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张素华
现在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这种“味”具体指什么,教育同行们争议较多,尚未有定论。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品语文之味的最好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读的训练,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对于“承上启下”的中年级阅读教学,朗读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许多孩子不能融入自己的情感,朗读没有感染力;不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真实情感,从而读不出应有韵味。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朗读兴趣造成的。对于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朗读兴趣, 我是这样做的:
一、 多用准确丰富的语言表扬孩子的朗读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但一句“你读得真好!”“真是太棒了!”对孩子自身而言只能给他带来短暂的成功的喜悦,过后就会很快遗忘;对其他孩子而言,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要他们再读,就会成为机械的模仿,无法得到实质上的提高。
记得曾经接过一个这样的班,上课时我发现:不少读得不错的孩子在课堂上不愿举手朗读;有的孩子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孩子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我意识到孩子们对朗读缺乏兴趣。
于是,在一堂课上,我故意点了一个因害羞朗读总是放不开的孩子,在她读完后我大声夸道:“你读得真流利,但声音若再大一点,就更棒了!”当时其他孩子犹豫了。我又叫了一个平时读书有口无心的孩子,在他读完后我夸了一句:“你的声音很洪亮,大家都听得很清楚。但如果更投入点,就能把大家都打动的 。”听到这些表扬后孩子们的自信心一定能提高不少,全班孩子眼睛都亮了起来,而那些没被叫到的坐不住了,纷纷举手想要展示自己。
此时,我才开始点一个读得较好的孩子。那天上的是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他读完后,我点点头说:“嗯,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你的‘遍插茱萸少一人读得低沉缓慢,老师感受到了诗人思乡之情,和不能与亲人们一起登高的失落之意。但是这样的情感,还能把它读得更浓烈一点吗?”……通过这番详细的点拨,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该怎样才能把情感朗读出来了,孩子们的朗读兴趣一下子提高的不少。
二、 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指导孩子的朗读
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技巧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反复训练,才会熟能生巧。然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单调、枯燥的朗读形式势必会消减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因此,朗读形式必须灵活多变。
自由朗读、写写画画能让孩子们用心琢磨在既不影响别人读书,也不被别人所影响的情况下,全身心投入地朗读。教师的感情范读能准确地传情达意,震撼学生心灵,使之产生积极情感,引发情感共鸣;设疑朗读,一问一读,巧妙结合,让孩子们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体会情感,读出情感;竞赛朗读,引起竞争,互相比读,能让孩子们在竞争中激发兴趣,发挥潜能;分角色演读,体悟内心,增加体验能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悟出人物的真实情感;互相点评读,且读且评,评导结合,能引导孩子们学会聆听,懂得取长补短;配乐朗读,走入意境,升华情感,让孩子们沉浸于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将读书所感所悟在朗读中充分地表达出来……
三、 巧用花样翻新的资源训练孩子的朗读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在,可供训练朗读的资源越来越多。课内的文本朗诵音频,课外可以用美文集、各种朗诵视频、音频,甚至是电影电视的经典桥段,都能成为我们训练朗读的资源。随着班班通走进教室,激发孩子们朗读的兴趣又多了一个“助手”。 利用多媒体紧扣课文,制作幻灯片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他们准确把握朗读基调。借助动画演示解词析句,引导孩子们反复品读,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运用录音功能,将孩子们的读回放,让全班学生品评朗读效果,也让孩子自己谈感受,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闲暇时,我会搜集一些美文佳句,有空就展示在屏幕上,让孩子们或自由品读、评读或赛读。有时还会播放一些美文音频或视频,让孩子们品读、演读。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朗读量,又达到了培养朗读兴趣的效果。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样的练习方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很有道理。在朗读教学中,只要我们引导到位,加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发挥孩子们朗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激起他们朗读的欲望,努力让他们在兴趣中愉快地朗读。这样,每一篇文章就会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使他们欲罢不能。
【作者单位:永修县外国语学校 江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