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途径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5-10

王凯佳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设置并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创造性活动这些途径,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创新思维。

一、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

创新这个词几乎充斥着我们整个生活,时常能看到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等词语。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也是创新型人才,拥有创新思维也是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因此,在小学启蒙智力与能力的黄金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极为重要的。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多种多样,发现问题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基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还要扬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化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充分发展。

二、小学生创新思维较弱的原因

小学生创新思维较弱的现状无可置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自身的原因,他们对教师存在畏惧心理,而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正是因为这种畏惧心理,导致他们上课怕被提问,课后有了问题也不敢问老师,从而恶性循环,对学习失去兴趣,没有问题精神,创新思维也很难培养。再则,更是与当今日益僵化的教育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教育家布克梅尼斯特.富勒曾说过:“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大多数孩子在他生命的最初6年里,天资被磨灭了。”是的,在应试教育的摧残下,从小学就开始抓成绩,孩子被迫接受自己不喜欢的补习班、兴趣班,孩子的天资怎么可能不被磨灭?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之下,为了提高成绩,追求升学率,过分重视理论教学,教师在上课时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和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只会盲目模仿、记忆和被动接受,形成思维定式,一旦遇到新的题型就不会做,极大压制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本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平台,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而在现代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似乎变了味道,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此外,传统的课堂枯燥无味,一些对于学生来说艰涩难懂的知识,很难在黑板上展示,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就会开小差、做小动作。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学校设置的文化课过多,一天到晚学习,学生会感到身心俱疲,学习能动性也会下降。课程设置缺乏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学生不动手参与实践,同样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可行之策

首先,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本就是平等的,教师不是权威。师生之间更应该像朋友相处,真心对待,相互学习,一起进步。很多学生会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进而有了问题,因为害怕老师,也不敢去问,久而久之,问题精神和质疑精神就会消磨殆尽。学生也会没有自己想法,独立思考能力下降。若师生之间友好相处,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距离感,学生克服了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放下包袱,自然会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了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教师可以做一些民意调查,比如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学生喜欢怎么样的上课方式等等;课后,老师也可以跟班里的一些同学谈谈心,了解了解班里情况。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的基础,有了质疑,有了疑问,才能使学生创造思维得到发展。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抓住课堂的时间。学生在课上获得知识,接受教育,合理安排好课堂时间非常重要。一节课肯定不是老师从头讲到尾,而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出一些发散学生思维的问题,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究,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数学课上可以出一些孩子比较有兴趣的找规律题目,由易到难,设计“1,2,3,4,5,(),7…… 2,3,5,8,(),17,23()…… 1,1,2,3,5,8(),21()……”这样一组题目,简单的第一题,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后面两题就可让学生自己思考,发散思维,鼓励孩子多发现规律,最后让学生来说答案,讲讲他是怎么找到规律的。再比如可以设计一些联想性的问题,如“篮球的个数比上足球的个数是5:4”能想到什么,给予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前后左右地讨论,最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这道题能联想出很多东西:1、篮球个数比足球个数多() %;2、足球个数比篮球个数少()%;3、篮球个数是足球个数的几倍;4、篮球个数占总个数的()%;5、足球个数占总个数的()%;6、篮球个数和总个数的比();7、足球个数与总个数的比()……让学生进行联想,打破思维定式,从而在已知的信息中探索出大量独特的信息。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创造性活动,学校里可以成立一些科学小组、艺体小组、兴趣小组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启发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好参加。拿科学小组来说,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化学小实验,比如让鸡蛋浮起来、让气球带电、制作土电话等,教师要给学生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能一边做实验,一边寻找答案,在恰当的时候再加以点拨。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时也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让学生逐渐了解实验的原理及其内在的本质。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通过动手,进行探索研究,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总之,开设一些创造性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