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4-05-10

徐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语文教育要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孩子创新精神的渗透,使他们从小形成具有创新意识的价值取向。”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学生思维开发的重要阶段,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渠道,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是一个师生人际交往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课堂气氛是否宽松、和谐,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创新有直接的影响。

个人认为教学活动不是简单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是师生双向的丰富的感情交流与互动——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也会爱老师,尊重老师。“爱屋及乌”在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因为喜欢你这个老师,而会喜欢你所教的课程;因为喜欢你教学的方式,而会喜欢你所教的课程。因此,教师都应当为学生付出真挚的爱,用爱去注入你的教学,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和爱好,并指导帮助学生,与他们成为朋友。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在语文课堂上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思想,和学生平等地讨论、交流、互动。将学生的兴趣逐步带进课堂,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还能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敢于问、说、辩、答等,用“你可以的、你行的”等词来鼓励不能答辩的学生,允许学生出错,激励学生发表意见,这样才能使学生心身体会,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但他们天真、好奇,容易对各种事物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置教学情境、设置悬念、引入游戏、创设比赛情境等,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效果,但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引入游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节课四十分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的状态。据我观察一些学生上课几分钟后就感觉端坐时间长,出现精力分散、学习兴趣下降的情况,从而使课堂的效率下滑。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创造性思维,如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又如教学生字时,带领学生传递生字卡片、猜字谜、开火车读等游戏形式,既能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无论是欣赏插入的图片,播放精美的视频,还是一些文字幻灯片,都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如果教师能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情景,让“趣”在课堂上进行到底,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那么教学效果必然大大提高。

3.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开展“比一比、赛一赛”、限时抢答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进心、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这些方法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有效克服了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

三、训练不同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我觉得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鼓励发问,发展直觉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课题直接猜测课文的内容来训练直觉思维、培养思维的敏捷。在教学《鲁班和橹板》时,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要求学生马上猜测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凭直觉做出猜测,有的说,这篇课文讲的是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有的说,这篇课文讲的是橹板的样子;还有的说讲是鲁班的生平事迹……教师不马上对学生的猜测内容作出判断,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了解内容,自己先去找出答案。直觉思维具有直接性、快速性的特点,可以在创新活动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2.鼓励观察,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如利用实物、板书、幻灯、挂图、放录像、电脑等直观演示。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力也得到了增强。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让学生分组动手演练,感受乌鸦喝水的过程。要求学生轻拿轻放,必须“一颗一颗”放石子,注意观察,体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卿察乌鸦喝水的过程,理解乌鸦是多么聪明,同时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3.鼓励想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探求多种合乎条件答案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同的看法,不仅训练发散思维,而且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我运用现在孩童最喜爱的《灰太狼与喜洋洋》电视节目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灰太狼向喜羊羊扑去,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结果学生们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大家讨论了很多的结果,大家的思维都得到了训练,逐步有了创新的能力。

创新教育不仅培养创新的精神,更提高创新的能力。现今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也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努力开拓、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实践,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新奇的、独特的见解,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断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勇于创新的学习意志,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使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温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