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探析

时间:2024-05-10

李小健

柏拉图说过:“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在当今开放合作的大背景之下,人类不能停留于自我对话的层面,在进行自我谈话的同时更要与外界对话,通过与他人碰撞交流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小学科学作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任。了解学生思维状况、把握学生思维动态是有效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前提,要有效解读学生思维轨迹,必须想办法敞亮学生的大脑,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可视化。“思维可视化”即把原本看不见的思维亮化出来,让思维听得见、看得见。思维可视化可以帮助教师深层次了解学生探究学习情况,即时合理地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笔者在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中致力于“思维可视化”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一套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说思路——让思维听得见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人们常常通过语言来实现沟通与交流。思维是一种内在的无声语言,要想有效感知学生思维,可以引导学生用有声语言吐露展示,通过言语表达出思考的过程,让思维听得见。

为了有效倾听到生的思维,抓住学生思维的脉搏,我鼓励学生踊跃表达。科学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关系到整个探究活动的成败,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质效,我精心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开展方案陈述,说说自己的活动设计,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设计。例如,在教学《折形状》一课中,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大小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为了提高实验质效,有效达成这一目标,我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了探究方案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我们准备先用几张纸分别折成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和圆柱,然后往上面放书本,哪一个上面放的书本多,就说明谁的承受力大。”第一小组首先亮出自己的思路。“说得很好,还有哪个小组有什么要说的吗?”我激励其他小组参与互动,“我们觉得要用大小、轻重、厚薄相同的纸张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第二小组予以补充,“我们认为在上面叠放的书本大小、轻重要相同,否则就无法比较。”第三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说得非常好,在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那就是折成的形状可以变,其他的量都不能变化,这样才能真实有效地探究出哪一种形状的承受力最大?”我总结道,透过学生的发言,我读出了学生已经考虑到在对比实验中要关注变量的控制,学生的思路清晰,思维严密,考虑得都全面周到,看到实验的条件基本成熟,我就宣布实验开始:“下面请各组领取材料开始实验吧!”

二、画图表——让思维看得见

“思维可视化”意在借助图示语言把原本不可视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小学生对图示语言比较敏感,图表的直观形象性既能帮助学生思考理解,又能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图示语言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轨迹,让思维看得见,我们可以透过学生画出的图表,分析和掌握学生的思维进程与深度。

譬如,在教学《探究暗盒里的电路》一課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张表格纸和一张白纸,表格纸用以记录每次检测的现象,白纸用作画电路图。学生在利用检测器依次检测了电路暗盒上的每个连接点之后,我没有让学生直接打开暗盒观看里面的电路,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检测到的现象画出暗盒里面的电路连接情况。画电路图是一项思维要求极高的活动,学生需要根据检测中每两个连接点之间发生的现象进行判断,依据已有的电路知识进行推理,电路图揭晓了学生的思维脉络。有一组学生在记录单中记录的现象是“A-B更亮,B-A不亮”,在电路图中的A、B两个触点之间画的是电池,“当检测器连接A、B两点时灯泡更亮,是因为电路中增加了电池,而连接B、A两点灯泡却不亮,说明此时电池的正负极接反了。”有理有据的汇报展示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思维,学生在科学思维中建立了电路暗盒模型,电路图是他们思维的见证。

三、做实验——让思维摸得到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实验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许多科学探究都离不开实验。实验让学生动手又动脑,让思维摸得到。人的大脑与手指之间有着万缕千丝的关联,手的动作实施着大脑的指令,显示着思维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触摸到学生的思维。

“思维在指尖流动。”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依据学生实验动作辨识学生思维轨迹,解读学生心理,触摸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纠偏。例如,在教学《建立模型》一课中,我安排学生做一个纸筒模型,要求是:用两根棉线的四个头穿过纸筒,任意拉动外面的一根棉线,其他的棉线都会缩进纸筒里。学生汇报两根棉线在纸筒内的连接情况时,有的认为两根棉线是交叉的,有的认为是分开的,各组争论不休,各执己见,为了验证各自猜想,我给每组学生提供了实验器材,让他们亲手操作实践。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制作过程,纸筒模型承载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原先的思维看得见、摸得着。

“孩子,请敞亮你的大脑!”这是我在科学课堂中经常对学生的一句话。敞亮大脑就是让学生将科学探究中的所思所想可视化,让我们鼓励学生在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与他人共同分享思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