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周霞雯
《纲要》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要求中,提到了“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小事人手”等要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老师为孩子们精心预设的教育内容或者操作材料远离孩子的生活,或者超出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尽管浪费很多时间讲解,孩子却并不感兴趣。因此,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日活动中的一些契机,要注意把科学活动和生活紧密地融于一体,让幼儿感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身边处处皆科学。
一、偶得唤醒探究梦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主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做个有心人,注重从周围生活和幼儿学习中收集素材,从中挖掘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的素材就是偶然发现的。如:
暑假过后,孩子们又回到了熟悉的幼儿园,幼儿园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带给孩子不断的惊喜。瞧!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茂盛地开着紫色小花的蚕豆植物引起了孩子们无限的兴趣,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一看,说一说,感受着植物的生长变化所带来的日日不同的惊喜,更是在观察植物的花开花落抑或是常青繁茂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植物特殊的生命力。
孩子们对蚕豆的成长期待督促他们每日都要到种植园地去浇水,观察。怎么样才能把孩子们观察到的事物变成他们的切身经验呢?而且能让他们持久地观察下去呢?于是,在老师和孩子们的讨论中,《蚕豆的秘密》这样一个微项目活动就这样展开了,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蚕豆的成长,而且他们要懂得怎样照顾这些植物,孩子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也更浓了。
二、实践丰富微内容
随着微项目的开展,孩子们通过观察与探索,认识了蚕豆,体会到了我们的生活与蚕豆密切相关,萌发了爱护植物的美好情感;通过鼓励孩子们照顾蚕豆,让孩子们发现与记录蚕豆的不同生长过程;通过区角、生活等活动或环节,引导孩子们发现了蚕豆的保健与治病功能。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还通过多种渠道与形式,进一步拓展了孩子们的主题经验。如引导孩子观察中药蚕豆,通过故事,了解中药的起源,让孩子们知道蚕豆的药用价值;让孩子们在动手炮制蚕豆茶的过程中体会到植物的食用价值,萌发爱护蚕豆的情感。
此外,我们还在角色游戏的超市中增设了蚕豆商品等,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于蚕豆的喜爱与认知,并进一步激发幼儿了解蚕豆的愿望,梳理相关护理蚕豆的经验。
活动的不断衍生,让我们的微项目内容也越来越丰满,从最初简单的种植、浇水活动到了一个完整的主题网络的生成。
三、交流分享促思考
孩子们在发现稀奇的事或者遇到问题时,总会自发开展对问题的交流、讨论、分享以求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样的交流分享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孩子的高水平思维和学习活动,能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都有所发展,孩子们的共同体之中的差异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如:
早上,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又来到种植园地看我们的蚕豆。远远看去,紫色的花朵已经寥寥无几,一根根又细又长的豆荚长满了枝头,希希兴奋地叫:“老师,这是什么?”“你们猜猜看?”老师故作神秘地问。开开说:“这是树枝。”雯雯说:“这是可以吃的。”穆汉说:“这里面有豆子的。”……老师笑着说:“对,这里面有豆子,就是蚕豆,这根又细又长的东西叫豆荚。”希希又很好奇:“老师,豆荚是什么?”“豆荚就像衣服一样,在豆子没有成熟的时候保护它们,等豆子成熟了,豆荚就会裂开。”老师解释说,孩子们听了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雯雯又问:“老师,这个豆荚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啊?”书羽马上说:“你忘啦,上次我们看到的,是从花的中间长出来的。”雯雯想了一会说:“对啊,花中间的须须变出来的。”其他孩子都想起来了,都开心地点了点头!
