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傅侨梅
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把心理学中的“移情”“共情”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中,笔者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多次听评课案例,探讨如何以“移情”“共情”为切入点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
移情是指直观与情感直接结合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相融合的过程,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结果,是主体把自己的感受、情感和思想注入对象使之染上主观色彩的结果。共情(empathy)一词,中文有多种译法,如“神入”“同感”“共感”“投情”“同理心”“感情移入”等。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移情效应和共情效应可以提高效率。
一、词汇教学,以形移情,促成共情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没有词汇也就无所谓句子,更无所谓语言。英语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词汇学习贯穿于语言学习的全过程,不掌握一定量的词汇,阅读、听说、书写都无法顺利进行。而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往往很短。枯燥的单词教学很容易削弱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于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尽可能采用有趣的方法引领孩子们以“情”促学,可以提高效率。
例如:教授NSE B5 M6 U1《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一课,在整体输入语篇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随境学单词,在情境中把单词的音、形、义形象、有效地结合。本课重点词组“control the ball/catch the ball”的学习是一个瓶颈,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利用移情效应,使用生动、形象的PPT把“control”中的两个“o”字母分别变成篮球和足球,再把球旁边的字母分别变成手和脚,暗示篮球是用手打,足球是用脚踢,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然后用篮球赛视频与足球赛视频中的控球片段引导学生结合“音、形、义”的方法学会这一词组。而学习“catch the ball”时,教师先引导学习突破“catch”的学习。“cat--ch”,变成一只猫和一只老鼠----“A cat can catch a mouse.”,这利用了学生熟悉的“猫捉老鼠”故事,引导他们很快突破了这一词组的学习。可以说,这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移情、共情效应下快乐地学会了知识。
二、句型教學,以歌移情,促成共情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句型(sentence pattern)也称句子结构(sentence structure),是根据句子的结构意义和结构特点从大量的句子中概括出来的典型句式,是语言结构的模式。句型具有代表性和常用性,是语言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如能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句型,就能为其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和进行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歌曲最容易让他们产生知识上的移情,然后达到情绪共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子一:新标准英语(三起)Book 5 Module 3 Unit 1 “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这一课,笔者抓住 “weekend”这一话题,在和学生们唱完歌曲“Where did you go?”之后,轻松愉悦地聊起这一话题,教师提问:“Where did you go at the weekend? What did you do?”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说了不少句子: I watched TV.I went to the park. I played with my friends. I went to the zoo. I saw monkeys. I went to grandmas house. I helped her......教师接着提问“Do you like the weekend?”,再以“why?”追问。这样,成功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运用旧知识,为文本的学习做了很充分的铺垫。
例子二:教授NSE B3 M9 U1 《Are you going to run on sports day?》一课时,以一首歌曲“Are you sleeping?”来导入,营造了快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熟悉旧句型“Are you …?”,为学生学好本课的功能句型“Are you going to run on sports day?”打好基础。
三、语篇教学,以境移情,促成共情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ick Allwright 也曾说过:“如果语言教师能组织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使用所学的外语,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那么,语言学习就会自然发生。”因此,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的情境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境移情,促成共情,提高效率。
例子一 :《The English club》一课,课开始教师便呈现了一张个人生活照,让学生说说老师的特点,学生很感兴趣,甚至有点激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别说了“young/cute/special/tall/clever/smart/ beautiful…”接着老师让学生介绍自己,此刻她并不是“放任”孩子,而是关注着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给了孩子资源支撑,通过PPT呈现“name/age/lessons/ hobbies…”等keywords的提示,提供情感支持,营造交流情境,成功激活了学生已经有的关于形容词和介绍自己语言的知识储备,这样可以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提炼信息来运用语言。
例子二:Book 5 Module 7 Unit 1 “He cant see.”这一课,教师在学生掌握了语篇主要知识后,又提出了“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dogs?”这个问题。该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结合个人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以及语篇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顺利表达个人的分析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先在组内练习交流,然后再在全班汇报交流。在生生间、师生间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又生成了更多的新观点。有的说:“Theyre very clever. I love dogs.”,有的说:“Dogs are our friends. We should保护他们.”,有的说“Theyre cute. I hope I can have a 宠物狗。”有的说:“Dogs can help people. Dog is my favorite animal.” 还有的说:“I like dogs very much.They are nice.”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的活动要恰当地运用移情效应,尽量让学生在活动的推进中产生共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 作者单位:晋江市雁山中心小学 福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