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 中共祁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程 晨
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讲好“祁县故事”、传好“祁县声音”、树好“祁县形象”、做好“基层服务”为目标,以精准服务为切入点,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方式,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典型引领作用,深入探索“两心融合”,形成“一体发展、共建共享”工作格局。让基层的好故事讲出来,党的声音传得开,更好地宣传教育群众、引导服务群众。
阵地建设。按照试点先行、立体化打造、整体化推进的设计思路,有效整合资源,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在祁县老干局院内并在祁县融媒体中心大厅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驿站。依托乡镇(城区)、村(社区)打造文明实践所8 个、文明实践站55 个、文明实践基地10个,构成文明实践网,用活用好“1+25+N”县、乡(镇)、村(社区)三级128 支志愿服务队伍。2021年,重点打造了东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党史学习教育示范点1个,修善村、丰泽村、南团柏文明实践站党史学习教育示范点3个,搭建包含“辉煌的历程”“峥嵘岁月·百年印记”等多个党史主题单元,有效提升了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水平。
线上平台。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致力于打通“线上”“线下”点单双通道,在“祁县融媒”APP 开辟“文明实践”专栏,打通集宣传展示、学习交流、服务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互动接口,搭建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康促进与体育、法律服务等平台及志愿者服务平台。为加快推进“互联网+文明实践”工作,祁县还依托“腾讯问卷”小程序,为群众搭建了操作便捷的线上“点单”通道,切实解决了下载、注册APP 等繁杂的程序,使群众在微信上就可以自主下单,有效地调动群众的参与度,更好地倾听群众的声音。
线下点单。祁县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尝试引进了“群众点单”的模式,利用APP、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对于志愿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服务项目和形式,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更好地推进了志愿服务的精准化。凭借强大的“线上点单+线下走访”志愿服务队伍力量,积极参与了许多项目从策划到运行的过程,为增加凝聚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实际效果,扩大志愿服务的传播面和参与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祁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组织体系,运用五大平台进行深度融合,梳理群众的需求,围绕“基层社会治理、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生态环保、美丽乡村建设、食品安全、卫生健康、义务教育、职业技能”等方面,丰富学习载体、拓展宣传渠道、延伸服务触角、创新实践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祁县温暖昭馀志愿服务队作为一支县级志愿服务队,在两年的志愿服务项目中,根据基层需要,开展了“关爱老党员志愿服务项目”。这个项目从2020 年冬天对全县解放前老党员进行“关爱老党员暖冬行动”“端午节慰问”“庆八一·我陪老兵游家乡”等系列活动,尤其是在2021 年的“八一建军节”活动,让多年久居农村几十年没有出过家门的老党员坐上专车游览了祁县的大好河山,感受到了祁县的大变迁,每位老党员心里都感到非常兴奋。在文明旅游方面,根据渠家大院的需求,志愿服务队组织社会志愿者重点开展了“五一”“十一”黄金周、“志愿新春、文明古城”安保志愿服务活动,在网络电信受诈骗人数居高不下的紧要关头,志愿服务队及时组织志愿者进行广场宣传活动,与公安干警深入农村进行宣传活动。在2021 年10 月国庆期间祁县强降雨之后,志愿服务队主动与城赵镇实践所对接,根据需求,在10 月6 日下午第一时间到受灾最严重的丰固村转移受灾无法安置的群众30 余名。7日,为河堤上抢险的人员送去了食品。在重建中,组织志愿者对村里进行了防疫消杀,给村里的孩子们送去了礼品。
绘准党建“导航图”,蹚出乡村“振兴路”。祁县坚持“党建为引领、项目为平台、创新为动力、惠民为落脚”,全方位推动髙质量发展。这是组织农村党组织书记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进行能力培训提升。
在10 月国庆强降雨过后,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闻“汛”而动,立足岗位主动担当,联合祁县复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10 月8 日发起了《“救灾益‘祁’来”物资捐赠公益项目》,通过共享腾讯文档对接基层所站,搜集一线急需救灾物资;同时通过项目微信群召集爱心人士扫码进群募集物资捐赠事宜,以及对接各大基金会争取资源,并先后为沿河村庄筹集铁锹、雨具、编织袋等抢险物资用于加固堤坝;为灾民送上御寒棉被、军大衣、橡胶裤、卫生用品等价值80000 余元的物资;为受灾严重的城赵镇丰固村发放紧急救援包567 份。灾后,根据城赵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需求,中心积极组织全县各级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赴城赵镇丰固村开展“与爱同行,助推乡村换新颜”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全县30 余家文明单位以及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300 余名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助力群众重建美丽家园,迅速掀起灾后重建工作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3 月以来,已经有8000 余人次志愿者响应号召,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600 余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问题,把党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转化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等领域的工作成效。有效打通教育群众、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