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曹倩
新时期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终极目标则是为民族复兴培养能担当大任的人。劳动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最为根本的力量,影响这些目标实现。因此,要强化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使其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并具有实践能力,这是一项关键性的任务。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是达到这些目标的主要平台,而当下,却存在课堂缺乏生命力、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而导致劳动与技术教学效率低,不能满足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对此,笔者认为,当前这门课程教学需加强对话,调动学生能动性,使其在合作、交流、探究中,认识到这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并促进其学科综合素养提升。
一、劳动与技术课堂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总书记在教育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重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使其能够承担民族复兴大任。中华儿女勤劳肯干,劳动是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根本力量,正是因为劳动才成就人类和创造人类本身。因此,中小学教育要做好劳动教育,以劳动帮助学生树德,以劳动增智,同时还要以劳动增强体质和育美等,最终促进育人实效的发挥。目前,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不重视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少、部分学生未能掌握劳动技能等。这些不仅会阻碍学生劳动观念和能力形成,且不利于创造美好生活,不能实现劳动的终极价值。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是劳动教育主要载体和平台,其教学成果直接影响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提高这门课程教育质量。当下,这门课的教学还存在缺乏活力、互动性不够强等问题,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劳动与技术课,认识不到劳动重要性,无法通过劳动促进美育与精神品质的提升,课程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情况下,劳动与技术课要寻求新方法和策略,要用对话增强教学活动性,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动手等,在亲身参与中直接获取劳动知识与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劳动观念与习惯,并且认同劳动,提升学生劳动精神品格。劳动与技术课进行有效对话,还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但目前课堂中还存在对话过于肤浅、缺乏实质性内容,或是对话与教学目标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难以达到劳动教育目的。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这门课程,探讨对话的新路径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劳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劳动与技术课堂对话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话兴趣
要实现小学劳动与技术课提质增效,就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而这些都需要兴趣的支持。学生对一门课有兴趣,教师不用要求和强调,学生就会自觉进行探究,并主动去展开对话。劳动与技术课要确保对话有效,首先就应培养学生的课程兴趣和对话兴趣,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教师要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兴奋点,还要寻找对话点,据此制订教学方案。这样,除了能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教学兴趣,还能使学生主动去对话,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活力增强,即使不喜欢这门课程的学生也会被带动,在多边对话与动态互动中,促使其掌握劳动知识技能,并形成劳动精神品格,最终达到劳动增智、劳动强体等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课堂对话必须是有效的,切不可单纯追求对话,要确保能让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要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比如在《心锁环》这一课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心锁环,在课堂中将其展示出来。学生开始对此可能不是很了解,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与心锁环相关的有趣视频,使其明白心锁环是传统益智玩具。在视频的驱使下,学生从不了解,也不知道怎么玩,到变得兴趣浓厚。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他们就会积极加入对话。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现在都知道心锁环是益智玩具,那么就要思考如何才能在不用工具的情况下把心环取出来?问题具有驱动性,学生就会认真去观察心锁环,思考和尝试用各种办法去取。紧接着,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发言,促成对话。每个人想法不一样,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想法都是不对的,根本不能取出心锁,于是产生了疑惑,求知欲就会更加强烈。教师要做好引导,要求学生观看心锁环制作过程,或者是让其动手制作,并思考如何取出心锁。教师要提供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对话中分享个人觀点。各种观点交融,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探讨,就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在热烈的对话中,学生终于明白了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再动手去验证,这一课的难点在对话实践中迎刃而解了。
(二)引导学生在对话教学中探究
以往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教”上,忽视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阻碍了课程目标的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只需要坐着听,整个过程中被动接受,缺乏自主性。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单边输出,与学生没有建立对话,难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探索创新意识的形成,认为听就可以了。而新时期劳动与技术课要落实目标,就要引导学生对话,使其在双向与多边对话中,掌握劳动知识技能,形成劳动精神品格,以劳动增智、树德、强体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对话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内容产生过程,积极提问和发言,消除疑惑,明确应当怎么做。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把做的机会多多留给学生,使其动手、动脑、动口,知行合一。学生在实践中思维能力会得到发展,也会发现问题,开展师生对话与合作,然后印证和解决问题,在对话与探索中完成教学,且能激发创新思维和培养创造力。
比如在“手提袋”这个部分教学中,重点和难点是制作手提袋。要让学生掌握袋子底部折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要培养质量意识。在实际教学前,教师要先制作视频,将折叠的过程录制下来,也可用多媒体直接展示示意图。底部折叠是难点,可将一些细节放大,也可采取慢动作回放的方式,这样,学生就能在观看中获取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小组合作,依照视频或示意图的方法和步骤,完成手提袋的制作。当学生在折叠中遇到问题时,相互交流观点和进行讨论,积极展开对话;教师也要在学生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与其展开对话,做好指点。这样,学生就会在多边对话与互动中,更快完成折叠任务;紧接着,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依据经验说说折叠原理,学生就会认真思考和探究这个问题,积极进行对话;最终,在共同的智慧下,学生对中线定边线有深刻认识,从而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动手能力也会增强。
(三)在对话教学中解放学生思维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不能拘泥于教学,而是要通过对话解放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索。这样,不但会降低课堂预设性,取得意想不到收获,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对话与交流,形成创新思维能力,主动去实践,使课堂变得活力十足。在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就要进行有效对话和互动。对话能激活思维,促进学生在探索中创新。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正是因为人们在劳动中,一直在进行创造和创新,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帮助其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提高学生废物利用意识,教师展示易拉罐、包装盒等,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想想这些废物都可制作成什么?学生就会认真思考,积极与教师及其他同学对话;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把想法变为现实。
比如在《缝沙包》一课教学中,学生在了解制作沙包基本方法后,教师提问:沙包除了是正方形以外,还可制作成什么形状?学生就会大胆想象,主动与教师对话,回答可制作成五角形、月牙形、长方形等。教师利用现代化设备,将各种形状进行变换,使其从基本形状去抽象。接着,教师提问:如何让沙包变得更好看?可以装饰什么东西?学生对话积极性高涨,争先恐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最后,教师让学生动手实践,把设想付诸行动,他们制作出的有小鱼沙包、小猫沙包、环形沙包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要增强互动性,引导学生合作、探索、动手、创造等,就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引导学生对话,使其在独立思考与相互交流中,加深对劳动认知,提高劳动技能,培养创造力。当然,劳动教学除了强体和增智,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