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时间:2024-05-10

熊如英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教学的方式可以由师生任意一方提出数学问题,以共同探讨,但最好还是由学生作为主要的提问者,教师则多以反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法”或“反诘法”,由学生发问,教师一步步反问、引导学生,逐步展开知识与技能的教授,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提问教学方式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意义

首先,通过提问,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互动、交流的局面,学生的注意力通常能够被教师提出的有趣的问题所吸引,并由此产生兴趣,从而有助于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就一些十分重要的知识点、难点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激发这些知识点进行反复地思考、琢磨的热情,学生与教师在这样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通过发问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开始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突出自己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其三,通过提问的方式还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形成有效的反馈信息。教师针对学生的这些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也不断促使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方式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分析

1.针对学生情况提问,保证提问的可接受性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与理性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展,总体上是偏感性的,好奇心强,倾向于直观性的、形象性的东西,而对于抽象性思维比较排斥。而数学正是抽象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因此,为保证小学生不会因为其逻辑抽象性而产生畏难的心理,教师应当从学生这一实际出发,设置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接受的问题,亦即保证问题的可接受性,否则,问题提出了却始终没有人敢主动解答,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以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学中,单纯与学生说这些物体,学生可能不会有清晰的概念,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课件,简单地向学生介绍这些概念,再向学生提供一些实质性的物体,如自制的小长方体、小正方体、小圆柱、小球等若干个,向学生发问:这些物体的名称分别是什么?都有什么特点?请动手将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小学生开始动手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摆放在一起。教师又问:为何要这样分呢?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有的是方方正正的,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圆圆的,所以按照这样的特性区分。教师抓住学生的回答漏洞,继续问:正方体与长方体都有方方正正的特性,而长方体又与圆柱体一样长长的,你们怎么区分呢?学生于是再次思考: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一样的,长方体有四个面和两个面大小不一样;而圆柱体四周都是光滑的,长方体有四条边。这样便有助于逐渐引导着学生认识和把握这些物体的基本特征,加深学生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出生活中与这些物体有关的具体事物,学生可能会说篮球、足球、文具盒、保温杯、粉笔等等,可以引导学生多多关注实际生活,这样就有效地将教学“生活化”了。

2.创设问题情境,做好课堂导入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体验,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这需要教师明确每一个教学阶段的目标,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并做好相应的课堂导入,以此来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到教师的教学情境中。以二年级上册教材中课文《认识除法》的教学为例,对于没有接触过除法概念的小学生来说,学习除法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此时,教师应当积极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做好课堂知识的导入工作。教师可以将十根粉笔放在讲台上,让两位学生上台,平均分配这些粉笔,看看两人各分得几根?再让五位学生上台,平均分配这些粉笔,此时每人可以分得几根?这样直接的参与方式,学生可以很快就回答出来:分别是5根和2根。那么教师就可以顺势向学生介绍这种分配粉笔的方式就是除法概念的体现,学生此时会发现原来除法的概念早已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已经学过乘法知识这一事实,渗入乘法的概念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解:有3堆土豆,每堆4个,一共有多少个?把12个土豆分为3堆,每堆有几个?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样可以以粉笔为例,引导学生运用具象思维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提问方式需要考虑全面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因此,教师在提问,或者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时,应当考虑提问的全面性,以全体学生为总的出发点,不管是成绩良好的学生,还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都应当考虑到,这样能够让那些处于“课堂边缘”的学生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被教师遗忘,也没有被同学们忽视,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才有助于构建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如以三年级上册教材中课文《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如:一天之内有几个小时?每天开始的时间是几点?白天与黑夜的时间是一样的吗?这些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相信三年级的学生都能够通过生活体验来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将回答这些问题的机会留给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让他们能够获取展现自我的机会。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错误时,可以以提示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回答问题,巧妙地化解尴尬的局面,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促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中。

三、结語

总之,教师在运用提问教学方式的同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情出发,为学生“量身”打造合适的提问教学模式,促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东海县牛山小学 江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