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情境相融显精彩

时间:2024-05-10

王卫红

现今,情境创设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数学素材,创设各种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已成为许多老师的追求的最佳学习境地。那么,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课堂教学中到底应怎样营造有效的情境,创设情境需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在情境创设与数学价值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呢?我认为在实践中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一、贴近生活,营造数学情境

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教学中,真实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也会跟着活跃起来,进而达到数学思考的目的,相反,过分追求情境化而没有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的创设的太过牵强,甚至“情境假造”,让人有“造假矫情”之感,让学生不明所以,甚至无所作用,因而在情境创设时要做到教师有真情,学生感受真境。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一位老师结合教材创设了如下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去过超市或商场吗?”

生:“去过!”

师:“那小朋友们在超市或商场买过东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买过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吗?”

生1:“我买过一个文具盒,用了6元钱。”

生2:“我买过一些好吃的,大约用了20元钱。”

生3:“妈妈带我买过一个玩具汽车,花了12元钱。”

……

师:“像小朋友们刚才说的6元、20元、12元……这些钱都叫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

创设这样一些有的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是学生所经历过、体验过的情境,还有的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是现实生活中他们所感兴趣的具有悬念的生活素材,都很容易拉近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更易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紧扣知能,体现数学本味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有“数学味”,而不能让创设的情境只成了单纯的生活情境,造成学生只对情境中的图片、游戏本身感兴趣,却忽视了情境中蕴藏的数学思考及数学价值,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因而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从数学本身出发。听过这样一节“梯形面积的计算”课的事例,老师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如下情境:小兔要去一家广告公司应聘,公司经理就给了他这样一道题,只要它能算出图中广告牌需要多大铁皮就录用它,(出示梯形图广告牌)……这样一个画面简单有趣而又主题鲜明。

“平均分”是小学生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要突破该难点,关键是理解,课堂上,让学生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探讨,让学生充分的体验、感受平均分,又通过给平均分取名称,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了学生产生探求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一定的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这样的情境教学,唤起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很自然地投入到数学思考中去,从而达到了一种积极的理想的教学状态,开拓思维、开发智力,主动的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三、重视需要,凸显情境实效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境创设追求的是生动有趣;为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追求的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生成数学问题。两者的有机融合才会让情境创设发挥出它的实效,在情境创设中不能让情境“外衣”覆盖了数学“内核”,而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导到环境中去,自然的学生发出了学习需要,即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得情境能完它的任务,发挥出实效,如教学“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今天咱们进行一次特殊的考试——学生考老师!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你们任意举出一个最简分数,老师马上告诉你们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生1:“3/8”

师:“能”

生2:“7/12”

师:“不能”

生3:“13/80”

师:“能”

生4:“74/99”

师:“不能”

……

生:“老师,您是怎么这么快判断出来的?”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你们想学习吗?”

……

这样的情境设置,学生刚开始就以极高的兴趣进入到教学中,由考验老师产生兴趣,又通过一个“怀疑——信服”的思维过程,无形之中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地判断出来的”疑问,因而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通过比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思考,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也为学生留有一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使数学情境得以提升,并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经历有效的学习过程,总结提炼活动中的数学思考过程与数学规律,获得高效的教学效益,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处处感受着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的乐趣中学习动机得到持续激发,思维会被充分激活,可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学习、探索知识中,对新知的探索会更主动,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可使学生真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真正变“学会了”为“会学了,因此我们所选择的情境必须很好的承载数学内容,能有效地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供有力支撑,最大价值地为数学课堂服务,提升课堂效益,更好的体现数学价值,惟其如此,才能使“情”“境”和谐,彰显出数学精彩。

【作者单位:灌南县长江路小学 江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