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有效科学探究入手,从实处促进孩子发展

时间:2024-05-10

何芸

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倡导探究式学习,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

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热潮下,不少科学教师也都怀揣着“自主探究”的理念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获得更实际的效果。这些“自主探究”的课堂,有的是全放开式的“自主探究”,任由孩子去猜想、假设、做实验,热闹是热闹了,但一堂课下来什么收获都没有;有的是绑架式的“自主探究”,打着自主探究的旗帜,实际上还是教师一人把握课堂,孩子与教师之间依旧是传统的问答型的教学模式。这些科学课并没有真正达到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在我们自主探究的科学课堂上,要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做实验探究,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发现。而我们科学教师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上要做的仅仅是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对学生的引导。只有真正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只有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够让我们的科学课更加的精彩,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一、教师设疑(情境)激趣,孩子提出问题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可以掀起学生的思潮,而问题导入法和情境导入法往往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一个满布悬疑的疑问,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往往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能够通过这样的导入掌握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并借助他们认知上的差距设置认知矛盾,以此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如我在设计五年级《土壤中有什么》一课时,以一棵生长茂盛的植物作为引子,“它生长在哪里呢?”“它为什么长得这样好?”简单的两个问题,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它长在土里”,“土里有营养”,“土里有蚯蚓”,“土里有水”……那么土里究竟有什么呢?每个人说的都不那么一样,谁说的才是对的呢?其他人哪里说错了呢?根据这些认知的差距,不但顺利引出了课题,还激发了学生去探索我们常见却容易忽视的土壤的成分。

二、教师启发思考,孩子探究问题

孩子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的,他们提出的问题总是会五花八门,有的问题是可以在课堂上探究的,有的需要课后完成。因此,在孩子们提出了各种问题之后,我们需要整理和选择探究问题,引导他们大胆猜想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谨记绝不能直面否决孩子——尽管那想法是非常可笑的,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一方面更能凸显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如教授五年级《摆的研究》一课,需要让孩子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孩子们提出了几个因素:摆线的长短,摆锤的轻重,摆锤摆动的幅度,这些都是本课中涉及的几方面因素,还有孩子提出了与摆线的粗细,摆锤的大小(相同重量的情况下)等因素有关,这些都是教材没有涉及的。我先让他们去讨论一下如果选择这个因素来设计实验是否可行,让学生之间相互争论进行筛选,最终把可以操作的影响因素确定下来,让孩子之间相互影响远比教师一句话更能让他们心服口服。确定了实验内容后,如果每个条件都一一实验,时间上并不充分,下面我让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因素作为这堂课的实验探究内容,讨论实验操作方法,明确实验怎么做之后才动手,以免出现因实验方法错误而导致的结论错误,这是无意义的。不同组做不一样的实验,有的组会做相同的实验,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小組间的实验结果还能相互印证,更具有说服力。

三、教师组织交流,孩子研究问题

提出了问题,确定了探究内容,孩子们通过讨论制定实验方案之后也出色地完成了实验,然而我们的科学课并没有就此结束。结论的交流以及对他人结果的质疑与答疑过程往往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能使我们的科学课异彩纷呈。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事实,有理有据的辩论,对他人的问题进行解释,做出合适的结论。

如我在执教三年级《空气有重量吗》一课时,有一组孩子做实验,将原本平衡的两个气球扎破其中一个之后,天平依旧是平衡,他们的结论是空气没有重量。这一结论和其他小组的同学截然相反,一时间,课堂热闹起来了,究竟谁对谁错呢?我让他们都说了说自己的实验过程,这时一个孩子举手告诉大家,他刚刚发现那组的天平还没有平衡的时候他们就扎破了气球,这个或许就是原因。大家都这样认为,于是那个小组在大家的见证下又重新做了一遍实验,结果确实是那样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却反映出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思维力,这是这堂课的一个亮点所在。

四、教师联系实际,孩子拓展运用

科学课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知识的掌握是为了更多地认识我们的世界。探究的过程结束了,但是探究的思维不应该停下,我们需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释现象;联系实际,进行拓展探究。我们甚至可以利用课堂知识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既动手又动脑,在动手动脑中让课堂得到升华,这样的学习才不是单纯的学习,才是真正系统的有意义的学习。

总之,自主探究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自己去做盲人摸象那样的实验,而是系统的有迹可循的教学模式。这需要我们的科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思考,多实验,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将自主探究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我们的科学课落到实处,精彩绝伦,也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得参与到有效探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 江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