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陈明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所有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绞尽脑汁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解决问题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而且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十多年的课堂教学中,就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首先在于他能否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周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应该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能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他成功的起步,生动活泼的课堂,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敢于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养效提高。
二、要指导学生读懂题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数学知识
面对一道数学解决问题,读懂题意是根本,即通过对题意的解读弄明白已知什么?求什么?一方面要求学生先静下心来把文字读完整,另一方面要注意对题目中关键字词的理解与掌握。我们应把“困难”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内化学习的重点、难点。例如这样一题:买饼干4包32元,幼儿园王阿姨准备用200元买这种饼干,她能买到多少包?要算出200元可以买多少包,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精读题目,根据生活实际想想先算什么。小学低年级阶段有很多图文题,对于图文题,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这个场景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各种符号代表什么意思。老师的提问应简明扼要,直奔主题,花费的时间不宜过多,要恰到好处。图意读懂了,已知条件和未知答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弄明白了。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往往还会遇到没有配图标的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要能够在头脑中,根据题意想象一个场景。因此,老师在教学生读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问题的场景,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场景再现。并实现图文转化,解决问题。做好了第一步,铺垫了道路第二步就比较容易了。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教学“分一分”时,教师出示了许多水果和蔬菜,让学生分一分。至于怎样分,按什么标准分,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找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有的是按水果和蔬菜分的,有的是按不同的颜色分,有的是按吃法的不同(生吃和做熟了吃)分的。值得一提的是,还有的学生进行了二次分类,先按水果和蔬菜的标准分为两类,每类中再按颜色不同分,利用多种分类的标准进行细化。这个结果是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是出乎教师意料的结果,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探索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再创造”,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再创造”的动机和创新的意识。
再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算法。在探究时,教师不去过早地讲述算法,只是提出问题:“你可以借助学具,也可以用别的方法,小组讨论一下,看你们组能想出几种方法?”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尝试、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有的组用数数的方法,有的组用小棒来摆,有的组用口算,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在交流用小棒摆的方法时,同学之间互相启发,得出了五种摆法。并初步认识到:这五种摆法虽不同,但大都有满10根捆一捆的过程,从而悟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都注重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他们的回答不作指向性的评价,而让各组之间进行评价、补充,再经过全班学生的进一步研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并选择最优化的方法。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会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而且培养了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组与组的评价、补充中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
四、要指导学生反复实践,贴近生活教数学
目的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消除学生对求解决问题的畏难情绪。
1.指导学生根据例题自编问题。让学生根据老师已讲解过的例题,或者教材上的例题自编问题,提高学生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对学习效果有巨大的影响。
2.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问题。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学习中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易学的,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数学学习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应该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研究和探索新问题的过程。
3.同学之间相互编题解题,实践趣味教学。一定阶段的内容学习完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互相编题解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为了能难住对方,往往会更自觉地加强学习。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效的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思路和方法,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我相信,通过以上的努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提高。
【作者单位:宝应县望直港镇獐狮荡小学 江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