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紧扣课文 进入情景运用比较 抓住重点 感情提升

时间:2024-05-10

孙中雪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做好品词析句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我们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去体会文章的内涵和作者遣词用句的绝妙之处,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从而真正“品”出语文课的味道。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裁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样的结构,对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渗透着美。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犹如一支动人的乐曲,学生在美的境界中获得知识,得到感悟。阅读文章应侧重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美、自然美和人物形象美,感悟文章的内涵与情味以读为主,注重学生自己独特的感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新理念。我们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去体会文章的内涵和作者遣词用句的绝妙之处,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一、紧扣课文中心品词析句

“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课文中,有些词句的意思并不是直接写出来的,而是围绕课文中心含蓄地表达出来的。因而教学中要善于教会学生紧扣课文中心,联系特定背景下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品词析句。

二、进入特定情境品词析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教学时,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教学当中的“情境”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相机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并使其与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让学生进入境界,入境动情,并通过品词析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注重朗读品词析句

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厚,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例如:朗读《宿新市徐公店》一文,可以了解到暮春时节,农村生活的安静,景色的优美,是静态美;儿童在追赶黄色的蝴蝶,在嬉戏,是动态美。学生可以闭目遐想,自己脑海中所呈现出“美丽田园”的景象。再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通过模仿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听者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师要重视范读,范读饱含着浓缩了的个人体会和独特的感受,它可以把课文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不但辅助了讲解,而且起到美育的作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形象感,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变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

四、运用比较法品词析句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课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是经过作者推敲出来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把有关的词语去掉来品析句子,然后再把词语放进去来分析一下,通过比较来体会句子含义。

如在《荷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中有“冒”一词,我先让学生把它去掉来分析一下句子,这时,学生会发现句中所说的白荷花和其它荷花一样。如果让学生把“冒”字加进去,再仔细品味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意思就很明白了。为什么说白荷花是冒出来的呢?这是因为白荷花十分美丽。作者这样写,既突出了白荷花的漂亮,也表达了对白荷花的喜爱和赞美的感情。阅读文学作品必须要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故教师应当带着学生“品味”文章,唤起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感情。

五、抓住重点品词析句

语文教材中的篇章,无不是精雕细琢的精品,深入赏析,韵味无穷。阅读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词、品句,了解词句在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作用及词语大意,使学生在欣赏名词、名句之时,思想感情得到陶冶,在理解语言文字中理解课文内容。如教《槐乡五月》一文,抓住重点句:“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品析重点词“浸”的意思,以及在句中的含义,从而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品词析句后,再指导学生朗读,感受作者对槐乡的赞美之情及用词的精当,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六、在感情提升中品词析句

一篇优秀的文章,它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典型环境都有从作品的整体中产生的。在学生的感知还没有实现“知觉完形”时,教师切不可支离破碎地讲解课文。在审美感知阶段,教师只有让审美主体以整个身心拥抱审美对象的时候,所有的感觉才会共同发挥作用,从而才会把握作品中通过语文描绘的形象、色彩、情节、意境,领悟语言的内蕴。

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方法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品词析句方法的掌握与否,是检验语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只有这样才能“品”出语文课的精彩,也真正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灌南县花园小学 江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