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叶红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一系列有关历史题材的内容,以特定的“散点”事件,呈现了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折射我国以及世界各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部分内容没有系统完整的历史事件发展脉络,但是作为一个道德培养的桥梁,其最终目的是发挥历史与文化特有的道德教育价值,让儿童通过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为思品教师的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的教学,不应教给学生一个个死板的知识点,而应呈现给学生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
引导学生“穿越”在历史的天空与现实的生活,发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是让历史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手段。于是,在有关历史教材的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跟学生一起“穿越”。
一、借助直观形象“穿越”,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考古情怀”
利用实物、借助媒体(录像、FLASH、歌曲等)的优势,客观地直接刺激学生的感知,从而激活他们的求知思维。
如:五年级上册《让我们来寻根》,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了解先民的生活,在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演变、进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民族感。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北京人的生活情景”,课堂上,播放一段“北京人生活”的视频,这段录像集影像、动画、解说、配乐于一体,展示了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场景:他们或刮制骨器,或打造石器,或采集果实,或取用天然火……学生被这一幕幕生活场景所吸引,他们屏息静观,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随着精彩的视频,学生似乎“穿越”到了原始社会,“置身”于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居住的山洞里了。此时的学生,情绪的闸门已打开,情感的波峰已出现,从他们紧蹙的眉头、端坐的身姿、同情的眼神,以及“啊,原来火是这样被发现的呀,真不容易!”“那么多的野兽,多可怕!”可以看出,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先们生活的不易,从而,深刻体会到,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多么艰难与漫长的过程!此时的历史,对孩子们来说,就不再久远、枯燥了。
二、寻求合适时机“穿越”,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时空通道”
对于小学生而言,历史知识似乎是抽象的,离他们的生活距离较远,系统的学习历史知识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要做教材和学生的知音,深挖教材中的每一个美丽细节,每一个情感因素,围绕目标,准确地设计一系列活动,把自己对于教学、对于生活、对于历史、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传递给学生,让历史人物可感化、历史事件故事化、历史细节生动化、历史情境动态化,从而使学生在穿越时空的过程中,进一步看清历史真相,促进孩子的思考,丰富孩子的感知,进而在具体案例感知的基础上达成一定的道德情感。
如:《跟着唐僧去西游》,为了让学生更真切了解佛教的由来以及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这个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绘声绘色讲述了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曲折经历。当讲到家人都阻挠他出家时,教师假设“假如,你现在可以穿越,穿越到印度,成了释迦牟尼,在出家的前一个晚上,面对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面对他们的劝阻,你会想些什么?你会跟他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屏息静思,看得出,他们沉浸在一个充满异国风情的国度——印度。在那里,成了“释迦牟尼”的“我”,甘愿舍弃巨大的权势、豪华的生活,是什么力量促使“我”做了这样的决定,“我”到底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在“穿越”的时空中,静静地、深入地思考著,“穿越”将这久远的“历史人物”推到了孩子们面前,在“我”与“人物”合一的过程中,释迦牟尼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逐渐清晰、真实起来,显得更加生动可感。
看着孩子眼中的神往,倾听孩子吐露的心声,真切感受到:引导孩子寻找合适的“时空通道”进行“穿越”,让孩子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走进“活着的历史”,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去触摸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历史,孩子们定会情绪高涨,乐学,好学,意犹未尽。
三、立足儿童角度“穿越”,鼓励学生自由飞翔在“历史天空”
立足儿童立场,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历史,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历史,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历史,才能让由历史知识的探究而生成的道德情感真正植根于学生心中。
例:五年级下册《鸦片的背后》教学中,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后,教师适时抛出这样的问题“这么大疆域、这么多人口的国家,为什么遭受到了这么多的侵略和屈辱呢?下面,请大家跟老师进行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我们将先后‘穿越到1820年的英国和1820年的中国,分别到这个时期的两个国家去考察、了解,看看当时两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武器装备有什么不同?在穿越的过程中,你可能还会有好多新的发现与见解。”
孩子们利用网络的便利,“穿梭”于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与中国之间,利用百度、搜狐等搜索引擎工具,搜集到了大量有关当时英国和中国包括生产、科技、老百姓生活以及英国贵族和中国清政府贪污腐败等信息资料。
由于孩子们完全凭个人喜好“穿梭”于两国之间,因此,此时,“穿越”得来的资料是无序的、凌乱的、繁杂的,需要进行整理。首先,是学生小组内部的资料交流梳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研究透彻;然后是全班成果的交流互动,达到资源共享。
在这里,教师既是旁观者,又是点拨者,在学生梳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拨乱反正”,时时把握“穿越”的正确方向。这样,得到的共享的资源才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它是课本上没有的图片,是课本上看不到的文字,是课文里未讲述的故事,但,又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这些信息资料,不仅拓宽了教学内容,深化了历史知识,还将原来书本上看似“平面的”“枯燥的”历史“立体化”“生动化”了。在中英两国的对比中,在视觉的冲击下,在心灵的震撼中,学生感慨了,激动了,愤懑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被唤醒,从而激起了学生追求先进、摒弃落后、热爱祖国的情感。
历史是久远的、复杂的,但是引领孩子们“穿越”在历史的时空隧道中,力争把历史演绎得富有生命的色彩,让历史从幕后走向台前,历史将不再遥远,会以鲜活的面容站在儿童面前,永远“活”在学生的心目中!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澄阳小学 江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