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堂因相信而自信

时间:2024-05-10

王芹

长期以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步教学已在老师的心里根深蒂固,语文课堂仍然停留在以知识为中心,以灌输训练为主要方式。语文课堂上教师是主人,不相信学生,过度推行零点教学或原点教学,“教学过度”问题比较严重。“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并没有真正地释放学生。这样的课堂,学生是“虚假主体”。农村教师很多时候,总是站在成人的高度,怀疑学生的能力,唯恐放得太多,学生就会出乱子。如同一位细心负责的家长,在孩子学走路时,唯恐孩子摔跤,步步紧跟,包办代替。一直不相信学生能有自学能力,也不相信自己放手学生会有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变化。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大多数呈现出的是只有几位学生在控制话语权,其他学生是旁观者、沉默者,以致对自己不自信,从而教师也越来越不自信,找不到成就感。本人在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主张追求“相信—自信”的课堂。本课堂是以前置性学习为基础,即课前教师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课堂上学生充分交流展示自学成果,教师运用恰当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针对自学中存在的疑惑,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解决,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一、“相信——自信”的语文课堂内涵

课堂上要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能够自主而有成就地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空间和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让讲台、让精彩、让时间、让空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迸发生命个性光彩的舞台,让学生在和谐、开放的育人氛围中结伴同行,共同实现梦想。

二、“相信——自信”这样的语文课堂有什么特点

(一)凸显主体

课堂的主宰应是学生,因为课堂是因学生存在而存在的,没有了学生,教师也就没了,课堂这种物质载体就更没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讲堂”应变为“学堂”,课堂因相信学生而灵动。教师要致力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探索求知的精神;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外显”,勇于“表现”,使课堂处处有同学们个性的“张扬”。老师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在学生学习中添上柴禾,只是在学生学习中遇到黑暗时给他们手电,去触摸、培养他们学习内在力量的神经,而不是代替,更不是包办。课堂上,教师是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习“帮助者”。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勇于表现、主动积极的精神,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二)注重生成

这样的课堂,学生表现非常精彩,抢着阐述自己的看法,反驳别人的观点,看起来课堂很乱,其实活而有序,随机生成的东西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工作重心要有所改变,他们以前备课琢磨的是教材教法,而现在精心研究的是学生学法,教师面临的课堂挑战越来越大,需要潜心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因为教师要随时解决课堂上太多的随机生成的东西,否则,他们难免遭遇被学生难倒的尴尬。

(三)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工具性如“肉”,人文性如“血”,有血有肉,才是鲜活的生命。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要求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做到五个字“读、思、问、议、评”。读:做到不多字,不丢字,不读错音,不破句,不断句,并且能准确表达语气和文意;思:边读书,边思考每一句话;问:对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会质疑;议:讨论时能说出自己的见解;评: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能够加以区别。学生置身于这样的课堂,经过长期的训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怎能不得到长足的发展呢?

三、“相信——自信”的课堂教学模式

1.经典诵读积累名句(2~3分钟)。学生背诵古诗名句或默写经典名句(2句)。

2.交流预习展示成果(5~10分钟)。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展示,再让学生在全班展示,教师以此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可以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即以学定教。

3.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提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4.师生合作突破难点(10分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仍有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来解决。

5.体验感受积累运用(5~7分钟)。让学生运用本课的知识点,学习方法,进行拓展性训练从而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

四、“相信——自信”的课堂如何见成效

(一)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前置性学习)是培养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必然手段,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与预习能力,一切的自主学习只能成为空谈。为了推进预习的实施,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可以设置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学习反思等几个板块。学习目标的提出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达成性和可检测性。设置的数量以2~3个为宜,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自主预习部分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生字新词,能够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设计引导学生深入预习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引发学生思维。合作探究部分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引导学生深入品读的话题(或问题),该话题(或问题)可以涉及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主旨的领悟、重点语句的赏析、表达方法的体会等。话题(或问题)要体现导读、导思的功能,话题(或问题)宜少而精,叙述的语言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巩固练习要落实好课文的本体,既要检查学生对本课字、词、句的积累情况,又要训练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既要突出每个学段的训练重点,又要扣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具体题目涉及与本课有关的字、词、句、课文片段阅读等,体现识记、运用与理解。学习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中的收获与困惑,及时总结、巩固,解决学习困惑。教师在本课教学之前下发学案,开始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主预习,基本解决学案中的自主预习内容,在上课前把学生的学案收上来,看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为交流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与预设。

(二)建好一个展示平台

这样的课堂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地交流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传递信息,筛选信息,并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同、质疑与释问,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学生可以通过板书、发言、质疑、互动等方式展示预习成果,其他同学要主动质疑和补充,促进课堂互动生成。学生在课堂上要有多种形式的交流:自我交流、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注意轮换小组代表)、师生交流、自由交流,学生自发交流展示与教师临时指定交流展示人员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展示时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形成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乐于表达、勤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展示学习中获得真正的解放:解放嘴巴,让学生说出来;解放双手,让学生动起来;解放大脑,让学生思起来;解放眼睛,让学生看起来;解放时间,让学生做起来;解放空间,让学生活起来。在展示中,培养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归纳整理能力、竞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构建一个评价机制

这样的语文课堂,它的评价标准应该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学生的表现,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优良课堂氛围的形成。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评选,如:思维健将、表达能手、创新标兵、播音博士等等。也可以对学习小组的功能进行评估,如:帮扶功能、检查功能、合作功能、展示功能、交流功能等等。

在对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时,着力点要定位在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上。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找到自信争着去做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 江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