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编织活动初探

时间:2024-05-10

李婷

在我园大力倡导民艺活动的前提下,这学期我班开展了编织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进行编织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发展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但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却碰到了许多困难。如有的幼儿一开始就对编织活动不感兴趣;有的幼儿则只有三分钟的热度;更有些幼儿在活动中故意捣乱……针对这些现象,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反思,得到了一些启发和体会。

一、通过参观活动激发幼儿对编织活动的兴趣

唤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明白了这一点,开始组织活动的时候,我就带领幼儿去参观编织室。在编织室里,幼儿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编织作品:用毛线织成的围巾;用毛线编成的花篮和网袋;还有用编好的圈围成的奥运五环;等等,大家边走边看边议论,当我宣布这些都是大班哥哥姐姐编的,好多小朋友脸上都露出了惊喜。刘梦琪,付一菲等几个小朋友还悄悄地对我说:“等到了大班,我们也可以编这么好看东西。”我忙趁热打铁,向幼儿提出了编织活动中的一些要求。通过这次参观编织室,幼儿不但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编织作品,更可喜是的激发了他们自己动手编织的愿望。

二、创设编织环境,给幼儿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爱模仿,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毫无疑义,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布置环境以充实儿童的生活环境,丰富儿童的学习环境。”《纲要》第三部分也谈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编辫子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最基本的编织技能,为了让幼儿能学好这一本领,我就利用活动室的一角开辟了一个编织区,在两边的墙上安置了一些钩子,挂上毛线,这样就可以练习编辫子了。课间或自由活动的时候,幼儿就会自己去练习。特别是李欣、陈笑等几个小女生常常一有空就跑到编织区练习编辫子,班上陈笑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可她经过不断练习,居然最先学会了编辫子,当她拿着编好的辫子给我看时,我还真有些不敢相信。

三、在编织活动中,注重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

对于幼儿不会的事情,要引导幼儿学着做,就拿编花篮来说吧,幼儿第一次动手编时,总会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作为教师要重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能看到幼儿不会就焦虑失望,也不能轻易地一手包办,而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耐心地教会幼儿一些基本技能。当幼儿表现较好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促使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引导幼儿学会独立。在幼儿会做的基础上,则又要督促幼儿及时、有耐心地去做,在编花篮时,我还发现大多数幼儿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只是凭一时的新鲜、好奇,不能保持持久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培养他们一定的独立性,而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需要对幼儿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使幼儿萌生独立的愿望,并将愿望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就拿班上的刘文婷小朋友来说吧,她是班上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但在编织活动中,卻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编圈活动中,刚开始时她因为编得又快又好而受到了表扬,可编了一半,她就是失去了新鲜感,将圈丢在一边,只顾自己玩了。我发现后,并没有严肃地批评她,而是给她讲了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鼓励她把手里的事做完了再玩。以后每次编织活动时,我都要去督促她,告诉她“做事要有耐心、恒心”,慢慢地,她终于改掉了坏习惯,能够坚持完成后才玩。

四、以编织活动为载体寻找家园共育的途径

1.让家长了解我们开展编织活动的初衷

“只有认同,才有真正地接纳和支持。”沟通是让家长了解编织活动目的的最好方法。放学后,付一菲小朋友的奶奶来接孩子时,向我问起了孩子近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在和他奶奶的交谈中,我提到了正在开展的编织活动,并把这一活动的目标和小朋友在活动中表现详细地谈了一下。他奶奶非常赞同我们组织这一活动,并表示一定会支持和配合我们开展活动。

2.与家长保持密切地联系

在活动中,我们定期向家长介绍活动的进展情况,保证家长能对整个活动有一个连贯、清晰的认识,让家长清楚地看到自己参与活动的实效性,才能逐渐强化家长提供有效支持与帮助的意识与行为。

在开展编织活动的同时,我利用“家园信息港”向家长介绍编织活动的内容。家长看到后曾多次主动向我询问自己孩子在活动中的情况,为活动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有的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到书店买了关于编织方面的书,然后回家和孩子一起学习编织;有的家长根据自己小时候的记忆,把一些简单的编织方法教给自己的孩子。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我班的沈涛小朋友,刚开始学的时候,他对编织活动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总觉得太难而不敢去尝试。他奶奶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家给了孩子很多鼓励和帮助。一次放学后,我惊奇地发现沈涛正蹲在墙角边学编小辫,我走到他身边,他也浑然不知。在奶奶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沈涛终于学会了编小辫。有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幼儿对编织活动更感兴趣了。每次活动结束后,都有一些好的作品诞生。于是,我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活动室里,放学的时候,幼儿会拉着家长的手,向他们介绍自己的编织作品,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家长们也特别高兴。

实践证明,只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充分了解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就能有效地组织幼儿开展编织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可喜的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澄云幼儿园 江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