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焦炜玲
《语文课程标准》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方面对学生学习语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向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口语交际仍是薄弱环节,大多数学生并不能清晰、流畅地进行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有的甚至唯唯诺诺,不敢开口,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往日过于注重于识字、阅读与习作教学,而忽视了口语训练,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局限于写,而忽略了说,以致学生逐渐丧失了说的兴趣与能力,随着新课改理念进入我们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其实,说话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内,平常的交流都可以成为口语训练的契机。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学生敢说
古往今来,教师这一职业都受到社会的崇敬和尊重,学生也理所当然地对老师充满了敬畏,这种“敬畏”更多情况下都是“畏”大于“敬”。尤其在小学,孩子们希望得到老师肯定的心情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一次批评与训斥,都可能使孩子再也不愿开口,害怕自己说错,害怕自己说得不好,这应该是学生没有勇气开口的普遍原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需要反思的是,我们是否还将自己定位于一个无所不知的传道者,要使学生敢说,必须以民主、平等的氛围为基础,不管在课内、课外,都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蹲下身来”跟孩子交流,不仅是形式上的一种平等,更是一种尊重,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说话的权利,只有将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才会让学生说起来没有“后顾之忧”。
另外,当学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尽管在我们看来是那么幼稚,也尽量不去负面评价,我们不能拿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一些做法和思想,他们愿意说自己身边的事正是对你的信任,这份信任之花很脆弱,需要你的真诚与鼓励来不断浇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勇于开口,同样,在课堂上即使说得不好,说得不对也不会产生心理压力。鼓励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将可能成为开启学生语言宝库的钥匙。
二、创设良好的说话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不是只要张嘴就可以,更需要关注的是说什么,怎样说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说话。为此,我经常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说话情境,一开始要求降低,如开展课前一分钟活动,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讲笑话、猜谜语、播新闻、唱歌都可以,慢慢地,学生上台不再怯懦,而且逐渐学会了说话前后的一些“套路”,这时再提高要求,如每周三设为“个人风采展示日”,说自己想说的,想要表达的,可以针对某件事谈自己的想法,可以与同学合作表演小品,可以演講等等,学生便兴趣盎然,侃侃而谈。
三、倾听与指导携手,使学生会说
要使学生说得准,说得流利,用心倾听是第一步,倾听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尊重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判断学生说话是否清楚,语言是否流畅的途径。在日常训练中,我们会发现,学生说话往往会出现语无伦次、重复啰唆、词不达意等问题,只有先耐心倾听,找出问题所在,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指导学生。在说话时,要首先明确自己要说什么——言之有物,然后围绕中心,思考要怎么说——言之有序,另外还可以表达自己对待这个事物的想法或情感——言之有情。把握住这基本的结构,学生再试着简单列一列发言提纲,就不用怕说话无头无尾了。同样,描述一样事物,介绍一个人物,表达一种看法都可以给学生一种方法,让他们有章可循。
当然,一种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学生说话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辩证地评价学生,对不足明确指导,这样说话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四、掌握说话技巧,使学生善说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精致巧妙的语言更是有无穷的魅力,这需要在说话时注意一些细节,如很多学生在表达时,会因紧张或词语储存量不够而结巴,语言不流畅,相应地也会伴有一些标志性动作,如吐舌头、摸头、看屋顶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说话的质量。这时,除了在说话前打好腹稿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慢说,在忘记要说什么或不知怎么说时,短暂的停顿也不会影响说话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连接语,如“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待我慢慢为大家说明白,讲清楚”,“想知道后来怎么了吗?别着急”等,这些“卖关子”似的语言,可以缓解紧张,也可以调动听者的兴趣,当然,如果实在不知怎么表达,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也是救急办法之一,给学生少一些苛求,多一些机会,不要求完美,意在锻炼,如此而已。
另外,还需指导学生适当运用身体语言,根据说话内容,动作、手势、表情帮助说话者说得生动,说得有感染力,要逐步纠正学生摸头、吐舌头等小动作,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使学生会说、善说。
【作者单位:兰州市安宁区长风小学 甘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