今天,当希希发现蚕豆的花谢了,长出了豆荚时,她就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同伴分享,而其他孩子也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分享,当孩子们自由交流时,他们头脑中的有益经验得以共享,能帮助知识相对浅薄的孩子增长见识,并提高他们关注植物的兴趣;同时让知识面丰富的孩子增加了成就感,强化了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自主驾驭助学习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马拉古奇说:“幼儿学校必须能够回应幼儿,就像是一个广阔的掷绳索套牛的竞技场,幼儿在那里可以学习如何驾驭一百种马匹,不管是真实的或想象的。如何接近一匹马,如何抚摸它,如何站在它旁边,那些都是一种艺术,是应该学习的各个层面。假如有规则,那么幼儿将学习规则;假如幼儿从马上掉下来,他们将再回到马上;假如需要特别的技术,那他们要仔细地观察更熟练的同伴,甚至讨论问题或从成人那里学得经验。”是的,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幼儿园自主学习如何驾驭一百种马匹,哪怕是从马上掉下来。
(一)对话——让兴趣点燃
法国的盖雷院士说过:“科学探究是感官和大脑的对话,是儿童与自然的对话。”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尝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他们亲自经历的、丰富而复杂的实际科学探究过程。如:
散步时间,孩子们又来看望种植园地里的蚕豆啦!“咦?花怎么变少了?”雨彤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问。惜惜说:“是啊,只有几朵了,而且花瓣也变少了。”“对,原来是五瓣花,现在怎么变成三瓣花了?”雨彤又说。惜惜马上也像雨彤一样伸出手指数起来:“一、二、三,真的,花瓣变少了。”说完,惜惜马上又说:“你看,从花的中间长出了一根长长的东西。”雨彤开心地附和:“真的,这是什么呀?”她们忙问老师,老师回答说:“这是豆荚,里面会长出一粒一粒蚕豆哦。”雨彤说:“这里有好多好多豆荚哦。”惜惜也开心地说:“以后肯定有很多很多的蚕豆。”老师又问:“猜猜现在里面的蚕豆是什么样子的?”惜惜马上说:“我猜是绿色的,因为这个豆荚是绿色的。”旁边好多孩子叽叽喳喳说开了,各种颜色都有。老师建议请一个孩子剥开一颗豆荚揭晓答案,惜惜自告奋勇,当看到白里透绿的蚕豆时,孩子们都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没有成熟的蚕豆啊!
种植园地有了蚕豆之后,孩子们一有空就想着要看看。一连好长一段时间没什么大的变化,他们的兴趣锐减,今天的重大发现重新点燃并增强了他们探索蚕豆的兴趣。观察中,孩子们畅所欲言,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一起积极思考花瓣变少的原因,一起认识豆荚,一起讨论、验证豆荚里的秘密……通过与老师、同伴的交流与分享,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蚕豆的形成过程,知道了未成熟的蚕豆原来不是黑色而是白里透绿的,同时体验到了观察、探究与思考的乐趣。
(二)记录——让快乐驻足
“未亲近泥土的童年不是快乐的童年,远离大自然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由于幼儿园的花草树木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也是最贴近孩子们实际生活的,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在一起观察、讨论,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于是在开展讨论时,幼儿就会有好多的东西想说,想画,在说与画的过程中,幼儿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幼儿从中积累了許多的知识经验,这就形成了记录。指导孩子进行记录的目的在于解释,幼儿所画的一幅图、一张照片等,都可以被视为记录。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的记录纸一张张被整理成册了,也让孩子们每一天的快乐就这样永远定格,停留在了我们的记录册上。种植园地给幼儿园增添了新绿,更带来了一片生机,是幼儿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一本孩子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活教材”。通过种植蚕豆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获得了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知经验,这些知识经验也正是在课堂中无法习得的。由于探索对象是真实存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的,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孩子们投入积极,通过带孩子去亲自感受,通过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孩子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推动了孩子探索的主动性,包括语言的表达、思维的碰撞以及各种问题的产生。如:活动中孩子们注意到了:“为什么蚕豆要先开花后长豆荚?”“为什么豆荚会变紫的?”“豆荚要什么时候才能结种子?”从孩子们的这些问题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在这样一个持续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体验了成功,这才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
不要随意禁锢孩子的思想,抹杀孩子的想象,为孩子搭建科学探索的天梯,孩子就会智创精彩未来。我们的信任和鼓励,就是帮助孩子前进的阶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勇往直前,直抵成功的殿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