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篇感:一个值得教师探究的话题

时间:2024-05-10

钱音

篇感:你信与不信,它都在那!

叶老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课程标准也多次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要“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语感这词可以说深植于每个语文老师内心,加强语感培养、训练也因此成为每个语文老师阅读教学的自觉追求。

而篇感一词,却鲜有明确的提法。虽然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对篇的学习有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内容”。然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都有所忽视,甚至视而不见。教学时,在一些重点词语、精彩句段上下足功夫,而将文脉梳理、文章层次逻辑的理解隐去或淡化,以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篇感训练意识的淡薄与缺失,最容易导致的一个结局就是我們的孩子读了很多篇文章,到头来还是连篇像样的文章都不会写;或不知从何下手;或写起来思绪混乱。究其原因,其实就是篇感差的缘故。

那何为篇感?简言之,对一篇文章的整体感觉。具体地说,就是你读完一篇文章,从头到尾对作者思路获得的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认识。它更多从写的角度来观照、体会、把握,作者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谋篇布局一步一步往前走?选取哪些材料、运用哪些方法来表达陈述?最后到达什么样的终点?

篇感,不管你信与不信,其实它都在那!

篇感:你见与不见,它都要练!

那么篇感,如何有意识地训练,才能使它像语感一样慢慢习得、生长、发展呢?

1.从有机渗透到有意强化。虽然篇章的学习,第二学段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随着孩子阅读积累,进入第二学段后,教师不妨结合一些经典课文的学习有机渗透,从段的写法慢慢过渡到篇的认识。譬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就可以在关注段落总分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全篇把握:看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作者从哪些景物写出北大荒秋天的“美”的?最后让学生回看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学生就能慢慢触摸到文章肌理:先总起再分写最后总结,可以这样来描写介绍事物。若长期渗透前置,因篇感是有机训练,那么“篇感”的种子就会在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阅读中悄然萌芽。

2.从内容印象到内在梳理。进入高年级后,在初读感知全文时,应该让学生自己梳理文脉,给课文画张结构图,尝试从文中提取并整理关键信息,用简单的图示或文字图解文本。刚开始,孩子会觉得有些难,无从下手,但经过老师示范,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后,孩子也会掌握基本技巧与方法。譬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条理非常清晰,孩子很容易能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把游览线索展现出来,然后在精读品悟中添加各处特点的词,从而使结构图更加生动丰实。的确,初读要求从散点印象转化到梳理结构图,对孩子来说是一次跨越,但它会逼着孩子站在更高处俯视文章,看清各自然段、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展开更有价值的探究学习。结构图的呈现也将孩子“隐性”的学习经历转化为“显性”,为教师针对性地“挑几处讲讲”做准备。不断的画图中,学生的篇感意识与能力也就得到不断历练,愈来愈强,以致水到渠成。

3. 从“这一篇”到“这一类”。教材中有叙事性作品,有说明性文章,有说理文等。由于文体不同,构篇与言语表达都会有各自的特点。把握篇感,更要关注文体意识,教师要善于从“这一篇”到“这一类”,帮助学生建立“这一类”的基本常识。譬如,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次接触说理文,那么,就要借助教材《说勤奋》,让学生好好认识一下说理文的写作特点。“说”是什么意思,谈论的什么内容,怎么让别人明白并信服要“勤奋”的道理呢?引导学生细细读文,慢慢发现篇章的写法:开篇提出观点,再摆事实讲道理论述观点,最后总结强调观点。这正是说理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一定要在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时候,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篇的学习还不够,要适当拓展补充,可以通过一组说理文的学习,让学生真切感知“这一类”的特点。只有建立了“这一类”的概念,以后学生再次遇见甚至仿写、学写的时候才会有篇可依,有法可循。因为篇感已经在学生心头生长。

4. 从观照“读”到观照“写”。阅读教学有两种价值取向:第一种侧重于读懂,通过找词语、品句子、悟表达,读懂课文内容和课文表达特点;第二种侧重于读会,不只停留于“表达”层面,更指向写作,还让学生运用习得的知识进行创作,读围绕写。促进篇感生长的阅读教学更应该是后者,从观照“读”走向观照“写。以管建刚老师执教的《理想的风筝》为例,管老师分五步进行:第一步,概括文章四个小故事的标题,体会“用故事来写人”的道理,明白何为构思;第二步,通过查每个故事写多少行、多少字,让学生明白“构思”体现为对段落长短(内容主次)的安排;第三步,通过课题思辨,“放风筝”“追风筝”一定要写,为什么还要写上课“讲故事”“写板书”,引导学生明白四个故事的内在关联,就是中心,让学生明白“构思”围绕中心写;第四步,让学生找到过渡句和写景句,体会故事之间连接及首尾照应;第五步,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写文忌直白,点到为止,含蓄才美。五步,步步指向写作,更突显篇章结构,旨在从文本中读出“怎么写”,探求作者是如何构思布篇。

所以,篇感不管你见与不见,其实它都要练!

篇感:你念与不念,它都要长!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多数人懂,形式是一个秘密。形式的理解促进内容的理解。”篇感无疑属于形式理解的那一层面,于小学生而言,的确有些难以把握,但“作者思有路”,只要“遵路”必然能“识斯真”。只要我们遵循学生年段发展特点,尊重学生语文学习规律,循序渐进、有意识渗透并假以不断训练,总有一天学生能如庖丁解牛一般“目见全牛”,逐个摸清“牛的整体结构”,从而游刃有余驾驭篇的学习,获得完满的篇感。篇感,不管你念与不念,它都要长!篇感的训练与学习是专业语文学习者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素养的智慧之路!

篇感,一个值得语文教师探究的话题,让我们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一起研究她、发掘她、丰富她、壮大她!

【作者单位: 无锡市甘露学校 江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