开拓学生的眼界也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在其中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健康地接受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是一门开放实践、鼓励创新的课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这门课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以往的经验看,信息技术对教学成果的展示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这项技术的运用,可以一改传统的较为僵硬的教学模式,将更多的、板书所不能传达的新奇有趣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爱上科学。

一、将信息技术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渗透的前提是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如果没有教材的内容做引导,在科学和信息技术这两大块漫无边际的领域,就很难找到切入点。所幸还有教材提供了教学案例,因此,教师应很好地将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例如,从三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看,就如同教材所说,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这一课就成为最好的选择。虽然空气是不可见的,但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插入很多图片,比如篮球、充满气的气球、轮胎等等。然后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都是实心的吗?有经验的学生会回答说不是的。教师就可以引入下一个问题:既然这样,那么是什么东西让这些物体膨胀起来的呢?由此就可以引出空气的存在。此外,空气这一章节需要一些实验,有的没有条件做实验的学校或者教室,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填补这一空缺。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空气称重、空气在不同状态下的状态,以及空气的属性等各种视频,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将新的知识深深印入脑中。

除此之外,在“种凤仙花”这一单元,因为教学的周期和时长限制,教师和学生可能没有时间去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与衰亡过程,这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找来一些关于植物生长的延时摄影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单元所学内容。

二、将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

科学的学习并不列入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因此这门课大多数情况下都要遵循学生的兴趣来教学。教师在讲授完课本上有限的内容后,还要了解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将这些一并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展示出来。

比如说在教学“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这一单元后,很多学生就对自然界中鬼斧神工的自然物和如今人类社会的创造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学生在旅游中感受过很多美丽雄伟的自然景物,也在生活中时常使用高科技产品,自然想要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其中的奥秘。教师可以抓住其中的联系,比如可以向他们引入“仿生”的概念,所谓仿生就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功能和行为,来建造技术系统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打破了生物和机器的界限,将各种不同的系统沟通起来。教师利用网络上的知识向学生传达,人工世界的很多事物都是根据自然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创造的,比如潜水艇是以魚的沉浮为灵感,响尾蛇影响了空对空响尾蛇导弹,烟幕弹也是人类根据章鱼在逃生时喷墨行为发明的,当然人们也从蛋壳的承重中发现了拱形的承受力量,这一发现被广泛用于建筑中。这样一来,课堂内容和课外内容被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信息技术得到应用,学生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三、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

小学科学虽然讲授的大都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但这也需要教师将这些常识性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加以讲述。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知识也亟待更新,这时就更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最新的知识,让他们少走弯路。

例如,在教学《保护环境》这一课时,教师即使长篇大论地说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并以数据来证实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但对身处农村和西部农业区域的学生而言,不会有任何的感触;对沿海城市的学生而言,缺水问题同样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题目,然后利用计算机访问相应的环保网站,将搜集来的资料一一对比,才能切身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材中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都已经过时而且也不甚全面,教师可以介绍给学生更全面更新的方法。在过去观念里认为,环境污染和破坏基本上是局部性的社会问题,人们所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排污和治理污染的政策。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用大量投资来治理环境污染,虽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环境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用如今的知识和观念来看,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沙漠化、水土流失、生物资源急剧减少等环境退化现象,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危害越来越严重,学生也从环境治理这一大问题中学到了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以及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以更加科学和长远的目光看待各种社会现象。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将一些难以理解的信息具象化,加深学生的记忆,提升课堂效率,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并将其与教材内容最大限度地结合在一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